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87113485871

    李商隱的無題詩算得上最有名的,不僅僅是因為高比例、高產出,更源於其高質量,高品質,其中的佳句、妙語不絕於期間,比如:

    無題(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再如:

    無題(其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燻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其三)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即便是《錦瑟》這樣的篇章,實際上也是無題。這首詩本也無題,題目選的是詩文開篇的兩個字錦瑟,是後人加上的。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為什麼李商隱會產生這麼多的無題詩呢?是恰合、偶然,還是另有原因?

    李商隱之所以有這麼高產的無題詩跟很多因素有關,但無外乎兩個因素,第一個是外界的環境,第二個是內在的能力。

    外部環境

    當時的李商隱仕途落破,受到當朝兩邊勢力的排斥,在權貴鬥爭的夾縫中尋得一官半職,要麼寄人籬下、要麼委曲求全,對他來說沒有一個可以舒展的政治空間,一個可以自由呼吸的輿論氛圍。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一方面深深地怨恨環境的對他的不利,另外一方面也不得不對環境進行趨炎附勢的應承。而這樣的取捨使得他心中更加不甘,以至於每次他跟對環境的互動都加大了他內心的不滿,而這種不滿面對環境氛圍的壓抑只能憋回去,化作一杯苦酒散入愁腸,最多,攤開筆墨以非常隱晦的方式來釋放內心聚集已久無人能解也不願讓別人知曉的苦悶。

    以其中一首《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為例

    無題(其四)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這首七律無題,表面上寫的是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相思無望的苦悶,採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以女主人公的心理獨白構成詩的主體。她的身世遭遇和愛情生活中某些具體情事就是透過追思回憶或隱或顯地表現出來的。

    全詩從女主人公所處的環境氛圍寫起:層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籠罩著一片深夜的靜寂。獨處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輾轉不眠,倍感靜夜的漫長。儘管沒有一筆正面抒寫女主人公的心理狀態,但透過這靜寂孤清的環境氣氛,讀者幾乎可以觸控到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感覺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瀰漫著一層無名的幽怨。再進而寫女主人公對自己愛情遇合的回顧。上句用巫山神女夢遇楚王事,下句用樂府《神絃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意思是說,追思往事,在愛情上儘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樣,有過自己的幻想與追求,但到頭來不過是做了一場幻夢而已;直到現在,還正像清溪小姑那樣,獨處無郎,終身無託。

    然而意在言外,其中寓含或滲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不難從“神女”一聯中體味出詩人在回顧往事時深慨輾轉相依、終歸空無的無限悵惘。“風波”一聯,如單純寫女子遭際,顯得不著邊際;而從比興寄託角度理解,反而易於意會。李義山地位寒微,“內無強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黨勢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風波摧折,桂葉無月露滋潤致慨。他在一首託宮怨以寄慨的《深宮》詩中說:“狂飈不惜蘿陰薄,清露偏知桂葉濃”,取譬與“風波”二句相似(不過“清露”句與“月露”句託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證“風波”二句確有寄託。商隱詩多這種調調,再如,如《春日寄懷》:

    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邱園坐四春。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髮如絲日日新。欲逐風波千萬裡,未知何路到龍津?

    無題詩就是李義山最好的選擇,是其對環境適應的最佳實踐。

    首先,沒有題目便可以掩飾自己的動機,掩飾自己的不滿,這樣的掩飾可以維持著生活上的短暫和平。雖然這樣的表達不過癮,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能夠持續的、隱晦的、暗自得意的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而不為人所覺。

    所以,無題詩是李義山面對當時環境的一種有效適應,他必須透過保持隱忍而掩蓋其寄人籬下的不甘,透過隱晦的表達來釋放內心的憋屈。

    內在能力

    對於普通人而言,內心有不滿,情緒有不甘,有的撒潑打諢,向周邊環境顯性的釋放自己的情緒;有的化作一肚子的淚水,無人時刻默默流淌,無助感隨著淚水澆灌日漸長大,抑鬱之情無法自拔,變成祥林嫂。

    對於英雄般的人物,則化悲痛為動力,持續為復仇或反抗做行動上的準備。而作為妙人的李商隱,既沒有撒潑屈服,也沒有激起革命鬥志,而是與負面情緒實現了天才般的共舞——這股幽幽的情緒就像一撮火苗將大腦中相關部分的神經元連線激化到一個新的連線狀態,這種狀態將心中的千言萬語、千頭萬緒熔化提煉成由神詞和妙語編織成的新境界。而他的很多無題詩就是這種情形下的產物。

    我們只可正向的推測李商隱產生詩意的混沌過程,但離開這個特別情形、特別的情緒、特殊的大腦,我們是無法逆向破解李商隱的寫作奧秘。

    這是一種自然湧現的過程,無法透過邏輯的方式認知他、破解他。

    我們可以把文字資訊的表達分成兩種,一種是資訊結構,另外一種是故事結構。

    對於資訊結構,就是一個主體對客體的表述。他是作為一個觀察者,客觀的表述資訊,其核心是邏輯,這是資訊的邏輯。

    對於故事結構,就是主客一體、身心如一,他是一種體驗,是不太容易用言語表達的,然而,李義山的作品不僅屬於這類,而且表述的還非常精彩。

    用計算機的思維方式看就是IPO:輸入Input,處理Process,輸出Output。

    輸入是一段悲情的身世、一股壓抑的情緒,一個特定的情節;

    處理器就是李義山這個天才大腦結構;

    儲存器就是曾經受到系統的古文訓練和典故;

    輸出就是天才體驗和絕世的無題詩。

    這便是天才的李義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潮熱,月經不調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