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山海

    唐朝時科舉考試考中進士,比考上清華北大難得多的多了,不知難上多少倍,根本木有可比性!

    唐朝時代科舉考中進士,需要經多年、多層級多次考試,然後進入三年一次會試考進士,就是說,考中進士,則是三年一次考試機會,錄取不過1~200人,歷史上曾有錄取幾十人、幾人之少,而清華北大每年一次考試,錄取達幾萬人,怎麼可以相比。

    考中進士難度之大,考上清華北大根本無法與之可比,而且,考中進士就出仕為官,清華北大畢業也做不到的,考中進士,相當於現在,全國公開招考領導幹部考試,錄取為領導幹部啦!

    而考上北大清華,也就是相當於科舉考試考上秀才而已,是不能出仕為官的!

    進士,是皇帝親自主持考試----殿試,對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會試錄取的貢士,分等定級,皆稱進士,分為三甲:

    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及第;

    二甲若干,賜進士出身;

    三甲若干,賜同進士出身。

    進士皆出仕為官,授予京官者,有擇優進翰林院備皇帝諮詢、學習為仕經驗,含有培養後備幹部之意;也有分發六部及其它官署附官;外放則可為知縣主官或府、州附官。

    看看,考中進士,相當於今天,全國公開招考領導幹部考試並錄用為領導幹部!

    考上清華、北大,畢業也做不了官吧?

    僅供參考。

  • 2 # 東方的兔子

    相等於當今清華、北大的博士,那真是精中精,而且往往在中央級別政府部門,最起碼在州府任要職,今天清華、北大博士也不定能有此待遇,更別說做官了!

  • 3 # 黃強黃不息

    不好如此類別。唐代進士錄取遠比今天上清華、北大難,未來的成就也很大。

    今天進入清華、北大,只要參加高考,分數達線即可。同時還有其他復旦、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等名校,並不是要求高考成績一定是全國排名前200名或前400名。因為有其他名校的分流,估計全國成績排名前2000名高考考生,有望被清華、北大錄取。

    唐代科舉考生,難度遠遠大於現在,進入錄取必須是前200名,沒有其他錄取的學校。古代的交通落後,去京師考試,很艱難。偏遠地區,路程要半年,只有步行,乘坐馬車驢車、舟船。一路坎坷,一路艱險。

    唐代科舉高中進士,還不能立即做官,雖然具備了做官資格,仍然需要參加吏部試,考試合格,可以做官。文學家韓愈參加了四次吏部試,才做了公務員,最後官至吏部侍郎(相當於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到了明清時期,高中進士,可以外放為官,三鼎甲進入翰林院,或六部,外放就是七品知縣,地方父母官,青天大老爺。至於有了進士身份,在官場升遷相對容易。在古代社會,科舉出身是主流,屬於正途。

    現代清華、北大畢業生的地位,無法與唐代進士出身相比,參加公務員考試,可以進入仕途,但是要做到縣長一級的幹部,常規要十年八年的時間。遇到領導的特別賞識,也可能升遷快一些,而大多數人可能升遷的時間更長。但是如果從稀缺性來說,在唐代找出一個進士,那是鳳毛麟角,全國就那麼多,進士錄取一次200多人,通常是四年一次,唐代200多年曆史,滿打滿算,不過1萬來人,現代清華北大畢業生一年就可以幾千人,全國的至少幾十萬人,數量上也不能相比。

    再看看唐代的政治家、文學家,青史留名的,不少都是高中進士的,如杜審言(唐高宗時進士)、岑參(唐玄宗時安西北庭節度使)、顏真卿(唐代宗時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張九齡(唐玄宗宰相)、王維(狀元、唐肅宗時尚書右丞)、韓愈(唐穆宗時吏部侍郎,追贈禮部尚書)、柳宗元(唐順宗時禮部員外郎)、劉禹錫(唐武宗時加檢校禮部尚書,追贈戶部尚書)、李紳(唐文宗時宰相)、白居易(唐文宗時刑部侍郎、贈尚書右僕射)、李德裕(唐武宗時宰相)、杜牧(唐文宗時進士)等。

    清華、北大雖然也出官員,至於是否有大的成就,成為傑出人物,青史留名,還需要時間檢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價格大漲40%,誰是幕後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