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氣壯山河

    對公賬戶打了款給別人,無法拿到發票,在財務處理上是不可受理的,因為財務制度規定,是憑票付款。

    應該怎麼辦的問題,詳見於下:

    ①、如果是支付的商品貨款,依據《合同法》按照合同承諾條文解決。

    ②、如果是支付的勞務費,按照勞務合同的約定事宜解決。

    ④、落實單位內部管理責任。誰同意無票支付,誰負責其損失。若金額巨大,短時期又無法賠償的,應保留追訴、或先預執行的權利。

    ⑤、妥善保管好打款依據(銀行小票),根據打款事由(原因)、合同或事實依據,兩年內必須依法起訴違約的當事方。否則,法院將會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不予受理。

  • 2 # 康愉子

    這個問題還是要看金額大小和實際是什麼業務。

    沒有發票從財務賬務處理上來說,其實問題不大。業務真實,補上相關的憑證,再加上領導審批,基本上最後都能入賬進費用的。

    最關鍵的是能不能在所得稅稅前扣除,年終的所得稅彙算清繳對票據的要求明顯比會計核算要求更高,不符合要求的話,很可能費用出去了不說,在所得稅前還要調回來。

    所以,如果金額不大,可以不那麼折騰,多一點所得稅,也別想辦法去找票了,其它地方巴拉巴拉也能出來。以後類似的業務從財務制度上多規範,比如:見票才能付款;預付款必須是對公賬戶,對私的先掛業務員頭上,必須拿票回來才能銷賬,否則自己承擔。

    如果金額很大,那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處理邏輯了,需要先分析為什麼拿不到發票的原因,看看有沒有辦法再補上發票,比如:

    若對方是自然人,不知道怎麼開票,那可以告訴他去稅務局代開;

    或者對方是幹私活的諮詢顧問,不願意去開票,那最好是私底下再溝通,款退回來,換個人重籤合同之類的勉強也是可以操作的嘛。

    若是購買了什麼舊貨之類的,對方也不願意開票人也找不到了,可以根據之前的交易記錄,以公司的名義去稅務局代開發票,交3%的增值稅應該比25%的所得稅划算。

    然後,如果金額真得非常大, 好幾百萬的(嘿嘿就不說上千萬了哈),最好是跟當地的稅代機構,或者稅務專員諮詢下。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看看稅務機關需要什麼樣的憑據才能認可稅前扣除。

  • 3 # 財會小童

    一般來說應付賬款都是要見票付款的,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預付賬款。如果真的出現了預付款後別人不開票的情形應該如何處理以及如何防範出現此類問題,以下進行探討。

    1. 銷售貨款。

    一般的銷售條款都是有賬期的,賬期的規定一般是按照發票開出日期後的多少天。但也有需要預付貨款的,注意這種情況一定是給信譽良好的客戶。不明情況的千萬不要預付。

    如果申請人不懂,財務制度不夠健全,就是付出去了,那要關注這筆預付款的情況。

    (1) 對方已發貨,但就是不開票。要向對方催要發票。開不開票的問題肯定是在談價格的時候就談好的,所以除非之前說了不要票,一般是可以催要到發票的。

    (2) 對方一直不發貨,也不開票,並且沒有能力發貨了,向對方申請退款。如果金額巨大,且對方拒不退回的,可以訴諸於法律手段,出具律師函等,如果金額不大,且對方關門了,或者逾期3年也無力償還了等等情形的,要確認為企業的損失。

    2. 提供勞務的款項。

    一般來說,提供勞務的報酬都是在勞務結束後才付款的,但也有情形是對方的信譽比較好,提前先把錢給了。

    (1) 如果對方是公司,那按照勞務協議約定索要發票。

    (2) 如果對方是個人,可以要求對方去稅務局代開發票。但比較多的情形是個人不願意代開,那公司就不要預付款項給個人,而透過與工作室的結算來完成交易。這樣既可以收到發票,個人也能合法完稅。

    總之,對公賬戶預付款的情況,需要在企業內設定完整的審批流程。當中一定要有財務人員的把關。此外,如果出現票無法開出的情形,那需要要求對方退還款項。預付款是企業的一項資產,也是要進行重點管理的。

  • 4 # 悟空做財務

    公司很多時候確實存在有些業務拿不到票的情況,作為財務,我們要保證每筆業務真實的前提下,儘量做到有相應的扣稅憑證,也就是說的增值稅發票。

    在對公賬戶上打了款給別人,無法拿到發票該怎麼辦呢?

    1、針對日常費用報銷或者採購業務無發票怎麼辦?

    公司一般存在水電費、房租、部門費用、個人差旅費、招待費、辦公費等零星的費用,但這些費用可能受公司人員素質、外部單位的正規程度影響。如有些業務員就是不喜歡拿發票報銷,有些業務如房租屬於個人房源難易取得發票等因素影響。不過這些零星支出金額都比較小,實際生活中都容易解決,一般找其他發票進行代替了。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需要好的制度從源頭杜絕。對於採購業務沒有發票,雖然可以找其他單位買票,但是這樣做是有風險的。

    2、在對公賬戶上打了款給別人,無法拿到發票該怎麼辦呢?

    無法拿到發票,稅前當然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稅時無法扣除的,稅法上不認你這部分成本支出。

    3、有些業務確實沒法發票的,那也可以稅前扣除。

    如涉及政府性支付、事業單位性質支出、某些政府會員費、銀行手續費、銀行貸款利息等,這些確實是沒有發票的,但是可以憑支付憑證稅前扣除的。

    4、如何從業務流程上減少因無發票造成的損失。

    若是日常的費用報銷,最好是先做發票借款,掛賬在個人頭上,必須透過費用報銷制度予以確認,待來票直接衝減,若待個人離職前尚未來票的,直接扣減相應個人工資;若存在直接報銷的費用,發票不正規則不得支付報銷款;若存在採購業務,我們需要在合同上明確相關開票條款,待收到全部發票後支付尾款等進行規範;若存在其他單位難以開票的情況,可以找掛名公司代開,當然這種金額不宜過大且不能經常發生。

  • 5 # 無影刀客6688

    直接電話當地稅務,先罰款再開票。這樣幹過。一供應商收到款,不給開票。一個電話打到稅務,那邊就解決了,稅務全程跟蹤反饋處理結果,妥妥滴!

  • 6 # 財經平平

    依法納稅是每個企業的法定義務,偷稅漏稅受法律懲罰,現在,稅收法律法規執行越來越嚴,偷稅漏稅風險越來越大,企業要按法律規定進行納稅申報,避免涉稅風險。

    回到題目,付款後不給開發票,明顯想少確認收入,少交稅款。首先,和對方及時溝通,強調需要開具發票,表達出必須取得發票的決心。這時,對方一般都會給開具發票,因不開發票而鬧僵,不僅會影響後期的業務合作,也會帶來涉稅風險。

    此時,如果對方還不開具發票,很簡單,拿起電話,撥打12366舉報。稅法給了你獲取發票的法定權利。而稅法是有國家暴力機關保證實行的。舉報之後,對方會第一時間給你開具發票,不然,後續會有一系列的國家暴力機關出現在他面前。

    如果金額比較小,而你又不想和對方鬧僵,很簡單,直接白條入賬,在所得稅彙算清繳時對其進行納稅調增即可。

  • 7 # 小會計CPA

    明確告訴對方,不提供發票,就必須退款。實在沒辦法的招:警告對方,再不開票就去稅局告他們。如果對方還不配合,可以考慮真的去稅局諮詢一下。

  • 8 # 陸宏偉稅籌

    1.對公戶付款後,留下了資金流的記錄,因此成本不得不做。如果不能取得發票,彙算清繳要進行調增,增加了企業所得稅。當然如果對方失聯可不取得,允許扣除。

    2.訴訟解決一般不可行。一般情況下訴訟解決雙方權利義務的錢貨兩清問題,對於發票是否開具一般不受理。

    3.可以向對方主管稅務機關舉報,提交相關證據,如合同、銀行回單、物流單據等。實務中只要發一封函告知對方準備到稅務機關舉報都能解決問題。

  • 9 # 金榮智匯

    預先支付的貨款或者相關費用,事後不能取得發票的,短期內可暫時掛賬,但必須及時與對方協商,妥善處理。

    個人認為有幾種可能:

    一是已付款,已收貨,那在收貨時暫估入庫,發票可諮詢稅務管理員到稅局代開。這也包括對方已經解散、登出,不可能再取得相應服務發票的情況。

    二是已付款,未收貨,如確認不能收到發票,則追討退款,或對方失聯、登出的,確定不能追回的,可以確認為壞賬損失。

    個人意見,供參考。

  • 10 # 京益企業法律顧問

    針對您這種情況,你首先得明確無法拿到的發票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對方是由於個人原因遲遲不予開發票的話,建議採取以下兩種措施:

    一是積極聯絡督促對方開具發票。二是可以向對方講明,不開具發票可以向他們的主管稅局反映。給對方施壓的情況下,得明確這是偷稅漏稅行為,向稅務反映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最後對方堅決不予配合開局發票的,那就可以直接主管稅局反映了,使對方受到相應的處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思聰微博發鄭爽相關,大家都不淡定了,難道鄭爽真的“不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