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的按時是

    在中國古代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大君子,因此為無數才子喜歡。梅更是無數才子所讚美的物件。就如王安石對梅的描述一般。“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足雪,為有暗香來。”眾人喜歡梅的孤傲與堅強,不懼風雪獨自開放。 梅是落葉小喬木,其株高一般約5~10米,樹幹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幹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 梅的果實與球形相似,有溝,直徑約1~3釐米,味酸,綠色。到4~6月果熟時多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等。其味酸,可食用,可用來做梅乾、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藥。梅花酒在日本和南韓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的功能,是優良的果酒。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醃製後曬乾而成的。話梅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 另外梅花的品種有300多種,適合觀賞的種類有大紅梅、臺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3月,華北地區3~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梅花,為的晉朝所植,至今仍在傲然挺立。 梅花的生長環境相對來說並不嚴格。雖說它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幼苗可用園土或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溼潤但怕澇。若盆土長期過溼就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溫度。梅花以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砧木以實生梅苗或杏、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幹腐流膠病等。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藥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梅花的生存能力雖然很強,但還是需要我們小心謹慎。 梅花的種類 梅花的品種與變種較多。目前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多達30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梅、紅梅、照水梅、綠萼梅、大紅梅、玉蝶梅、灑金梅等型。其中宮粉梅最為普遍,花瓣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梅花瓣紫白;綠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極濃,其中“金錢綠萼”為最好。 梅花的花語、寓意、象徵 梅花的花語:堅強和高雅。 梅花有“高風亮節”的寓意。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獨早,“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花魁。“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稱為“歲寒三友”梅花培植起於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曆史。梅是花中壽星,中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梅。梅花鬥雪吐豔,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深入人心,並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 梅花的產地分佈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最初的野梅,主要分佈在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臺等地區。其中臺灣省以臺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南投縣信義鄉最多。後來引種到南韓與日本,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音,這個發音據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對梅花一詞的發音。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溼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Sunny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佈。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溼潤的氣候,喜陽略耐陰,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另外,大家不要把梅花與臘梅混淆了,雖然兩者都帶有一個“梅”,但完全是兩種不擊的植物。梅花屬薔薇科,臘梅屬臘梅科。臘梅高最高僅三米,且花多為黃色。果為瘦紡錘形,這與梅花也是不同的。梅是亞洲梅樹(薔薇科李屬)的日本名稱。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果實可以食用。雖然被稱為梅,但實際上在分類上更接近於杏屬。還有一種日本梅被稱作sumomo。 在日本,梅的花期為一月的下旬及二月份,先開花後長葉子。花五瓣,直徑1~3釐米。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型,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另外果肉呈黃色。梅是在4世紀時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在西方除了紐西蘭略有分佈外,歐美也少有種植。 梅子梅花入藥 梅花可供觀賞、梅子可供食用,而它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入藥。《神農本草經》首先指出梅的藥用價值:“梅實味酸平,主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烏梅之分。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即記載了這種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燻之,令幹即成矣。”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認為:烏梅能“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湧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磺毒。”白梅則“治中風驚癇,喉痺痰厥僵仆,牙關緊閉者,取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又治瀉痢煩渴,霍亂吐下,下血血崩。”從以上的內容裡,我們可以看出,梅在入藥方面範圍是非常廣泛的。 而在近代醫學界,也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開胃散鬱,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黃疸。烏梅肉具斂肺澀腸,殺蟲生津功能,並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梅花主含揮發油,苯甲醛、異丁香油酚、苯甲酸。烏梅主含檸檬酸、谷甾醇,成熟後含氫氰酸。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傷寒、副傷寒、痢疾、結核等桿菌及面板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減少豚鼠蛋白質過敏性休克死亡的發生。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據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澄人善蒸梅及薔薇露,取之如燒酒法,每酒一壺滴露少許便芳香。”古人根據芳香油與水的沸點不同,利用分餾技術,將芳香油提取出來,用作食品的新增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漫威中奧丁計程車兵都是同種人嗎?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