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儒者讀書

    作為一個仰慕古聖賢風采的普通人,就以歷史順序說吧:

    古之聖賢,當然是包含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聖賢。

    1.黃帝。同時期還有炎帝(神農氏),蚩尤,相關著作有《黃帝內經》和《神農百草經》,為中醫的源頭,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源頭,包括了當時人對自身和對世界的認知,屬於劃時代的人物。

    2.三皇五帝。百家都是仰慕上古賢人治國的,三皇五帝就是這樣,留下了河圖洛書,太極八卦等等。

    3.堯舜禹。這三位可以說是上古聖賢治世的代表了,雖然有人說舜囚堯,禹殺舜什麼的,但畢竟缺乏證據,倒是三位的德行及大禹治水的故事留下來了。

    4.夏商周。有伊尹,周公等,尤其是周公,被譽為聖人,留下了《周易》和一套禮儀文化,主要由儒家繼承。

    5.諸子百家。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孫武,楊朱和著名的“白馬非馬”的名家,農家等等,一時思想文化迸湧而出,尤其以儒道墨法兵五家為顯眼,都可謂聖賢。留下了《道德經》,《四書五經》,《孫子兵法》,《六韜》,《莊子》等等很多。

    6.韓愈。韓愈提倡復古,而反對當時唐朝的浮誇風,被後世儒者推崇為大賢。留下《韓昌黎集》。

    7.二程,朱熹。程朱理學的建立,理學是吸收了道家思想建立的,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雖然朱熹被奉為朱子,但其實程頤也不差,他們倡導的理學和後世文化專制下的理學和禮教文化是不同的,有值得推崇的地方。

    8.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心學倡導“致良知”,主張“知行合一”,“心即性,性即理”,可謂是走對了研究孔孟的路,當然也吸收了佛道的一些思想,不過儒家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自身理論的可更新,心學是用整體的觀點看明白了孔孟。留下《傳習錄》,《王陽明全集》。

    9.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和同時代的“異端”李贄。留下《日知錄》,《讀通鑑論》,《宋論》,《明夷待訪錄》和《焚書》,李贄的書多已失傳。

    就這麼多吧,近代也有被奉為聖人的大師,都是值得人們去研究學習的。

  • 2 # 高鳴點評性格

    聖賢文化源頭是伏羲氏,周文王,孔子三聖作的的易經,孔子作易傳構成的社會生活常理啟蒙了後世文化。文化一詞本是孔子所造,以後的所有文化都是從源頭生髮出來。但已經沒有了源頭的系統性,完整性,多了更多自說自話。源頭文化的真理性,被後世人的自以為是的歪曲解讀給掩蓋了。

  • 3 # 天高不算高3269

    準確的講應該是中國文化,不僅包括孔孟之道,還包括諸子百家,以及後續的各門派思想家的發展。可以說中國文化在堯舜時初產生,在商周時具規模,在春秋戰國時期集大成,最終在後代各個思想家共同的努力智慧下完善,形成了相容幷蓄,和平共創,敬天法祖,積極創新的今天的文化格局。

    這其中無數大家閃爍,各種智者登臺,把勞動人民中的智慧和自己無數的思考起來,頓悟出各種思想和文化結晶,其中許多是中國獨有的。這是我們華人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然而,歷史的發展總是複雜多變,許多優秀的思想並沒有不斷髮展,這些就有諸子百家裡的許多。比如說名家,墨家,還有法家,特別是墨家,專注於科技和實踐活動。主張“兼愛”,可以理解為是“博愛”,就是無差別愛別人,這和儒家“仁愛”有所不同,“仁愛”講究血緣關係,“兼愛”更重視生命的平等,如果這種思想可以更多發展將更有利於我們的文化,還有科技邏輯,墨家和名家都是邏輯思維的高手,墨子言論先說邏輯假設,再繼續推論,還有著名的“白馬非馬”就是名家的故事,還有濠梁之辯,等等,然而這一塊也沒完全發展起來,我們知道,現代科技就是建立在邏輯學基礎上的,數學是科技的CROWN,邏輯學就是CROWN上的鑽石。缺乏邏輯思維,一直是我們的短板,以至於現代科技沒有從我們這塊土地產生,這是可惜的。有人說秦始皇當年兵器製造業發達,就是墨家的幫助。然而儒家獨尊以後,各種思想發展機會少了。

    另外還有很多,王充的唯物思想,王陽明的心學,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歷史悠久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重要思想。

    我要說的是,思想和文化是不同的,思想是核心,文化是外衣,孔孟之道更多的是文化,而不是思想,他們所主張的更多是外在的行為而不是內外的追朔,道德層面上更多,而且來源於周禮的居多,所謂“克己復禮”。然而這只是願望,兩千年來,也沒能完成,到是多了很多表面上的“禮教家”,變成吃人的東西。

    還要說出的是,由於孔孟之道來源於周禮,那麼,周禮薰陶之下的華人都少不了基本的思想,比如孝順,忠誠,等等。這樣講,是表明仁義禮智孝不是儒家獨有,而是脫胎於商周以來華夏族獨立的思考,形成的完整系統。於是,墨家法家道家等等誰也不會說反對孝順,忠誠等等。只是在一些方面側重不同。絕不能以為只有儒家才講仁義忠孝。比如說春秋時的大義,就遠遠超過孟子所謂的“義無反顧”。春秋大義慷慨激昂,為信任為他人,慷慨赴湯蹈火在所不惜,荊軻之輩不可勝數。

    現在我們國家講法治治國,說明法治社會才是真的現代社會的主要形式,才是前途。我們古代的法家思想應該加大發展,和現代法治結合。所謂“法治”而不是“法制”,指的是任何事都用規則來解決規範,萬物有法,天地有道。這一點我們文化早已有之。

    所以,聖賢之道不僅包括孔孟之道,還包括諸子百家,以及後續賢能,甚至還包括“粗鄙者”,這共同的努力形成了我們的文化主體。我們應該更多全面瞭解,全面發展我們的文化。讓所謂“聖賢之道”有新時代的意義。

  • 4 # Lauzi

    聖賢文化當然是諸子百家的智慧結晶,因為孔孟之道實際上就是仁義之道,而仁義正是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一以貫之的道德教條、集體品格,儒家只是諸子百家智慧的集大成者、文明代表而已。比如,如果學歷史,不妨去實證下墨家的行俠仗義客觀上培育了孟子的浩然正氣;兵家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的用兵之法分明體現了老子和孔子的仁慈惻隱;在孫皓暉的歷史小說裡,法家商鞅華麗轉型為鞠躬盡瘁大義凜然的民族英雄,有望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

    實際上,春秋戰國時期是華夏文化的核心時代,塞翁失馬,禮壞樂崩催生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講究做人也好、強調做強也罷,天下一統、殊途同歸,百家為民為國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都是對上古聖賢仁義之道的多元化解讀和單元化實踐。作為後世傳人,我們應該注意全面分析歷史、具體分清時勢,辯證地學習研究百家的思想、避免片面的邏輯判斷,在認知西學本質的基礎上,才能珍惜、承襲祖先的文化遺產並將之靈活有效地應用於為國為民的具體發揚。

  • 5 # 和掌人生

    聖賢文化包括包儒家,佛家,道家,以及諸子百家。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是儒釋道三家。以佛家說理最圓滿,最徹底。道家文化與儒家都是和佛家文化思想相通的。因為他們的見解比我們普通人要高出一截,是我們普通人所不能想象得到的思想境界,所以稱之為聖人,賢人。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繼承了儒釋道三家的根源,流傳至今,所以稱之為聖賢文化。聖賢文化將永遠照亮華人的心靈,使中國走向繁榮昌盛,這是華人心驕傲,值得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個月的鵝怎麼分辨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