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後天空228077583

    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從《論語》中看出。

    有一個叫原壤的人是孔子的老朋友,這個人最出名的事情是他母親死了,孔子前去弔喪,原壤非但沒有表現出哀痛的樣子,反而唱起了歌。有一次,原壤夷俟(si),子曰:“幼而不遜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孔子見他叉開雙腿座在地上等候自己,十分無禮傲慢,孔子忍不住脫口斥責他:“你年輕時,狂妄不聽教訓。長大了,你一事無成。現在你老了,又老而不死,你簡直是個禍害!”孔子不僅破口痛罵,還忍不住用手杖打他的腿。

    還有一個例子,一個偽善的人叫孺悲,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他來找孔子,因為孔子討厭那些表裡不一的人,因此不願意見他,便讓門人說自己病了。哪知門人剛走出去,正想傳話呢,孔子竟在裡屋拿出了瑟,邊彈邊唱了起來,高亢嘹亮的歌聲故意讓孺悲聽到。好像在告知對方:我不但在家,而且還很高興,就是不見你。

    以上這些我們看到什麼,我們看到的是孔子的憤怒和憎恨,好像不符合孔子一貫的“仁愛”思想,但孔還說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子為什麼憤怒,為道義憤怒。仁德的人是不為功利私情所左右的,他以平靜純淨的心態,客觀理智地看待每一個人。他喜愛的也是大家都喜愛的真正值得人喜愛的,他厭惡的也是眾人所不齒的確實讓人厭惡的。這正好說明了孔子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

  • 2 # 棍道

    關於碰見小人的這個問題,是老生舊談了。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有遇到過小人的經歷。小人都有著一個共性,不光明正大,背地裡使壞。

    可對付這樣的人,每個人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說狠狠的斥責,有的說以牙還牙,有的說海扁一頓…云云。那麼我們聖人孔子是怎麼對付小人的呢?

    孔子是聖人,可聖人也是人,他也會遇到宵小之輩。在《論語·陽貨》裡面就有描述過孔子應付小人的案例。

    陽貨希望請孔子出山坐陣幫其一起打江山,可是孔子呢,看不慣陽貨這種鑽到權利眼裡但又不實在為民的官。陽貨也知道孔子是看不起他的,於是他就動了一個歪腦筋。他呢,先放言出去要孔子前來拜會他。其實他也知道孔子不會買他帳的,他是故意這樣做的。孔子收到風聲後也裝作不知道,不去拜訪陽貨。這時候,陽貨就小手段就來了!某天他趁孔子不在家就派人送了一隻蒸熟的小乳豬到孔子家。

    結果孔子回到家裡,一看就看到了陽貨送來的小乳豬,他頓時就明白了。陽貨這傢伙給他出難題了!去拜訪吧,以陽貨的為人肯定到處傳言孔子答應和他合作了,別人也會信以為真他投靠了陽貨,有口難辨;不去吧,違背周禮(因為周禮在那會跟現在的憲法一樣的,它規定人的各種行為規範、禮節,是很嚴格對待的。那年代人講究的是禮尚往來)。當違背周禮後,陽貨必然會借題發揮攻擊孔子。陽貨在魯國可是權勢赫赫的人物。

    兩難啊!怎麼辦?但孔子是何許人也,智謀自然是高人一等!呵呵,他也用上了陽貨對付他的方法,他特意選擇一個貨陽不在家的時候,上門拜訪!這樣就說的過去了吧,不是我不禮尚往來,而是來了,你不在家!這可怨不得我了吧?(哈哈,想不到孔子也有耍點小無賴的時候)

    可這往往這世界就那麼小,你越不想見的人就偏偏見到!就那麼巧!孔子離開後,在回來的路上居然就碰見了正回家的陽貨!

    孔子一看是陽貨的座駕那肯定是故意繞開著走。可陽貨眼尖吶,一看就知道孔子故意避開他,心中非常氣憤,心想見到本駕都不來參拜還故意躲開,太不給面子了!於是他對孔子就吼了:“趕緊過來,我有話跟你說!”。不得已,孔子只能調轉馬車往回走過來。“一個人隱藏自己的才能而舍國家社稷不顧,這就是你說的仁嗎?”陽貨責問道。說的那是言辭鑿鑿、理直氣壯,讓人無言以對的感覺!“不可以算仁”孔子回答道。“本人看你有才華,多次給你機會為國家效力,你卻避而不見,這算是你說的智嗎?”。“不可以算。”孔子又回道。面對陽貨的斥責,孔子直接都是恭敬諾諾,搞得陽貨這脾氣剛上來又憋著發不出去,這難受啊!他也知道孔子是在敷衍他,但也不好再發作。最後陽貨就開始煽情了“日月流逝,時不我待啊”一幅感嘆人生滄桑的樣子。這時,孔子說了一句你想也想不到的話“好吧,我準備出山了!”

    其實從這裡看,孔子內心是明白自己的,自己並不是說不想用自己的才能為國家效力,而是不願意到擾亂朝政的陽貨那裡去做官。那麼到最後,孔子也是沒有食言,確實是藉助陽貨去做了大官。但是孔子並沒有臣服於陽貨,與陽貨走的是不一樣的道。他勤政國事,為國為民,聲望遠高於陽貨。

    從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看出陽貨就是典型的小人的一類,用的是小手段為難人從而達成目的。而孔子在面對這樣的人這樣的事的時候,選擇了智慧。比如,不去見陽貨是屬於“義”;被只小乳豬逼的不得已去拜訪是“禮”;等陽貨不在家去拜訪是“智”,因為對方權高位重,拜訪後就不會給人留下話柄,即使見面也不會難堪;面對斥責用的是“不辯”,是謙遜但又不屈服。他在處理這個事情上分寸拿捏到非常合理,真正做到了不卑不亢。就這兩個人的一個較量就看得出誰的層次更高了!陽貨是小人,但是最終被孔子當成了臺階。古語有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見孔子治小人的風格就是:不但要斗的過,而且還要高的過!

    你也說說所遇到的小人是怎麼應付的?

  • 3 # 看透古今

    乍見教育領域創作者提這樣的問題,十分震驚。教育界竟然無知到,連孔聖人時代的小人是什麼人,君子是什麼人都不清楚。這也太可怕了!今天來普及一下歷史基礎知識:在古代,官紳貴族階級統稱“君子”。而最廣大的普通勞動人民,則稱之為“小人”。從殷朝至周朝初期,開明仁君們力主一視同仁,胥如一致,善待弱小,為廣大小人百姓服務。其間出了幾位弘揚民本思想的開明仁君,前殷中興之王中宗太戊,後殷復興之王高宗武丁,殷王祖甲,周文王等。特別是文王的《易經》,就是全面闡發民本思想的經典名著。其中《觀》證百姓清白(小人無咎);《解》籲誠待百姓(有孚於小人);《剝》為小人鳴不平(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渙》贊群眾大智慧(渙其群,渙有丘,匪夷所思);《臨》推不留死角的鹹臨之政;《否》主多予少取,小人道長;《泰》求容民善用(包荒用馮)。孔子完全背叛了先祖先賢的民本思想和光榮傳統。公開站在最廣大的小人百姓的對立面,去仇視,輕慢,攻訐最廣大的小人百姓。並主張惡剝酷壓廣大小人百姓。他是不折不扣的人民公敵。其思想,是貨真價實的反人民思想。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應當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實事求是地去看待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要分清那些是對人民有利的,那些是對人民有害的。取其利民利進的精華,摒棄誤國害民的糟粕。切不可人云亦云,上當受騙,貽害後人。

  • 4 # 中華德如松

    1.小人不是絕對的壞人 但做人境界低 品低 格低 手段低 喜歡兩面三刀 口腹蜜劍 無恥則剛 目光短淺 自私自利 為人所討厭

    2.小人是 悲觀主義者 或者是 極度激進主義者

    3.敬而遠之 是指在感情上

    4.應對小人多以利趨

    5.與小人 憑著 不得罪 不相爭 不重用 的原則 以及隨時保持警惕和擁有打擊、剔除的能力

  • 5 # 元亨利貞144177701

    在儒家立場下小人就是雖然具有四端之善性,但因主觀或者客觀原因缺乏學習而未達到道德自覺狀態,而要達到仁義禮智的狀態,則要透過學習來完成,因此儒家無論是孔子,孟子,還是荀子都是十分重視學習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鋪面位置醒目,70平,但不能做餐飲,附近5萬人口,基礎設施完善,有什麼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