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有故事
-
2 # 小語老師的教育空間
你怎麼知道孩子的夢想不能實現呢?我們大家都不是先知哦~
我非常佩服無條件支援孩子的家長,因為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我們的附屬,著名漫畫家在他的書裡寫到“我認為世間的關係,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夫妻、昆弟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時候都不在乎是一種廣義的友誼。”
不錯,我們與孩子之間,何嘗不是一種朋友關係,相互扶持幫助,並且,相互支援!孩子有他自己的選擇,我們要儘量去教導引導,但不要干涉這種選擇,並在能力範圍內儘量去支援!
李安在採訪中曾經說過“我們現在已經不再教給孩子孝道這種說法,我們教孩子的是愛,愛彼此,就夠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有什麼是比追逐自己所喜歡的事情更幸福的呢?人的最終歸途只有一條,所以要,注重過程。
大家一定都聽過馬雲說過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沒錯,每個成功的人士他們都是從一個最小的夢想開始的,如果當初有夢想的時候,往往是從被很多人看不起,覺得不可能實現開始的。
而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在小時候,可能會有無數個夢想,以前我們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老師總會問我們夢想是什麼?要當科學家的最多,當大領導的也有,當大老闆的也不在少數,當老師醫生的也存在。你會發現,孩子的夢想往往是五花八門。
第一、孩子夢想的來源孩子的夢想一般來自於哪裡?其實說起來,可能會比較荒誕,也許只是一本書,或者看過一部電影,也有可能只是來源於生活中某一個細節。如果孩子年齡過小,他們所謂的夢想,也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對他們的生活可能影響並不大。如果是一個年齡稍大的中學生,這時候跟家長談夢想,可能是他們當下最想做的一件事,比如唱歌舞蹈以後當明星,比如喜歡運動以後當球星。
第二、家長很多時候對孩子夢想的判斷會有差錯在對待孩子夢想的問題上,其實很多家長並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跟家長談夢想,很多父母往往是聽後一笑,根本不會當一回事,覺得孩子太小,完全是在“痴人說夢,不切實際”或者只是腦袋一熱,突發奇想罷了。哪怕是大齡孩子,當跟父母談夢想的時候,很多家長也未必能夠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在現在很多父母看來,在上大學之前,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只有學習,任何一切中學習無關的想法,都算是“歪門邪道,不務正業”,根本不會用心去仔細聆聽孩子真實的想法,而且去關注這些想法的來源。真正重視孩子的夢想的家長並不會特別多。
第三、輕易給孩子的夢想下結論,容易抹殺掉孩子的好奇心在家長看來,孩子的夢想有可能是比較幼稚的,但不要輕易就下結論,孩子的夢想註定是要失敗的。沒有經歷過嘗試的夢想,甚至都沒有開始,哪來的失敗?更別說是註定就是失敗的。家長做出這樣的結論,對於孩子來說,未必具有說服力,而且非常容易抹殺掉孩子的好奇心。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施瓦辛格,他從小的夢想是當總統,但出身平凡家庭他,有這種夢想,很多人肯定說他痴人說夢,註定要失敗的。但是,施瓦辛格一直在朝著這個夢想在努力奮鬥,他從最開始的健美開始,然後拿冠軍,當演藝明星,出名後去競選加州州長,最後成功的當了7年的加州州長。雖然,後來他沒有往前再進一步成為總統,但也只是離總統只有一步之遙,至少他的人生目前來看是比較成功的。如果當初沒有這個夢想,或者這個夢想被他父母直接抹殺掉,可能他還是當年那個有點自卑的少年,然後碌碌無為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人,不可能有如今的聲望和成功。
因此,在孩子夢想之前,作為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的夢想下結論,要試著學會保護他們的夢想,哪怕最後真的是失敗的。建議父母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去準備:
第一、讓孩子好好描述一下他的夢想當孩子跟父母提出自己的夢想的時候,不管年齡大小,不管對錯,父母應該高興,這是自己有想法的一種表現,可能也是孩子正在慢慢長大的一種外在形式。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先不要著急,可以認真地坐下來,跟孩子好好聊聊他的夢想。讓他自己將夢想詳細描述一遍,包括夢想的來源,夢想的真正內容,夢想應該如何去實現。這樣引導孩子去獨立思考一件事情,如果這種想法不切實際,說不定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之後,他自己會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第二、給予孩子應有的提醒跟孩子有過認真溝通之後,家長對孩子的想法也有大概的認識,孩子自己也算是重新思考一番。如果孩子繼續堅持他的夢想,個人覺得,只要不是做壞事,走邪路,家長可以選擇支援孩子去堅持他的夢想。但在支援之前,有些話家長需要做好提醒:
一是說出自己對這個夢想的判斷,作為家長,如果深思熟慮後,確實覺得孩子的夢想有些荒誕,或者實現起來非常困難。那麼,家長很有必要告訴孩子對這個夢想的判斷和看法,以及幫助孩子分析有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甚至最壞的結果。提前說出這些想法,也讓孩子對困難有個大概的認識,以及遇到困難時,會有一定的心理預期,降低有可能的失敗帶來的傷害。
二是告訴孩子家長能夠提供的幫助,在孩子堅持夢想的過程中,總是需要父母的一定堅持和幫助,而作為家長,要提醒孩子,既然自己堅持去實現夢想,最好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父母可以給予應有的幫助,但不可能無條件無原則地支援。要透過這種方式,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和個性。
第三、降低對孩子的預期如果家長最開始就預判到結局可能是要失敗,要麼既然選擇了支援孩子去實現夢想,那就要降低自己的心理預期。家長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把這次實現夢想的過程當成一次真正的挫折教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就是去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直面困難和挫折的能力。哪怕是孩子真的失敗了,能夠讓孩子收穫一次寶貴經歷,何嘗不是一種財富呢?
第四、要在孩子失敗時及時鼓勵一旦真到了失敗的時候,這時候家長的態度顯得格外重要。千萬不要在孩子失敗的時候說“早告訴你不行了,你非不聽”,“讓你倔,現在知道錯了吧”,等等,冷嘲熱諷只會帶給孩子更大的傷害, 等於是傷口撒鹽,會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嚴重的打擊。
孩子一旦失敗,父母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告訴孩子“有夢想的人非常了不起”,“每個成功的背後都是從夢想萌芽,到努力實現夢想,最後失敗,然後站起來去實現下一個夢想。。。最後真正成功”。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這次的失敗是積累了一次寶貴的經驗,可以更好的減少未來可能的失敗,幫助孩子恢復自信心,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
結束語:孩子還小,有想法比沒有想法要強多了,作為父母,選擇支援孩子去實現這個“不可能”的夢想,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永遠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在人生道路上哪怕是失敗了,也並不孤單可怕,有父母的支援他們也會堅強地在失敗面前再次站起來,變得更加勇敢堅強。這些收穫,遠遠比收穫真正的夢想可能更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