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唯唯書影記

    這個問題分兩個層面看:

    首先是沒法接受原生家庭差或者不好看的,是出於什麼心理?

    然後再分析對於有這種心理的人,要怎麼改變悲觀、偏執。

    無法接受原生家庭差或者不好看的人,本質上是不願意承認自己曾受過的傷害,並竭力美化父母,以此來減輕自己的罪惡。

    在蘇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裡,她舉了桑迪的例子。

    看似擁有一切的桑迪,實際上非常懼怕失敗,因為懷孕失敗和丈夫發生了矛盾。她和媽媽傾訴煩惱時,媽媽卻一直指責她:“我敢肯定這都是你當年流產失敗造成的,上帝會懲罰做錯事的人。”

    蘇珊在諮詢中瞭解到,桑迪因為年少叛逆,和男孩發生關係並懷孕,她的父母從那時起就時不時舊事重提,並指責她讓他們顏面盡失。

    桑迪對此事羞愧萬分,甚至覺得自己不配活在世上。

    但她完全沒有意識到父母對她的情感勒索和虐待,她總覺得是自己咎由自取,是自己讓父母丟臉。

    桑迪透過否認父母的行徑,美化心目中的父母,來減輕自己心中的罪惡。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裡說:“否認是最簡單也是最有力的心理防禦方式。它藉助虛假的現實來激勵縮小,甚至是否定痛苦的生活經歷所產生的影響。它甚至能令一些人忘記父母曾經的所作所為,繼續把他們當做完美的偶像頂禮膜拜。”

    就像桑迪,她拒絕承認父母對自己的情感苛待,無法接受父母曾對自己的殘酷行徑,所以就否認,就潛意識認為“父母都是為自己好”,以此逃避。

    這和那些沒法接受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心理是一樣的,透過“合理化”父母的殘酷行為,來排除那些痛苦。

    其實這些人內心深處知道事情真相,但無法面對原生家庭的傷害,就美化父母的形象。

    所以無法承認原生家庭不好的人,首先就是要承認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不要過度美化父母。

    父母並不是完美從不犯錯,我們不必美化他們的惡行,不必為他們找藉口,承認他們對我們的傷害,才能更好的去治療這些傷害。

    把傷害歸到傷害過你的人身上,就算他們已經離開人世,也不妨礙你歸責。

    只有你明白了,童年那些灰暗的感受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因為父母的過錯造成,你才會真的讓自己慢慢擺脫原生家庭的傷痛。

    當你承認了原生家庭的傷害後,你才有足夠的內心力量去面對解決,從而擺脫偏執悲觀。

    只要你願意真心去改變,就去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機會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滅之刃》,上弦鬼月一走上歧路怪誰呢?他是否值得被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