三絕分別是:“裴旻劍舞”、“李白詩歌”、“張旭草書”。
1、裴旻劍舞
裴(péi)旻(mín),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唐代開元時期的人物,曾鎮守北平郡(治今河北盧龍),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記載官至“左金吾大將軍”。
唐開元間人。據《獨異志》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
又據《歷代名畫記》,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
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裴旻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時,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頭。
2、李白詩歌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賦詩多以抒情為主,是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收提高而形成本人獨特風貌的詩人。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
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評,堪稱是繼屈原之後中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好,然而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並至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張旭草書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
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
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如此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可謂驚世駭俗。
三絕分別是:“裴旻劍舞”、“李白詩歌”、“張旭草書”。
1、裴旻劍舞
裴(péi)旻(mín),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唐代開元時期的人物,曾鎮守北平郡(治今河北盧龍),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記載官至“左金吾大將軍”。
唐開元間人。據《獨異志》載,他“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
又據《歷代名畫記》,畫家吳道子因見裴旻劍舞,“出沒神怪既畢,乃“揮毫益進”。
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三絕”,世人稱他們三人分別為“詩仙”“草聖”“劍聖”。裴旻以善射著名。任北平守時,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頭。
2、李白詩歌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賦詩多以抒情為主,是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收提高而形成本人獨特風貌的詩人。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
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評,堪稱是繼屈原之後中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好,然而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並至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張旭草書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
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他的楷書端正謹嚴。規矩至極,黃山谷譽為“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
若說他的楷書是繼承多於創造,那麼他的草書則是書法上了不起的創新與發展了。如此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可謂驚世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