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普外三角針

    作為一個醫學生或醫生,不可避免的會有親朋好友來向我們諮詢醫學上的問題。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在非醫學人員看來,只要是與醫學相關的事,找一個學醫的就對了。可是,他們哪裡知道,醫學還有許許多多的分支啊,其實很多時候他們問的問題我們並不懂。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諮詢對應學科的帶教老師。臨床醫學科目的帶教老師都是臨床科室的醫生抽調過來的,他們可以給出比較合理的指導意見。

    對於一些只需要給出治療方向意見的,可以翻閱教科書。教科書是權威的書籍,在指導方向上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除此之外,如果真不懂,建議他本人去醫院就診,畢竟醫療上的事來不得半點馬虎,決不能不懂裝懂。

  • 2 # 杏仁健康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如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找一個學醫的學生諮詢醫學問題,尤其是當週圍他的親朋好友沒有當醫生的時候,他更希望從你這裡得到答案和建議。

    我也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況,如今很多人總是說我這裡肩周炎,你給我扎針灸吧,紮好了怎麼怎麼樣。

    對於題主問題,我的答案很簡單,我不是學這個領域的,醫學的分科很詳細,建議你去醫院系統檢查或者諮詢專科醫生會得到更好的答案哦。

    肯定不能說,自己不知道,這樣太直接了,並且作為學生,要注意保護自己,你不是醫生,沒有必要把自己當醫生看待哦。切記,一旦出了問題,沒有人為你承擔,害的是自己哦。

  • 3 # 繼續憤青啊

    樓主這個問題問到我心坎裡去了,作為一個讀了快8年醫學的醫學生來說,最害怕的就是周圍的同學,親朋好友諮詢我醫學問題。從我開始讀醫學院第一年開始,每逢放假回家,七大姑八大姨都會時不時的問我一些問題,比如嗓子老是癢癢怎麼回事,面板劃一下就一個紅道道怎麼回事,耳朵裡起了個疙瘩怎麼回事等等等等,一般我都不會,就只能耿直的說不知道,而她們一般都會用‘學了這麼久怎麼還是啥都不知道’來懟我,我也只能心裡默默的承受著。等我讀了研究生之後,大家都知道我讀研是在醫院之後,就更加肆無忌憚了,而我雖然讀了研,也只是老師們的小跟班,自己懂得的知識還是特別少,但是顯然親朋好友們覺著我已經是個正經大夫了,已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我研究生讀的心血管內科,但是她們覺得世界上所有的疑難雜症我都應該會看,如果是看個化驗單子,ct什麼的,我會的我都會耐心的說,我看不懂的也會找我的老師來看,也只能是我認識的老師,正好是搞這方面專業的。但是問道我不會,也沒有這方面會的老師,我一般會直接說我不會,我認識的老師都是哪些科室的,這個忙實在幫不上。前幾天還有一個高中同學問我想買中醫做針灸用的針,讓我推薦一款,問的我一臉懵逼!!!!!中醫!!!!針灸的針!!!!我哪知道嗎,我直接說我搞西醫的,實在不知道,人家說,都是醫類的,多少知道的比他多,我說,我和你知道的一樣多,實在幫不上,人家還一臉不高興的說,算了,我自己百度去,題外之意是不幫忙算了,白交你這個同學了。所以,勸告一下樓主,如果樓主還只是個醫學生的話,別人來諮詢醫學類的問題,確實知道的話可以說,不太清楚的話一定就拒絕掉,別怕得罪人,如果你說錯了,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多!!!!!看看苦逼醫學生讀過的書,在醫學院僅僅是讀書讓自己有個紮實的理論基礎,而不是學看病了,醫學生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大夫真的是要在醫院裡自己管床管上幾年。

  • 4 # 康復小張醫生

    哈哈,最多的時候就是跟室友諮詢,有的科室她們輪轉過了,我還沒輪過,就問她們,如果她們也不知道,就去問帶教的老師或者師兄師姐,但是我說的最多的,不是告訴向我諮詢的人你這個是什麼病,應該怎麼治,而是告訴她這種症狀可能的原因,像她普及一些醫學知識,然後告訴她去醫院,因為畢竟連人都見不到有太多的未知了,人體真的是很複雜的,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書本上的知識還不足以應對,我真的不希望因為我的疏忽或者失誤釀成什麼後果,經過我的解釋,她覺得有必要去醫院就會去了,我覺得我能做的也就這些了,也算儘自己所能吧。

  • 5 # 醫學生的手術刀

    從醫路上的我們,逢年過節,是否會遇上這類親戚朋友,不管身體有任何抱恙,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醫院看看,而是找到百度,或者是學醫的你尋醫問診?經常會被問該吃些什麼藥,飲食該注意些什麼這類問題,讓人“受寵若驚”。

    小編過年就經歷了一段痛苦的回憶,家庭聚餐的時候,酒足飯飽後,七大姑八大姨就開始聊閒天了,因為小編是個醫學生,所以他們似乎不約而同的開始問我一些日常生活的身體抱恙的問題,內外婦兒該有的疾病一個都不落,我有時候只能硬著頭皮回答,有時候回答的讓他們不滿意,就和我長篇大論起來,讓我平時在學校好好讀書,實在讓我和我爸媽的面子上掛不住,所以我心裡都在暗暗的麻煩各位親戚朋友們不要再什麼頭疼腦熱都來問我了,求求你們饒了我吧…

    其實看上去表面,感覺是親戚朋友利用機會在鍛鍊自己,讓自己得到臨床工作的經驗,但是還沒畢業的我,就被要求診斷看病,給予我知道的見解後又遭受質疑,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從比較樂觀的角度來看是親戚對你的一種信任和肯定。如果說問的問題剛好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可以用自己所學理論通俗的與他們進行分析與建議,當然最保險的還是儘量建議他們能到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其次,若是所涉及的問題超出我們能力範圍,我們也應該誠實地說出詳情,並說明我們現在仍在學習階段且缺乏經驗以緩解尷尬,但是我們可以就此問題進行學習,查資料、思考、猜測、證實,向老師進行諮詢,也是個較好的學習與自我提升過程。其實,在醫學上的成長路上肯定避免不了這樣那樣的尷尬,只要打好心態,到處皆有可學習的地方。

    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免得最後大家都尷尬!

  • 6 # 醫患家

    這種情況常見於在醫院實習或是親朋好友們的諮詢,作為醫學院的學生該如何回答才比較妥當呢?

    首先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要注意你還只是一個醫學生,還沒有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醫生,如果所問的醫學問題直接牽涉到診療問題的,不能擅自給患者或朋友進行診治。比如問你最近走路胸口有點不舒服,能不能先吃點保心丸?這種問題已經屬於診療問題了,應直截了當建議他去醫院進一步去檢查,當然如果是學霸的話,可以給他科普點冠心病的常識。

    如果是在醫院實習時,碰到病人問醫學問題,如果不牽涉到診療的,可以直接回答他,如果自己不太清楚的或者是直接牽涉到診療問題的,可以告訴患者自己去請示下上級醫師。然後去翻翻教科書或去找帶教老師請教下。需要提醒的是,在實習期間有什麼事一定要向帶教老師彙報,千萬不要自作主張給病人亂解釋病情。

    如果是自己親朋好友諮詢的,如果恰巧自己不太知道,可以告訴他自己還沒學到這部分內容,但可以去幫他查些資料或諮詢下醫生。醫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如果不知道的千萬不能亂說誤導患者。

    總之,在醫學生階段,對患者或親朋好友的問題主要是以醫學科普為主,多講原則性問題,不要講用藥細節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渝北布偶貓多少錢一隻幼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