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簡單而迷信一點,確實可以這樣認為。
但真實的情況是:他想多幹幾屆總統,或許能做到;但是接下來總統的位子肯定是會“燙他的屁股”的。至於有些人認為,他明明可以當上國王或終身總統,這就是想多了,因為絕對不可能!
對於華盛頓的偉大,清末華人“開眼看世界”的先驅徐繼畲的表述很有代表性——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即美利堅)合眾國之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徐老師的這段文字,文字美則美哉,但是,太溢美而與實情不符,華盛頓看了絕對不敢當。當然,這麼說不是瞧不起徐老師,在他生活的時代能說出這番話就很了不起了。然而,像百度百科“徐繼畲”詞條裡,說他關於華盛頓的這段評論是“其認識高度至今難以超越”,這就是編詞條的仁兄不瞭解美國史了。
下面,我們就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下,為什麼華盛頓成不了劉邦、朱元璋,甚至連袁世凱那樣當83天皇帝也是做不到的。
第一,他沒有軍權
要當終身制的總統或更一步的皇帝國王,必須牢牢掌握軍權,有一支只忠誠於一個人的強大的軍隊。華盛頓沒有,因為美國從一開始就是“軍權服從於民權”的傳統。
他帶領大陸軍打敗英軍取得獨立的過程中,他直接掌握的軍隊始終只有幾千人,並且對高階軍官的任命權,始終掌握在大陸會議(13個殖民地的聯合議會)手裡。打仗首先打的是錢糧,這方面華盛頓也完全依賴大陸會議補給、以及各殖民地的支援。一句話,華盛頓的軍隊,一點也不強,也不是他獨立掌控。
第二,他沒有稱王的權力基礎
有沒有能制約他稱帝稱王的競爭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大陸會議這個難弄的“婆婆”,實際上當時13個殖民地,各自獨立,誰也不服誰,不管是誰想稱王,都要他們都答應了。華盛頓的兵力和糧草,都是他們分別給的呢,這13個殖民地連大陸會議這種“民主機構”都不愛搭理,還能容忍有人稱王稱霸?
第三,他的威望沒高到被“黃袍加身”的程度
華盛頓有沒有足夠高的威望,能讓人們自願擁戴他稱王或當終身總統?在當時而言,領導大陸軍打敗英軍的華盛頓,確實擁有最高的威望,這一點從他兩次全票當選總統可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美華人對他會盲目崇拜,因為美國獨立戰爭就是反對英王,人們對騎在頭頂的君主非常反感,根本不能接受。
就像《獨立宣言》裡說的,“人生而平等”,當君王根本沒有群眾基礎。另外,一般國家的“國父”是指一個人,美國的“國父”是用的複數,fathers,就是說美華人認為,功勞不是一個人的,是很多精英共同的努力。
第四,曾有人提議,被公意拒絕
在美國獨立後製定憲法的立憲會議上,漢密爾頓曾經提議設立國王或終身制的總統以及終身制的參議院,遭到了與會代表的強烈反對。
華盛頓一生的成就離不開三個男人,漢密爾頓是之一,他曾經是華盛頓的副官,後來當了被華盛頓提名擔任了第一位財政部長,二者的關係是上下級、情同父子、也是互為師友。當時漢密爾頓提名設立國王或終身制的總統,不言而喻,就是為華盛頓探路(不管二人實際上有沒有透過氣),因為誰都知道必然是華盛頓當選。所以,與會代表的強烈反對,實際上就是直接反對了華盛頓。
第五,總統待遇有限
華盛頓為什麼只幹了兩屆總統,不多幹多享受呢?這首先是因為,當時的美國總統,也沒有什麼好享受的。雖然美國總統作為全國第一人,肯定是地位高待遇好受尊敬,但是程度有限。
(1)從稱呼上看,美國議會在制定對總統的稱呼時,摒棄了那些聽起來高貴尊崇的說法,而只是簡單的“總統先生”,可見大家心裡就不想把總統置於太高的位置。
(2)從待遇上看,當時總統的薪水是25000美元,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少(考慮到當時的情況看),但是總統的一切開銷都包含在內了,比如隔週一次的總統夫婦招待會,以及他的隨從和傭人等的費用。這樣一來這個薪水就很有限。
(3)從隨從人數上來看,他只有1個專職保鏢,他到全國巡視時,隨從人員也只有1個辦事員、1個秘書、1個保鏢、6個傭人,跟中國古代君王那種前呼後擁完全不一樣。
(4)從權力上看,重大事項必須國會同意才行,跟專制君王那種一人獨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第六,工作越來越難幹
當他第二個任期時,反對的聲音開始出現,工作越來越不好乾了。這裡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黨爭的出現,華盛頓自己實際上是包含漢密爾頓、約翰亞當斯(第二位總統)等在內的聯邦黨人隱形的黨魁,以今天的觀點看,聯邦黨算是當時的執政黨,而以傑弗遜(第三位總統)、麥迪遜(第四位總統)為代表的民主共和黨人,由於兩黨理念的截然不同,所以有激烈的彼此批評,甚至出現了人身攻擊、彼此暴短。雖然,民主共和黨攻擊的矛頭主要對準了漢密爾頓,但是誰都知道他的背後是華盛頓。有些大膽的攻擊,也直接對準了華盛頓,特別是他作為奴隸主,遭到了(北方)嚴厲的抨擊。
另一方面是,國際形勢惡化,他任內為了避免與英國的再次戰爭而締結的《傑伊條約》,在國內招致了廣泛激烈的批評。
綜上所述
華盛頓根本沒有能稱王或當終身制總統的客觀條件,他甚至都沒有袁世凱的實力和“群眾基礎”;假如他勉強稱帝了,估計他連袁世凱的83天皇帝都當不上就被推翻了。
其他個人因素
華盛頓不再繼續競選總統,還有幾個方面的個人原因,也值得充分重視:
第一,他本人是弗吉尼亞州最大的地主(至少幾十萬畝,他曾經一次就賣了30萬畝的土地)和奴隸主(300個奴隸)之一,革命前過的就是錦衣玉食的生活,當個權力和待遇很有限的總統真的不如在家當奴隸主爽。他老婆從一開始就很不支援他當總統。
第二,由於革命的原因,以及他長期不在家,導致了他債務纏身。當時很多南方大奴隸主和他一樣,都欠英國債主的錢——這個就遠非他的總統薪水所能彌補的了。所以他很想趕緊回家好好治理他的產業,趕緊還債。後來他回家後為了還債,一方面賣了很多地,另一方面努力發展生產,比如採用新技術,再有他還把西班牙國王送的一隻驢和法國將軍拉法葉送的馬交配,產生了美國的第一隻騾子(比驢和馬都更能幹活),他也因此既是美國的國父,還是美國的“騾子之父”。
結語
以上說了這麼多客觀和主觀因素,並非是想否定華盛頓的人品。他對美國獨立和建國有大功,所以美華人們愛戴他,他的性格也確實是比較謙虛謹慎的,是符合當時的紳士風度的。不過我們也不必溢美,比方他是一個嚴苛的僱主和奴隸主(比如督促監工,需要的時候動鞭子;80歲的奴隸幹活慢了也不行)。總之,對我們來說,迷信從來都不是瞭解歷史真相的好辦法。
如果我們簡單而迷信一點,確實可以這樣認為。
但真實的情況是:他想多幹幾屆總統,或許能做到;但是接下來總統的位子肯定是會“燙他的屁股”的。至於有些人認為,他明明可以當上國王或終身總統,這就是想多了,因為絕對不可能!
對於華盛頓的偉大,清末華人“開眼看世界”的先驅徐繼畲的表述很有代表性——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即美利堅)合眾國之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徐老師的這段文字,文字美則美哉,但是,太溢美而與實情不符,華盛頓看了絕對不敢當。當然,這麼說不是瞧不起徐老師,在他生活的時代能說出這番話就很了不起了。然而,像百度百科“徐繼畲”詞條裡,說他關於華盛頓的這段評論是“其認識高度至今難以超越”,這就是編詞條的仁兄不瞭解美國史了。
下面,我們就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下,為什麼華盛頓成不了劉邦、朱元璋,甚至連袁世凱那樣當83天皇帝也是做不到的。
第一,他沒有軍權
要當終身制的總統或更一步的皇帝國王,必須牢牢掌握軍權,有一支只忠誠於一個人的強大的軍隊。華盛頓沒有,因為美國從一開始就是“軍權服從於民權”的傳統。
他帶領大陸軍打敗英軍取得獨立的過程中,他直接掌握的軍隊始終只有幾千人,並且對高階軍官的任命權,始終掌握在大陸會議(13個殖民地的聯合議會)手裡。打仗首先打的是錢糧,這方面華盛頓也完全依賴大陸會議補給、以及各殖民地的支援。一句話,華盛頓的軍隊,一點也不強,也不是他獨立掌控。
第二,他沒有稱王的權力基礎
有沒有能制約他稱帝稱王的競爭因素?除了上面提到的大陸會議這個難弄的“婆婆”,實際上當時13個殖民地,各自獨立,誰也不服誰,不管是誰想稱王,都要他們都答應了。華盛頓的兵力和糧草,都是他們分別給的呢,這13個殖民地連大陸會議這種“民主機構”都不愛搭理,還能容忍有人稱王稱霸?
第三,他的威望沒高到被“黃袍加身”的程度
華盛頓有沒有足夠高的威望,能讓人們自願擁戴他稱王或當終身總統?在當時而言,領導大陸軍打敗英軍的華盛頓,確實擁有最高的威望,這一點從他兩次全票當選總統可知。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美華人對他會盲目崇拜,因為美國獨立戰爭就是反對英王,人們對騎在頭頂的君主非常反感,根本不能接受。
就像《獨立宣言》裡說的,“人生而平等”,當君王根本沒有群眾基礎。另外,一般國家的“國父”是指一個人,美國的“國父”是用的複數,fathers,就是說美華人認為,功勞不是一個人的,是很多精英共同的努力。
第四,曾有人提議,被公意拒絕
在美國獨立後製定憲法的立憲會議上,漢密爾頓曾經提議設立國王或終身制的總統以及終身制的參議院,遭到了與會代表的強烈反對。
華盛頓一生的成就離不開三個男人,漢密爾頓是之一,他曾經是華盛頓的副官,後來當了被華盛頓提名擔任了第一位財政部長,二者的關係是上下級、情同父子、也是互為師友。當時漢密爾頓提名設立國王或終身制的總統,不言而喻,就是為華盛頓探路(不管二人實際上有沒有透過氣),因為誰都知道必然是華盛頓當選。所以,與會代表的強烈反對,實際上就是直接反對了華盛頓。
第五,總統待遇有限
華盛頓為什麼只幹了兩屆總統,不多幹多享受呢?這首先是因為,當時的美國總統,也沒有什麼好享受的。雖然美國總統作為全國第一人,肯定是地位高待遇好受尊敬,但是程度有限。
(1)從稱呼上看,美國議會在制定對總統的稱呼時,摒棄了那些聽起來高貴尊崇的說法,而只是簡單的“總統先生”,可見大家心裡就不想把總統置於太高的位置。
(2)從待遇上看,當時總統的薪水是25000美元,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少(考慮到當時的情況看),但是總統的一切開銷都包含在內了,比如隔週一次的總統夫婦招待會,以及他的隨從和傭人等的費用。這樣一來這個薪水就很有限。
(3)從隨從人數上來看,他只有1個專職保鏢,他到全國巡視時,隨從人員也只有1個辦事員、1個秘書、1個保鏢、6個傭人,跟中國古代君王那種前呼後擁完全不一樣。
(4)從權力上看,重大事項必須國會同意才行,跟專制君王那種一人獨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第六,工作越來越難幹
當他第二個任期時,反對的聲音開始出現,工作越來越不好乾了。這裡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黨爭的出現,華盛頓自己實際上是包含漢密爾頓、約翰亞當斯(第二位總統)等在內的聯邦黨人隱形的黨魁,以今天的觀點看,聯邦黨算是當時的執政黨,而以傑弗遜(第三位總統)、麥迪遜(第四位總統)為代表的民主共和黨人,由於兩黨理念的截然不同,所以有激烈的彼此批評,甚至出現了人身攻擊、彼此暴短。雖然,民主共和黨攻擊的矛頭主要對準了漢密爾頓,但是誰都知道他的背後是華盛頓。有些大膽的攻擊,也直接對準了華盛頓,特別是他作為奴隸主,遭到了(北方)嚴厲的抨擊。
另一方面是,國際形勢惡化,他任內為了避免與英國的再次戰爭而締結的《傑伊條約》,在國內招致了廣泛激烈的批評。
綜上所述
華盛頓根本沒有能稱王或當終身制總統的客觀條件,他甚至都沒有袁世凱的實力和“群眾基礎”;假如他勉強稱帝了,估計他連袁世凱的83天皇帝都當不上就被推翻了。
其他個人因素
華盛頓不再繼續競選總統,還有幾個方面的個人原因,也值得充分重視:
第一,他本人是弗吉尼亞州最大的地主(至少幾十萬畝,他曾經一次就賣了30萬畝的土地)和奴隸主(300個奴隸)之一,革命前過的就是錦衣玉食的生活,當個權力和待遇很有限的總統真的不如在家當奴隸主爽。他老婆從一開始就很不支援他當總統。
第二,由於革命的原因,以及他長期不在家,導致了他債務纏身。當時很多南方大奴隸主和他一樣,都欠英國債主的錢——這個就遠非他的總統薪水所能彌補的了。所以他很想趕緊回家好好治理他的產業,趕緊還債。後來他回家後為了還債,一方面賣了很多地,另一方面努力發展生產,比如採用新技術,再有他還把西班牙國王送的一隻驢和法國將軍拉法葉送的馬交配,產生了美國的第一隻騾子(比驢和馬都更能幹活),他也因此既是美國的國父,還是美國的“騾子之父”。
結語
以上說了這麼多客觀和主觀因素,並非是想否定華盛頓的人品。他對美國獨立和建國有大功,所以美華人們愛戴他,他的性格也確實是比較謙虛謹慎的,是符合當時的紳士風度的。不過我們也不必溢美,比方他是一個嚴苛的僱主和奴隸主(比如督促監工,需要的時候動鞭子;80歲的奴隸幹活慢了也不行)。總之,對我們來說,迷信從來都不是瞭解歷史真相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