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沈勝衣2020
-
2 # 使用者67724358697
當然是因為蒙古。
西安(長安)唐朝年間行政區劃就屬於吐蕃。並由吐蕃扶持唐廣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長安)稱帝。
西安(長安)關中地區唐朝年間就被吐蕃攻破,成為唐朝年間最大的笑話,“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因為不能“長治久安”,唐以後宋代“長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從未攻佔拉薩,而吐蕃攻佔了西安(長安)關中地區。
(那麼就需要和親。)
-
3 # 西海江南
在吐蕃與大唐鼎足而立的二百多年裡,吐蕃成為青藏高原的統治者。唐末,吐蕃因為宗教矛盾加民族矛盾再加宮廷內鬥,發生大分裂,進入諸侯割據狀態。《宋史》卷492《吐蕃傳》是這樣記載的:“其族分散,大者數千家,小者百十家,無復統一矣。”
關於吐蕃王朝滅亡的原因,很多人都將其歸於朗達瑪的滅佛。公元843年,朗達瑪下令禁止佛教,殺害僧人首領,強迫僧人還俗,關閉寺院,毀壞佛像、佛經,史稱“朗達瑪滅佛”。 846年朗達瑪被僧人拉隆貝吉雲丹射死。朗達瑪被殺後,吐蕃王室內部爭權,致王朝分裂,形成了世俗和宗教的封建割據局面.這時候,分裂的吐蕃形成了四個吐蕃王系。
1.拉薩王系,勢力範圍為拉薩、桑耶、朵康等地。
2.阿里王系:分別統治孟域——拉達克王系,佈讓、象雄——古格王室,總稱為“上部三袞”。
3.亞澤王系:據亞澤為王,稱亞澤王系。
4.雅隆覺阿王系,勢力範圍在青海一帶,其後人成為宗喀王(唃廝囉)。
-
4 # 通古斯專家
歷史上有象雄文明,文明程度很高,年代起源相當於商朝,不僅有自己的古文字,還有自己的宗教,可能比漢族更早進入鐵器時代,被後來崛起的吐蕃滅了,還有吐谷渾也算是比較有名了,漢朝時有羌族只是沒有統一,相對沒有匈奴危害大。即便是後來藏傳佛教也對蒙古人影響非常大的。西藏的遊牧文明總體而言文明程度高於蒙古族滿族。一是自己可以生產鐵器銅器,二是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文化發展也非常繁榮!!
青藏高原歷史上除了吐蕃王朝,還有哪些國家,現在就簡單羅列一下。
古代青藏高原各族部把華夏族——漢族稱為(價),因為“華夏”的“夏”古讀“價”,所以稱漢族叫“價熱”,稱漢人叫“價彌”,因為秦漢時期,漢族多穿黑色衣服,以後泛指漢地就稱“價那”。藏文是公元七世紀創造的,各種藏文史籍記述的公元七世紀前的歷史,多半是歷史傳說,和部分象雄文追記的傳說。成書於公元7世紀中葉至9世紀中葉,以及11世紀後的各種吐蕃苯教史和吐蕃佛教史,除了追述各種歷史傳說外,都帶有佛教徒和苯教徒的世界觀和宗教感情。
新石器時代晚期,青藏高原居住著許多原始的氏族部落群體。成書於公元14世紀的《雍仲苯教》目錄說,古時,出現了色氏、穆氏、董氏、東氏、惹氏、柱氏等六大氏族。成書於公元14世紀的《紅史》說:“以後依次由瑪桑九兄弟,二十五小邦、十二小邦、四十小邦統治,…此後,乃有天神降世來為人主(即聶赤贊普)。”這一過程,苯教史的傳說是:“遠古曾經先後由妖魔、羅剎、魯、瑪桑所統轄。”
這些所謂的“妖魔”,實際上是遠古時代的一個個的氏族,所謂的“羅剎“原為南亞次大陸的土著人。當來自西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後,就貶稱被征服的土著人為“羅剎”(魔鬼)。“魯”即是遠古時期一個氏族名,又是一種原始巫術名和“天、地、水”三神中的“水神”。“瑪桑”是一個古老的氏族,有的藏學家說“瑪桑”的“桑”是“羌”的地方語音,或“羌”之古讀。由於這些神話傳說時間和空間難以具體界定,只能是一個大致的方位和大約的時期。
氐人部族,氐人部族分佈在陝西略陽、寧強,甘肅康縣、武都、文縣,四川青川、平武、南坪等一帶地方。古氏人崇敬萬物有靈,有對白石崇拜的習俗。《史記·西南夷傳》說:“自冉以東北,君長以什數,白馬(部落)最大,皆氐類也”。其地在平武、南坪一帶(現今平武縣的白馬部落的人,還有腰繫白色圍腰,在白色荷葉氈帽上,有插白公鶪羽翎的習俗)。秦漢時期,朝廷設定隴西郡、陰平郡、武都郡,管理當地氐、羌、漢人雜居地方;又設定十二氐道,管理氐人聚居地方。
魏晉時,一部分氐人部落首領提倡學習漢文化、習漢文、說漢語、著漢服、改漢姓,吸收漢族手工業生產和農耕技術,有的氐人部勢力逐漸強大。南北朝時,先後建立過前秦政權和後涼政權。氐人白蘭部,是古代青藏高原一個邦酋國,地域在金沙江上游通天河以東的鄧柯、石渠一帶地方。《新唐書·党項傳》說:白蘭出產金、銅、鐵,是一個農牧兼有的地方。公元六世紀中葉,曾遣使向。白蘭部又稱“丁零”,“零”即“嶺”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政權朝貢地方。冉駹夷,古羌人的一支。
散居於發源刷經寺附近的水流域,該水經理縣、汶川流入岷江,故這一流域的古羌人稱為冉駹夷。秦漢時期,冉駹夷還處於母系社會發展階段,其首領是女王當政,其俗重火葬。漢武帝時,在冉駹夷地方設定汶山郡,轄八縣,郡所在汶川縣,冉駹夷屬汶川郡管轄。爾瑪羌,古羌人的一支。主要分佈在茂汶、北川、汶川東部,在松潘縣南部、理縣、黑水、馬爾康一帶地方,有部分爾瑪羌人散居。爾瑪羌人說羌語(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文字。從事旱作農耕兼畜牧、產青稞、大麥、蕎子、土豆,畜牧以養羊為主,擅長掘井和石砌建築技術,特別是擅長建築高層碉堡,漢代時,稱這種高層碉堡叫“瓊壟”。
男人頭上一般用藍布或白布纏頭,女性頭上蓋繡花瓦形黑布蓋頭,腰繫花腰帶,褲腳繡花邊。婦女善繡花,稱為“羌繡”。民眾善歌舞,他們跳的“莎朗”集體舞,由一個能歌善舞者領頭,男女各列一行或拉手成圈,歌詞為古老民歌,莎朗舞節奏明快,舞姿雄健。爾瑪羌信奉萬物有靈的巫術和祖先。當地的職業巫師稱為“端公”,民眾生了小孩,請端公取名,有病有災,請端公殺雞血祭,並敲鼓圍火塘跳神祈禱。爾瑪羌在漢朝初期屬廣漢郡管轄,又稱廣漢羌。漢武帝時,設廣漢白馬武都郡管轄。至今居住在茂汶、北川、汶川東部一帶的尓瑪羌,仍保持著傳統文化。爾瑪羌的新年是農曆十月一日。
徙榆羌,古羌人的一支。《史記·西南夷列傳》說:“自崗以東北,君長以什數,以徙、律為最大”。徙榆羌又稱斯榆羌。其生產、生活、服飾、宗教與爾瑪羌基本相同,漢初設定徙縣後,曾先後改為徙陽縣、碉門縣、天全縣。據《天全州志》載:“唐貞觀年間,被唐朝封為“羌候”的蒙將軍,於雅州蒙頂山採茶籽於天全山谷之間遍種之,並教其民釆焙之法,於是天全始產茶。
喪人青衣羌,古羌人的一支。分佈在寶興(古稱靈關)、蘆山、雅安的青衣江流域。傳說這一流域的羌人都穿青色衣服,是源於古蜀王蠶叢常穿青色的袍服,故江水稱青衣江公元前五世紀前,青衣羌人曾在蘆山建立青衣羌國。公元前五世紀後,青衣羌國被古蜀國征服,屬於古蜀國的一部分,文明程度較高。漢武帝時,設定青衣縣(縣所在蘆山)。三國時屬蜀漢管理,葛亮曾派大將姜維在蘆山鎮守。青衣羌人的生產、習俗、服飾、宗教與尓瑪羌大致相同。一些學者曾考察蘆山的“花燈戲”,認為這是古代羌人巫師跳神形式的一種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