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很多有關寫作方法的書,而且最近每天都在打磨寫作技巧,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關於寫作這件事,我認為,求人不如求己,最浪費時間的做法就是求快和找捷徑。很多人,抱著“求秘方”的心態,想跳過練筆的難關,一步登天。但其實反覆練習才是提升寫作的永恆真理。而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習一些切實可行的寫作技巧,並且不斷地體會實踐,直到把這些技巧“煉”成自己的心法,才能擁有出色的寫作水平。
最近讀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書中介紹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原則,並配合大量的例項說明,手把手教我們如何在文章一開始就抓住讀者視線;如何讓內容簡潔豐盈以及如何照顧到讀者的閱讀體驗。從結構、風格、可讀性3個方面,提供了多種寫作技巧,而且全書沒有一句廢話,每一條方法都切實可行,讀完受益匪淺。
這個說法可能有點武斷,精準的說法是:“自上而下”是說明文寫作的不二法則。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想想,我們在讀東野圭吾的小說的時候,是不是不想被提前告知故事走向和結局。如果你去看電影也絕對不想跟看過的人一起看,因為這個人很有可能控制不住地劇透。
但是說明文就不一樣了,說明文的主要目的是解釋、告知或說服,而小說的主要目的是啟發或娛樂。所以說明文的的展開最好是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原則。在文章的一開始先把文章的大意告知讀者,這樣讀者就有了一個基本的方向感。如果運用“我有一個小秘密,就不告訴你”的方法,來寫說明文,那麼有可能就要被“雪藏”了。
除了寫作,在平常的溝通中也最好使用“自上而下”的敘述方法。如果有人要請你幫忙,他不先說請求內容,而是問你是不是要去某地,然後告訴你具體路線,要左拐還是右拐,要拐幾個口,大概步行多少米,看到什麼樣牌匾的一家店……最後才告訴你幫他買一件什麼商品。聽到這裡我想你即使是抓住了重點,也不得不讓他重新複述一遍吧,因為你根本就沒法記住具體路線到底怎麼走,而且大概你也不太想幫他這個忙了。
如果在一開始,提出幫忙請求的人就開門見山地說:“我想請你幫個忙,如果你下班路過XX地,你能不能幫帶一個資料夾。我告訴你具體路線是……”聽到這樣的請求,簡明扼要,直指重點,也不耽誤你的時間,你很有可能就爽快地答應了。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也能看出“由上而下”開門見山的寫作威力。一方面這種方法可以減輕讀者的負擔,產生一定的安心感。另一方面讀者也會自然會運用他自己的思考能力,想辦法幫助作者將後續的說明連線到結論上。由此可見“由上而下”的寫作方法,是符合大腦的思考過程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開門見山的文章才更容易抓住讀者的視線。
無論是哪種型別的寫作,都應遵循簡潔、豐盈的寫作原則,這兩種原則的平衡運用,可以使文章易懂又不失魅力。
簡化寫作最基本的方式就是使用較簡單的詞彙,因為這樣的詞“安全係數”更高,含義更寬泛,我們可以用較熟悉的詞替換較陌生的詞了,這樣可以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書中作者列舉了複雜和簡單詞彙的對比表格,大家可以看一下,就能知道為什麼說簡單詞彙更容易理解了。
而簡化寫作的另外兩種方式就是:砍斷長句和刪除不必要的詞。我以前就經常堆砌形容詞,組成冗長的句子,當時覺得這麼做有一種“造勢”的感覺,就是覺得自己很牛,寫出來的句子你們得耗費精力去思考才能明白。比如剛剛寫的那句話,如果放在以前,我會這麼寫:“我以前就經常堆砌各種各樣的形容詞組合成冗長難懂的句子造勢裝腔以炫耀自己的寫作功力。”怎麼樣,是不是很難懂?當時我還以為,這樣的技法太過炫酷,很多人一定覺得“這個人寫的還挺有深度的”,但是後來拜讀了很多大咖的文章,也學習了一些寫作技巧,才知道以前自己的那種寫法,真的是踩雷踩得好歡實啊!
很多人走極端,非要把簡潔和豐盈的寫作原則搞成“勢不兩立”。其實簡潔說的是句子和詞語的簡化易懂,而豐盈指的是準確、具體的例證和詳細的支撐。
比如我經常說我們家的狗狗非常聰明。如果就是用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表述出來,對方根本"get"不到狗狗到底聰明在哪兒。但是一般我接下來會說:“我們家狗狗每次看到我開始梳頭髮換衣服,就知道我要出門了,它就會一個勁兒地衝我“拜拜”,用渴望的眼神央求我帶它出去;每次帶它回家,上樓梯之前它都會耍賴不走了,這時候又開始使用“拜拜”絕招,非要我抱著它上去……”這樣一番表達,通常聽我講述的那個人就會說“下次一定帶它出來讓我見見啊!”你看,這就是使用了準確、具體地例證,詳細地呈現了我們家狗狗的聰明可愛,從而勾起了對方的好奇心。
而以上的例證當中,我也使用了作者介紹的“軼事”的寫作方法,以支撐所要表達的內容。除此之外作者還分別介紹了其他幾種技巧:引用、類比、明喻和暗喻,這些都是能夠使我們的內容更加豐盈具體的寫作原則。
不知你有沒有見過密密麻麻的論文,整個頁面被黑壓壓的文字擠滿,空隙太少,讓人覺得“呼吸困難”,光是掃了一眼,就已經望而卻步了。
所以,我們除了要在文章開頭就抓住讀者視線;措辭準確簡潔以外,還要照顧到讀者的閱讀體驗,因為愉悅的閱讀過程,會讓讀者更容易把文章讀完,從而進行主動思考,以留下深刻印象。
增加文件的頁面空白是提升閱讀體驗的最簡單的方法,而用空白行把段落分開,避免一大塊文字緊貼邊緣了可以使文章讀起來更加給輕鬆,不容易產生視覺疲勞。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兩種不同的排版,大家感受一下,就能領會到閱讀體驗的重要性了。
是不是右邊的改善版本,更容易引起閱讀興趣?而左邊的原始版本,給了讀者很大的閱讀壓力和枯燥感,所以合理地設計文件排版,在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空間,才能使文章更利於瀏覽。
此外,還可以運用突出關鍵詞和短語的寫作技巧來增加文章的視覺效果。
粗體:可用於強調關鍵詞,從而使關鍵點“跳出來”這也是我在寫作中經常用到的方法,好處是突出重點、加強理解,甚至有一種速讀方法就是“黑體字速讀法”。
斜體:與粗體作用相似,偶爾使用會使文章更有藝術效果。
破折號:改變句子節奏,增加靈動感。
專案編號:適用於不需要正式句子、以簡短短語表述資訊的情況。
列舉:用數字列出專案更正式,而且清楚明瞭。
陰影:製造對比。
我們還可以在每塊內容的一開始使用標題或提要,這樣做有助於高效地傳遞資訊,區分章節內容。比如我在本文中的三項提要:
“自上而下”是寫作的不二法則
巧用“化繁為簡”和“細節描寫”
照顧到讀者的閱讀體驗才能讓文章更加出彩
這樣也會節省讀者的時間,使讀者更加容易抓住內容主旨,產生愉悅的閱讀體驗。
讀了很多有關寫作方法的書,而且最近每天都在打磨寫作技巧,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關於寫作這件事,我認為,求人不如求己,最浪費時間的做法就是求快和找捷徑。很多人,抱著“求秘方”的心態,想跳過練筆的難關,一步登天。但其實反覆練習才是提升寫作的永恆真理。而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習一些切實可行的寫作技巧,並且不斷地體會實踐,直到把這些技巧“煉”成自己的心法,才能擁有出色的寫作水平。
最近讀了《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書中介紹了20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寫作原則,並配合大量的例項說明,手把手教我們如何在文章一開始就抓住讀者視線;如何讓內容簡潔豐盈以及如何照顧到讀者的閱讀體驗。從結構、風格、可讀性3個方面,提供了多種寫作技巧,而且全書沒有一句廢話,每一條方法都切實可行,讀完受益匪淺。
“自上而下”是寫作的不二法則這個說法可能有點武斷,精準的說法是:“自上而下”是說明文寫作的不二法則。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想想,我們在讀東野圭吾的小說的時候,是不是不想被提前告知故事走向和結局。如果你去看電影也絕對不想跟看過的人一起看,因為這個人很有可能控制不住地劇透。
但是說明文就不一樣了,說明文的主要目的是解釋、告知或說服,而小說的主要目的是啟發或娛樂。所以說明文的的展開最好是運用“自上而下”的寫作原則。在文章的一開始先把文章的大意告知讀者,這樣讀者就有了一個基本的方向感。如果運用“我有一個小秘密,就不告訴你”的方法,來寫說明文,那麼有可能就要被“雪藏”了。
除了寫作,在平常的溝通中也最好使用“自上而下”的敘述方法。如果有人要請你幫忙,他不先說請求內容,而是問你是不是要去某地,然後告訴你具體路線,要左拐還是右拐,要拐幾個口,大概步行多少米,看到什麼樣牌匾的一家店……最後才告訴你幫他買一件什麼商品。聽到這裡我想你即使是抓住了重點,也不得不讓他重新複述一遍吧,因為你根本就沒法記住具體路線到底怎麼走,而且大概你也不太想幫他這個忙了。
如果在一開始,提出幫忙請求的人就開門見山地說:“我想請你幫個忙,如果你下班路過XX地,你能不能幫帶一個資料夾。我告訴你具體路線是……”聽到這樣的請求,簡明扼要,直指重點,也不耽誤你的時間,你很有可能就爽快地答應了。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也能看出“由上而下”開門見山的寫作威力。一方面這種方法可以減輕讀者的負擔,產生一定的安心感。另一方面讀者也會自然會運用他自己的思考能力,想辦法幫助作者將後續的說明連線到結論上。由此可見“由上而下”的寫作方法,是符合大腦的思考過程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開門見山的文章才更容易抓住讀者的視線。
巧用“化繁為簡”和“細節例證”無論是哪種型別的寫作,都應遵循簡潔、豐盈的寫作原則,這兩種原則的平衡運用,可以使文章易懂又不失魅力。
簡化寫作最基本的方式就是使用較簡單的詞彙,因為這樣的詞“安全係數”更高,含義更寬泛,我們可以用較熟悉的詞替換較陌生的詞了,這樣可以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書中作者列舉了複雜和簡單詞彙的對比表格,大家可以看一下,就能知道為什麼說簡單詞彙更容易理解了。
而簡化寫作的另外兩種方式就是:砍斷長句和刪除不必要的詞。我以前就經常堆砌形容詞,組成冗長的句子,當時覺得這麼做有一種“造勢”的感覺,就是覺得自己很牛,寫出來的句子你們得耗費精力去思考才能明白。比如剛剛寫的那句話,如果放在以前,我會這麼寫:“我以前就經常堆砌各種各樣的形容詞組合成冗長難懂的句子造勢裝腔以炫耀自己的寫作功力。”怎麼樣,是不是很難懂?當時我還以為,這樣的技法太過炫酷,很多人一定覺得“這個人寫的還挺有深度的”,但是後來拜讀了很多大咖的文章,也學習了一些寫作技巧,才知道以前自己的那種寫法,真的是踩雷踩得好歡實啊!
很多人走極端,非要把簡潔和豐盈的寫作原則搞成“勢不兩立”。其實簡潔說的是句子和詞語的簡化易懂,而豐盈指的是準確、具體的例證和詳細的支撐。
比如我經常說我們家的狗狗非常聰明。如果就是用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表述出來,對方根本"get"不到狗狗到底聰明在哪兒。但是一般我接下來會說:“我們家狗狗每次看到我開始梳頭髮換衣服,就知道我要出門了,它就會一個勁兒地衝我“拜拜”,用渴望的眼神央求我帶它出去;每次帶它回家,上樓梯之前它都會耍賴不走了,這時候又開始使用“拜拜”絕招,非要我抱著它上去……”這樣一番表達,通常聽我講述的那個人就會說“下次一定帶它出來讓我見見啊!”你看,這就是使用了準確、具體地例證,詳細地呈現了我們家狗狗的聰明可愛,從而勾起了對方的好奇心。
而以上的例證當中,我也使用了作者介紹的“軼事”的寫作方法,以支撐所要表達的內容。除此之外作者還分別介紹了其他幾種技巧:引用、類比、明喻和暗喻,這些都是能夠使我們的內容更加豐盈具體的寫作原則。
照顧到讀者的閱讀體驗才能讓文章更加出彩不知你有沒有見過密密麻麻的論文,整個頁面被黑壓壓的文字擠滿,空隙太少,讓人覺得“呼吸困難”,光是掃了一眼,就已經望而卻步了。
所以,我們除了要在文章開頭就抓住讀者視線;措辭準確簡潔以外,還要照顧到讀者的閱讀體驗,因為愉悅的閱讀過程,會讓讀者更容易把文章讀完,從而進行主動思考,以留下深刻印象。
增加文件的頁面空白是提升閱讀體驗的最簡單的方法,而用空白行把段落分開,避免一大塊文字緊貼邊緣了可以使文章讀起來更加給輕鬆,不容易產生視覺疲勞。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兩種不同的排版,大家感受一下,就能領會到閱讀體驗的重要性了。
是不是右邊的改善版本,更容易引起閱讀興趣?而左邊的原始版本,給了讀者很大的閱讀壓力和枯燥感,所以合理地設計文件排版,在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空間,才能使文章更利於瀏覽。
此外,還可以運用突出關鍵詞和短語的寫作技巧來增加文章的視覺效果。
粗體:可用於強調關鍵詞,從而使關鍵點“跳出來”這也是我在寫作中經常用到的方法,好處是突出重點、加強理解,甚至有一種速讀方法就是“黑體字速讀法”。
斜體:與粗體作用相似,偶爾使用會使文章更有藝術效果。
破折號:改變句子節奏,增加靈動感。
專案編號:適用於不需要正式句子、以簡短短語表述資訊的情況。
列舉:用數字列出專案更正式,而且清楚明瞭。
陰影:製造對比。
我們還可以在每塊內容的一開始使用標題或提要,這樣做有助於高效地傳遞資訊,區分章節內容。比如我在本文中的三項提要:
“自上而下”是寫作的不二法則
巧用“化繁為簡”和“細節描寫”
照顧到讀者的閱讀體驗才能讓文章更加出彩
這樣也會節省讀者的時間,使讀者更加容易抓住內容主旨,產生愉悅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