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子遲到了

    盤點中國曆代關於眉目的佳話詩文

      人的一對眉毛,分別位於人的臉部兩隻眼睛的上方,是人身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與眼睛一道構成最佳組合,很鮮明地體現一個人的形象、個性;該男或女相貌是否英俊、漂亮,也主要是看這個眉目的配合。眉毛可以美容、表情,反映人的複雜內心活動。

      在中國從古到今的大量詩文中,許多都提到了眉毛,還留下了不少佳話。《舊唐書·酷吏傳下·毛若虛》:“毛若虛,絳州太平人也。眉毛覆於眼,其性殘忍。”蘇軾《贈黃山人》詩:“面頰照人元自赤,眉毛覆眼見來烏。”宋朝劉克莊詩云:“貪與蕭郎眉語,不知舞錯伊州。”意思是說,風流的舞姬只顧了同情人眉語傳情,連舞錯了曲拍都不知道。曹禺《日出》第二幕:“她的眉毛是一條線,耳朵上懸著珠光寶氣的鑽石耳環。”

      “柳葉眉”、“劍眉”分別適用於女子和男子,是兩種非常好看的眉毛。“蛾眉”也是一種美眉,常常是“螓首蛾眉”、“蛾眉皓齒”聯用。但古代也將“蛾眉”用作絕代佳人的代稱。屈原的《離騷》中描繪道“眾女嫉餘之蛾眉兮”,白居易的《長恨歌》裡“宛轉蛾眉馬前死”以代楊貴妃。就連漢語中一些美麗的字眼和詞彙,也是由“眉”組成,如“嫵媚”、“狐媚”、“門楣”等。

      唐朝溫庭筠詞中“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是寫一個女子因無人欣賞,連自賞的心情都沒有了,這是古代女性共有的心情。唐玄宗專寵楊貴妃後就冷落了其他妃子,但又難免舊情難忘,便給梅妃江採萍密賜了一斛珍珠以示歉意,誰料個性強烈的梅妃竟把珍珠原封不動地退了回來,並復詩一首:“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溼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看到後雖然理解了梅妃哀怨後面的一片情愫,怎奈情隨境遷,夫復何言?

      眉與目經常是並列在一起的。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視窗,則眉毛就是窗簾;如果說眼睛是人生的一幅畫,則眉毛就是畫框;如果說眼睛是人的門戶,那麼眉毛就是眼睛的衛士,可見眉毛的重要性,在歷代文人筆下絕不亞於眼睛。南朝宋鮑照《學古》詩:“嬛緜好眉目,閒麗美腰身。”清朝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二》:“朱某一婢,粗材也,稍長漸慧黠,眉目亦漸秀媚。”

      “眉目如畫”比喻人(通常是女子)容貌端正秀麗,長得好看。它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援自還京師,數被進見。為人明鬚髮,眉目如畫。”我剛上大學那會,有一陣子熱衷於寫詩歌,也曾寫過一首題為《眉目如畫》的小詩。

      “眉目傳情”指兩個人(主要指一男一女)互相用眉目之間的微妙活動來傳遞深刻感情,與“暗送秋波”近義,按現在的話說就是美女給你“電眼”了,可絕不是“秋天的菠菜”喲。它出自元朝王實甫《西廂記》第3本第1折:“只你那眉眼傳情未了時。”曹雪芹《紅樓夢》第64回:“因而乘機百般撩撥,眉目傳情。”清人鄒熊詩亦云:“曲中眉語目傳情,獨光照面伴羞縮。”

      徐士俊的《十眉謠》中有幾句很動人:“……雙眉如許,能載閒愁。山若欲語,眉亦應語。”古語講“眉目傳情”,眉目傳送的自然也就是心裡的私語。李清照《一剪梅》裡說“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韋莊《女冠子》說:“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少女懷春,以眉目表達情意,也是如此含蓄婉約,令人怦然心動。

      “眉來眼去”也有類似意思,但多用於貶義,指男女勾搭成奸。它出自辛棄疾《滿江紅·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日漸情熟,眉來眼去,情不能已。”老舍小說《四世同堂》:“她即使在結婚和生兒養女以後,也不能學那些‘自由’的娘們那種和男人眉來眼去的醜相。”香港張國榮與臺灣辛曉琪還合作有同名歌曲《眉來眼去》;劉鎮偉影片《東成西就》中,張國榮和王祖賢的武功有“眉來眼去劍法”。

      從古至今,愛美都是女子的天性。李商隱的詩作《無題》中寫一個小女孩學大[微博]人畫眉的稚態:“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等詩裡的小女孩長大時,畫眉除了自賞,也是為了讓人欣賞。南朝子夜吳歌:“芳萱初生時,知是無憂草,雙眉畫未成,那能就郎抱。”梁簡文帝蕭綱《美人晨妝》詩:“北窗向朝鏡,錦帳復斜縈。嬌羞不肯出,猶言妝未成。散黛隨眉廣,燕脂逐臉生。”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詩:“洞房咋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間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都生動地表現了女子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展現出最美的一面的意願。

      說到畫眉,最著名的就是“張敞畫眉”的典故了。據《漢書·張敞傳》記載:京兆尹張敞和妻子情深,在妻子化妝時,他為妻子把筆畫眉,被長安人笑為“張京兆眉憮”。後來漢宣帝親自過問此事,張敞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張敞的回答既巧妙又在情理之中,宣帝愛才,當然不會難為他,從此又多了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張敞畫眉實際上是畫情,正因如此,才為後人所追慕。唐玄宗有首婉約小令《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希望那個姑娘能嫁一個好郎君。元朝邵亨貞《沁園春》:“掃黛嫌濃,塗鉛訝淺,能畫張郎不自由。”大約是詩人效仿張敞給夫人畫眉,卻不得法反被嗔怪。而性情中人張潮自然毫不掩飾:“大丈夫苟不能幹雲直上,吐氣揚眉,便須坐綠窗前,與諸美人共相眉語,當曉妝時,為染螺子黛,亦殊不惡。”

      清朝納蘭性德懷念亡妻的《齊天樂·洗妝臺懷古》,怕是關於畫眉所表達的最淒涼的情話了:“冷豔金消,蒼苔玉匣,翻書十眉遺譜。”納蘭堪稱張敞的知己,儘管他們相隔了1500餘年。

      畫眉在古代也叫“掃眉”,它給古典文學增加了許多有趣的詩文典故,耐人尋味。唐朝張祜《集靈臺》:“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溫庭筠《南歌子》:“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他們都將畫眉稱為“掃眉”,大約因為古代女性畫眉的工具是毛筆。古代文人又將有文才的女子稱為“掃眉才子”,如唐朝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明朝程嘉燧《閶門訪舊作》:“掃眉才子何由見,一訊橋邊女校書。”

      關於眉毛還有一個佳話,那就是“舉案齊眉”。舉案齊眉,指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它出自《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說的是東漢梁鴻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當梁鴻回家時,孟光就託著放有飯菜的盤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為表示對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視丈夫的臉,總是把盤子託得跟眉毛齊平,丈夫也總是彬彬有禮地用雙手接過盤子。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婚姻美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醜女大翻身中那首歌叫什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