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鉀低於3.5mmol/L稱為低鉀血癥。一般血清鉀低於2.5-3.0mmol/L才出現嚴重臨床症狀。常見原因長期不能進食(消化道梗阻、昏迷、術後長時間禁食)引起鉀攝入不足可導致低鉀血癥。經胃腸道丟失。大量消化液喪失可導致低鉀血癥,因為消化液本身含鉀量高於血漿大量丟失可丟失大量鉀;大量消化液喪失→血容量減少→醛固酮分泌增加→腎排鉀增多。經腎臟丟失。利尿劑、內源性外源性滲透性利尿可促進鉀的排出;原發性、繼發性醛固酮分泌增加導致腎排鉀增多;腎臟疾病導致水鈉重吸收障礙→原尿流速增多→腎排鉀增多;鎂缺失,Na-K-ATP酶啟用障礙,鉀吸收障礙;酸中毒,腎小管泌H減少,K與Na交換增多,排鉀增多。汗液含有少量鉀,大量出汗可引起低鉀血癥。鉀進入細胞內。糖原合成增強,血清鉀隨葡萄糖大量進入細胞內參與合成糖原,血清鉀降低;鹼中毒,細胞外液鉀進入細胞內,血清鉀降低,PH每上升0.1,血清鉀可下降10%-15%;β腎上腺素受體啟用,促進鉀進入細胞內。此時機體可能並不缺鉀。低鉀血癥危害低鉀血癥造成肌肉興奮性降低、肌無力或麻痺。急性低鉀血癥,細胞外液鉀濃度快速降低,細胞內液鉀濃度變化不明顯,鉀濃度差增大,細胞內鉀外流增加,靜息電位增大,靜息電位與閾電位間差距增大,神經肌肉處於超極化阻滯狀態,除極化障礙,興奮性降低,出現肌無力或麻痺。慢性低鉀血癥時,鉀可以從細胞內轉移至細胞外而降低細胞內外鉀濃度差,靜息電位可能正常,臨床症狀可能不明顯。低鉀血癥造成橫紋肌溶解。鉀對骨骼肌的血流量有調節作用,運動時骨骼肌細胞釋放鉀,區域性鉀濃度增加,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低鉀血癥,肌肉運動時不能從細胞釋放出足夠的鉀,血流量不能增加,發生缺血缺氧性損傷,出現肌痙攣、缺血性壞死、橫紋肌溶解,嚴重可能出現腎衰竭。低鉀血癥造成心律失常。急性低鉀細胞內外鉀濃度差值變大,引起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增大,心肌興奮性下降。急性低鉀Purkinje細胞(快反應自律細胞)胞膜上的內向整流鉀通道對鉀的通透性降低,鉀外流減少,Purkinje細胞的靜息電位減小,靜息電位更接近閾電位,Purkinje細胞興奮性增高。低鉀血癥Purkinje細胞靜息電位減小,除極過程鈉內流速度減慢,0期除極速度減慢,幅度變小,興奮擴布速度減慢,心肌傳導性降低。低鉀血癥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增大,動作電位峰值難以增加,心肌傳導性不再增加。低鉀血癥導致Purkinje細胞的興奮性增強、超長期延長和異位起搏點自律性增高等,容易出現心律失常。傳導性降低,可引起傳到減慢、單項阻滯和有效不應期縮短,因而也可導致室顫等心律失常。低鉀對心肌收縮性的影響。急性低鉀,細胞膜對鈣通透性升高,鈣內流增加;鈉-鉀泵活性降低,鈉外流減少,細胞內鈉升高,鈉鈣交換增加,鈣內流增加;細胞內鈣升高,興奮收縮耦聯增加,收縮性升高。嚴重低鉀或慢性低鉀,心肌細胞缺鉀,代謝活動障礙,心肌細胞變形、壞死,心肌收縮性降低。低鉀對腎臟的影響。低鉀導致集合管和遠球小管上皮細胞受損,cAMP生成不足,發生水重吸收障礙;低鉀導致髓袢升支粗段對鈉的重吸收障礙,導致髓質滲透梯度的形成障礙,進而影響水的重吸收,導致多尿和低比重尿。低鉀導致腎小管上皮細胞NH3生成增加,近球小管對HCO3-重吸收增加,引起鹼中毒。低鉀還可導致胃腸道運動減弱;抑制胰島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等。如何補鉀成人每日需鉀3-4g(70-100mmol/L)(見小醫生說:鉀的正常代謝);積極治療原發病,祛除低鉀原因是低鉀血癥處理第一步;補鉀首選口服補鉀。靜脈補鉀:尿量大於500ml/1d,輸入鉀濃度不得超過40mmol/L。所謂見尿補鉀,按病理生理學教科書意見,需要尿量大於500ml/1d,按小時計就是30ml/h。補鉀=補10%氯化鉀嗎?補鉀≠補10%氯化鉀。鉀的分子量為39,10%KCL的分子量為74.5,1gKCL(10ml)含鉀0.53g。補鉀用量(以10%KCL算)輕度缺鉀:血鉀3.0-3.5mmol/L,需補鉀100mmol,換算成10%氯化鉀需補8g(80ml);中度缺鉀:血鉀2.5-3.0mmol/L,需補鉀300mmol,換算成10%氯化鉀需補24g(240ml);重度缺鉀:血鉀2.0-2.5mmol/L,需補鉀500mmol,換算成10%氯化鉀需補40g(400ml)。需注意:根據鉀的正常代謝,補鉀總量分3-4日內補完,所有有補鉀3、6、9學說(根據三種缺鉀程度分別第一天補10%氯化鉀3g、6g9g);如果補鉀過程中,患者仍存在鉀攝入障礙,需在補鉀量基礎上增加每日生理需要量。重症醫學科,作為內環境調整“神經”科室,受病人危重程度限制,在補鉀濃度、速度可自行調整。網傳補鉀5大等級,初出茅廬、融會貫通、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天外飛仙,注意需實施心電監護、血氣分析等。
血清鉀低於3.5mmol/L稱為低鉀血癥。一般血清鉀低於2.5-3.0mmol/L才出現嚴重臨床症狀。常見原因長期不能進食(消化道梗阻、昏迷、術後長時間禁食)引起鉀攝入不足可導致低鉀血癥。經胃腸道丟失。大量消化液喪失可導致低鉀血癥,因為消化液本身含鉀量高於血漿大量丟失可丟失大量鉀;大量消化液喪失→血容量減少→醛固酮分泌增加→腎排鉀增多。經腎臟丟失。利尿劑、內源性外源性滲透性利尿可促進鉀的排出;原發性、繼發性醛固酮分泌增加導致腎排鉀增多;腎臟疾病導致水鈉重吸收障礙→原尿流速增多→腎排鉀增多;鎂缺失,Na-K-ATP酶啟用障礙,鉀吸收障礙;酸中毒,腎小管泌H減少,K與Na交換增多,排鉀增多。汗液含有少量鉀,大量出汗可引起低鉀血癥。鉀進入細胞內。糖原合成增強,血清鉀隨葡萄糖大量進入細胞內參與合成糖原,血清鉀降低;鹼中毒,細胞外液鉀進入細胞內,血清鉀降低,PH每上升0.1,血清鉀可下降10%-15%;β腎上腺素受體啟用,促進鉀進入細胞內。此時機體可能並不缺鉀。低鉀血癥危害低鉀血癥造成肌肉興奮性降低、肌無力或麻痺。急性低鉀血癥,細胞外液鉀濃度快速降低,細胞內液鉀濃度變化不明顯,鉀濃度差增大,細胞內鉀外流增加,靜息電位增大,靜息電位與閾電位間差距增大,神經肌肉處於超極化阻滯狀態,除極化障礙,興奮性降低,出現肌無力或麻痺。慢性低鉀血癥時,鉀可以從細胞內轉移至細胞外而降低細胞內外鉀濃度差,靜息電位可能正常,臨床症狀可能不明顯。低鉀血癥造成橫紋肌溶解。鉀對骨骼肌的血流量有調節作用,運動時骨骼肌細胞釋放鉀,區域性鉀濃度增加,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低鉀血癥,肌肉運動時不能從細胞釋放出足夠的鉀,血流量不能增加,發生缺血缺氧性損傷,出現肌痙攣、缺血性壞死、橫紋肌溶解,嚴重可能出現腎衰竭。低鉀血癥造成心律失常。急性低鉀細胞內外鉀濃度差值變大,引起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增大,心肌興奮性下降。急性低鉀Purkinje細胞(快反應自律細胞)胞膜上的內向整流鉀通道對鉀的通透性降低,鉀外流減少,Purkinje細胞的靜息電位減小,靜息電位更接近閾電位,Purkinje細胞興奮性增高。低鉀血癥Purkinje細胞靜息電位減小,除極過程鈉內流速度減慢,0期除極速度減慢,幅度變小,興奮擴布速度減慢,心肌傳導性降低。低鉀血癥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增大,動作電位峰值難以增加,心肌傳導性不再增加。低鉀血癥導致Purkinje細胞的興奮性增強、超長期延長和異位起搏點自律性增高等,容易出現心律失常。傳導性降低,可引起傳到減慢、單項阻滯和有效不應期縮短,因而也可導致室顫等心律失常。低鉀對心肌收縮性的影響。急性低鉀,細胞膜對鈣通透性升高,鈣內流增加;鈉-鉀泵活性降低,鈉外流減少,細胞內鈉升高,鈉鈣交換增加,鈣內流增加;細胞內鈣升高,興奮收縮耦聯增加,收縮性升高。嚴重低鉀或慢性低鉀,心肌細胞缺鉀,代謝活動障礙,心肌細胞變形、壞死,心肌收縮性降低。低鉀對腎臟的影響。低鉀導致集合管和遠球小管上皮細胞受損,cAMP生成不足,發生水重吸收障礙;低鉀導致髓袢升支粗段對鈉的重吸收障礙,導致髓質滲透梯度的形成障礙,進而影響水的重吸收,導致多尿和低比重尿。低鉀導致腎小管上皮細胞NH3生成增加,近球小管對HCO3-重吸收增加,引起鹼中毒。低鉀還可導致胃腸道運動減弱;抑制胰島素分泌引起血糖升高等。如何補鉀成人每日需鉀3-4g(70-100mmol/L)(見小醫生說:鉀的正常代謝);積極治療原發病,祛除低鉀原因是低鉀血癥處理第一步;補鉀首選口服補鉀。靜脈補鉀:尿量大於500ml/1d,輸入鉀濃度不得超過40mmol/L。所謂見尿補鉀,按病理生理學教科書意見,需要尿量大於500ml/1d,按小時計就是30ml/h。補鉀=補10%氯化鉀嗎?補鉀≠補10%氯化鉀。鉀的分子量為39,10%KCL的分子量為74.5,1gKCL(10ml)含鉀0.53g。補鉀用量(以10%KCL算)輕度缺鉀:血鉀3.0-3.5mmol/L,需補鉀100mmol,換算成10%氯化鉀需補8g(80ml);中度缺鉀:血鉀2.5-3.0mmol/L,需補鉀300mmol,換算成10%氯化鉀需補24g(240ml);重度缺鉀:血鉀2.0-2.5mmol/L,需補鉀500mmol,換算成10%氯化鉀需補40g(400ml)。需注意:根據鉀的正常代謝,補鉀總量分3-4日內補完,所有有補鉀3、6、9學說(根據三種缺鉀程度分別第一天補10%氯化鉀3g、6g9g);如果補鉀過程中,患者仍存在鉀攝入障礙,需在補鉀量基礎上增加每日生理需要量。重症醫學科,作為內環境調整“神經”科室,受病人危重程度限制,在補鉀濃度、速度可自行調整。網傳補鉀5大等級,初出茅廬、融會貫通、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天外飛仙,注意需實施心電監護、血氣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