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痺症範籌。痺症是指風邪、寒邪、溼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執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用中藥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療效確切。如果把具有抗風溼作用的藥物配成藥酒,則可增加這些藥物活血益氣,暢通經絡的作用。並且,服用藥酒治病,簡單方便。現介紹幾種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藥酒配方: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關節疼痛麻木 原料:獨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風20克、細辛10克、川斷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烏15克、當歸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減半。 功效:活血祛風,舒筋通絡,祛寒除痺。此方主治關節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註釋:此方是獨活寄生湯減去人參、杜仲,加入川烏而成。獨活寄生湯原本就是治療痺症的有效方劑,再加入川烏,則增強其祛寒逐痺的功效。 ②烏頭通痺酒——主治寒邪引起的關節痛 原料:制川烏20克、黃芪60克、桂枝30克、芍藥46克、穿山龍60克、青風藤60克、鑽地風60克、殭蠶60克、烏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后,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溼、通絡止痛。此方適用於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關節疼痛。 註釋:方中川烏,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黃芪有益氣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過多而引起的表虛症;桂枝、烏梢蛇、地龍、穿山龍、青風藤等均有祛風除溼,溫經通絡的作用。 ③三痺酒——主治風寒溼引起的腰腿疼 原料:人參、黃芪、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川牛膝、川斷、桂心、細辛、秦艽(音交)、獨活、防風各30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裝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壯筋骨、祛風溼、通經絡。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溼痺久治不愈所引起的腰腿疼痛、肢體無力,關節伸屈不便等病症。 註釋:本方的特點是:扶正與祛邪並重。方中人參、黃芪、生地、杜仲、川斷、當歸、甘草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作用;川芎、秦艽、獨活、防風、細辛、牛膝等具有祛風溼、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④溫經酒——主治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黃芪60克、當歸30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蒼朮75克、巴戟肉120克、防風15克、香附朱15克、石斛45克、萆(音閉)薢(音謝)30克、獨活30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溫經絡、祛風溼、強筋骨。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及坐骨神經痛等病症所引起的下肢關節疼痛。 註釋:本方的功效重在補氣血、祛風溼。方中的牛膝具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獨活、防風等藥具有抗風溼的作用。 ⑤祛風活血行氣酒——主治上肢關節疼痛 原料:羌活、防風、桂枝、荊芥、青皮、茴香各9克,陳皮18克,威靈仙14克,當歸18克,甘草14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用此方治療由風寒溼邪外襲所致的上肢關節疼痛,療效顯著。 風溼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痺症範籌。痺症是指風邪、寒邪、溼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執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⑥木瓜酒——主治四肢麻木、周身疼痛 原料:木瓜、當歸、威靈仙、狗脊、牛膝、海風藤各15克,川芎、白芷、人參各9克,雞血藤30克,制川烏3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1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散風祛寒、活絡止痛。主治風溼性關節炎所引起的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無力等病症。 註釋:方中的木瓜、威靈仙、海風藤等具有祛風溼、舒筋活絡的作用;川烏具有祛風溼、散寒止痛的作用;牛膝、狗脊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的作用;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白酒有引藥歸經的作用。諸藥配伍,可一同起到祛風散寒、活絡止痛的功效。 ⑦二活酒——主治上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獨活(去頭蘆)18克、羌活(去頭蘆)18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25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5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3次。 功效:祛風勝溼、止痛。主治風溼性上下肢關節炎。 註釋:羌活與獨活均是祛風溼的主要藥物。但羌活的藥性燥烈,偏於發散,善治上半身的風溼症。獨活的藥性緩和,其發散的作用不及羌活,善治下半身的風溼症。用白酒浸泡此兩味抗風溼藥可增強“二活”祛風止痛的功效。 病人在服用上述藥酒時應注意兩點:①川烏的毒性較強,但制川烏的毒性相對較弱。如在使用制川烏時,配上有解毒作用的甘草,其毒性會更弱。但因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各異,若病人服用上述藥酒後,出現唇舌發麻、手足麻木、噁心、心慌、脈遲等中毒症狀時,則應減小制川烏的劑量或暫停服藥。②大多數祛風溼藥的藥性均辛熱。這些藥可使人體的血流加速,血壓上升。因此,嚴重高血壓患者、處於妊娠期或經期的婦女應禁用藥酒。 類風溼中藥浸酒 [藥物組成] Ⅰ號:黃芪20g 當歸10g 制附子10g 威靈仙10g 羌獨活各10g 稀薟草10g 薑黃10g 木瓜15g 生川草烏各10g 白芷20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乾薑10g 防風己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Ⅱ號:黃芪20g 當歸10g 威靈仙10g 豯薟草10g 薑黃10g 木瓜15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防風己各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 桑枝30g 土茯苓30g 黃柏20g 丹皮20g 鉤藤20g [功能主治] 逐痺通絡兼以扶正。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用法用量] 每次服20ml,每日服二次,十五日為一療程。一般服二至四個療程。服藥期間如有口舌麻木,則停服一星期後續用。風寒溼痺型用Ⅰ號,風溼熱痺型用Ⅱ號。 [製備方法] 上藥浸入麴酒2500,浸泡一星期。
風溼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痺症範籌。痺症是指風邪、寒邪、溼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執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用中藥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療效確切。如果把具有抗風溼作用的藥物配成藥酒,則可增加這些藥物活血益氣,暢通經絡的作用。並且,服用藥酒治病,簡單方便。現介紹幾種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藥酒配方: ①活血舒筋酒——主治關節疼痛麻木 原料:獨活30克、寄生50克、秦艽30克、防風20克、細辛10克、川斷30克、茯苓60克、桂枝30克、川芎30克、白芍60克、制川烏15克、當歸60克、生地30克、川牛膝30克、甘草20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1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0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首次的服用量減半。 功效:活血祛風,舒筋通絡,祛寒除痺。此方主治關節疼痛、酸楚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 註釋:此方是獨活寄生湯減去人參、杜仲,加入川烏而成。獨活寄生湯原本就是治療痺症的有效方劑,再加入川烏,則增強其祛寒逐痺的功效。 ②烏頭通痺酒——主治寒邪引起的關節痛 原料:制川烏20克、黃芪60克、桂枝30克、芍藥46克、穿山龍60克、青風藤60克、鑽地風60克、殭蠶60克、烏梢蛇60克、蜂房36克、甘草24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天后,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溼、通絡止痛。此方適用於因病人感受寒邪而引起的關節疼痛。 註釋:方中川烏,有溫經散寒、止痛的作用;黃芪有益氣固表的作用,它可以防止病人因出汗過多而引起的表虛症;桂枝、烏梢蛇、地龍、穿山龍、青風藤等均有祛風除溼,溫經通絡的作用。 ③三痺酒——主治風寒溼引起的腰腿疼 原料:人參、黃芪、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川牛膝、川斷、桂心、細辛、秦艽(音交)、獨活、防風各30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裝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壯筋骨、祛風溼、通經絡。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因風寒溼痺久治不愈所引起的腰腿疼痛、肢體無力,關節伸屈不便等病症。 註釋:本方的特點是:扶正與祛邪並重。方中人參、黃芪、生地、杜仲、川斷、當歸、甘草具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的作用;川芎、秦艽、獨活、防風、細辛、牛膝等具有祛風溼、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④溫經酒——主治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黃芪60克、當歸30克、茯苓45克、川牛膝45克、蒼朮75克、巴戟肉120克、防風15克、香附朱15克、石斛45克、萆(音閉)薢(音謝)30克、獨活30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2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14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補氣血、溫經絡、祛風溼、強筋骨。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及坐骨神經痛等病症所引起的下肢關節疼痛。 註釋:本方的功效重在補氣血、祛風溼。方中的牛膝具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獨活、防風等藥具有抗風溼的作用。 ⑤祛風活血行氣酒——主治上肢關節疼痛 原料:羌活、防風、桂枝、荊芥、青皮、茴香各9克,陳皮18克,威靈仙14克,當歸18克,甘草14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5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祛風活血、行氣止痛。用此方治療由風寒溼邪外襲所致的上肢關節疼痛,療效顯著。 風溼性關節炎屬於中醫的痺症範籌。痺症是指風邪、寒邪、溼邪侵襲人體後,使人體的經絡不通,氣血執行不暢,從而引起的以肌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 ⑥木瓜酒——主治四肢麻木、周身疼痛 原料:木瓜、當歸、威靈仙、狗脊、牛膝、海風藤各15克,川芎、白芷、人參各9克,雞血藤30克,制川烏3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100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7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服2次。 功效:散風祛寒、活絡止痛。主治風溼性關節炎所引起的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無力等病症。 註釋:方中的木瓜、威靈仙、海風藤等具有祛風溼、舒筋活絡的作用;川烏具有祛風溼、散寒止痛的作用;牛膝、狗脊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的作用;人參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白酒有引藥歸經的作用。諸藥配伍,可一同起到祛風散寒、活絡止痛的功效。 ⑦二活酒——主治上下肢關節疼痛 原料:獨活(去頭蘆)18克、羌活(去頭蘆)18克。 製法:把上藥切碎後,放入紗布袋中。將裝藥的紗布袋放於250毫升的白酒中,浸泡5日後,藥酒即可使用。 用法: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服3次。 功效:祛風勝溼、止痛。主治風溼性上下肢關節炎。 註釋:羌活與獨活均是祛風溼的主要藥物。但羌活的藥性燥烈,偏於發散,善治上半身的風溼症。獨活的藥性緩和,其發散的作用不及羌活,善治下半身的風溼症。用白酒浸泡此兩味抗風溼藥可增強“二活”祛風止痛的功效。 病人在服用上述藥酒時應注意兩點:①川烏的毒性較強,但制川烏的毒性相對較弱。如在使用制川烏時,配上有解毒作用的甘草,其毒性會更弱。但因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各異,若病人服用上述藥酒後,出現唇舌發麻、手足麻木、噁心、心慌、脈遲等中毒症狀時,則應減小制川烏的劑量或暫停服藥。②大多數祛風溼藥的藥性均辛熱。這些藥可使人體的血流加速,血壓上升。因此,嚴重高血壓患者、處於妊娠期或經期的婦女應禁用藥酒。 類風溼中藥浸酒 [藥物組成] Ⅰ號:黃芪20g 當歸10g 制附子10g 威靈仙10g 羌獨活各10g 稀薟草10g 薑黃10g 木瓜15g 生川草烏各10g 白芷20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乾薑10g 防風己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Ⅱ號:黃芪20g 當歸10g 威靈仙10g 豯薟草10g 薑黃10g 木瓜15g 白花蛇5條 全蠍30g 蜈蚣10條 地鱉蟲30g 桃仁20g 紅花15g 狗脊10g 制乳沒各10g 防風己各10g 秦艽10g 雷公藤20g 桑枝30g 土茯苓30g 黃柏20g 丹皮20g 鉤藤20g [功能主治] 逐痺通絡兼以扶正。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用法用量] 每次服20ml,每日服二次,十五日為一療程。一般服二至四個療程。服藥期間如有口舌麻木,則停服一星期後續用。風寒溼痺型用Ⅰ號,風溼熱痺型用Ⅱ號。 [製備方法] 上藥浸入麴酒2500,浸泡一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