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上海人民丟垃圾事件,在經歷了張若昀唐藝昕結婚、雙宋離婚、李晨范冰冰分手的持續轟炸後,仍然持續佔據“熱搜”,顯示出其全民關注的熱度。
真的是一件遲來而又恰到好處的好事。這裡不得補一句刀,丟垃圾事情,再次讓上海碾壓北京。
5月底,北京還在開會議論:北京“將”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寫字樓等開展“強行垃圾分類”的時候,6月中,上海就已經在全市範圍內大張旗鼓地直接“開幹”了。論政策聚勢能力、民眾動員能力、輿論影響能力,以至於今天開始的執行能力,北京簡直相形見絀。
垃圾分類丟棄,對華人而言,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不能因為它難,就不去做。黨中央也提到,要懂得啃硬骨頭。上海“身先士卒”,全國46城將陸續跟進,咱們離“美麗中國”終於又近了一步。
北京、上海“垃圾現狀”
作為中國兩個特大城市,究竟每天我們產生多少垃圾,先來看一組官方資料。
北京(2019年6月資料):
每天會產生將近2.6萬噸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個垃圾處理終端設施,都在滿負荷運轉。北京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為60%(2017年官方資料)。
上海(2018年7月資料)
每天會產生將近2萬噸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2公斤。上海垃圾處理終端設施不詳。上海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力爭到2020年達到35%(2018年官方資料)。
另外,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7年中國城市垃圾產生量排名前十的城市為:
各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
廣州35%(2016年資料)
深圳100%(2018年資料)
成都(不詳)
西安(不詳)
杭州(不詳)
武漢(力爭2020年達到90%)
目前來看,深圳在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當中,走在全國領先位置。其餘城市都還有極大提升空間,這既顯示出我們生活環境的嚴峻性、生態環保的壓力,也意味著是一個比較大的產業發展機會。
萬里長征第一步
實際上,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不是今年才提出來的。早在2000年,上海就成為了全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主客觀條件不成熟,這件事也就只能選一些試點辦一辦。
到了今年6月3日,最高決策層對垃圾分類做出了指示,上海覺悟機敏,打響了全國第一槍。
上海垃圾分類主要按照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分為4大類。門檻不算高,不會在第一關就澆滅市民的參與意願,算做到了切實可行。
當然這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是有差距的。不過好歹總算邁出了第一步。
筆者在日本生活時,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如何分類丟垃圾。首先,你需要到便利店購買垃圾專用袋。不同的垃圾性質,使用不同顏色的袋子。印象中是200日元(12元人民幣)10個。接下來,你就按照畫冊上的要求丟垃圾。
日本每個自治體的垃圾分類標準不同。筆者生活的沖繩縣,要求每週一和每週四早上8點前,丟生活垃圾。每週二是泡沫和塑膠瓶垃圾。每週三是金屬罐頭垃圾。每週五是織物垃圾。週末不讓扔,放在家裡存著。大件傢俱/家電預約和付費扔。
看似輕鬆,這其中也有一些小細節需要遵守。比如雞蛋殼、便當泡沫盒、塑膠瓶要洗乾淨後扔。塑膠瓶的瓶蓋與瓶身塑膠屬於生活垃圾,需要在週一和週四扔。但瓶身需要在週二扔。織物垃圾需要用繩按照要求的方法綁好。
如果不按照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規定的品種扔,垃圾車就拒收,這意味著你的垃圾可能要在那個地方放一整天。如果遇到“較真兒”的鄰居,你可能輕則被投訴,重則被日本鄰居太太們“村八分”,也就是被集體孤立,最終被迫離開社群。
筆者坦陳,剛開始時筆者扔的垃圾常常被不收,有一次也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罐頭盒連續兩週沒被收,導致壓力巨大。心想總不能就這樣放在家裡放一年吧。後來,我把每個罐頭盒洗得鋥光瓦亮,光可照人,才被收走。
可能也正因為這個嚴苛的規定,所以日本垃圾收集的地方,沒有汙水,也沒有異味。幾乎從沒見過日本有溼垃圾。哪怕是日本大街小巷的拉麵店,用完的豬骨也是專桶集聚,十分乾淨。至於豬骨剩湯,估計就隨著下水道沖走了。
當然了,日本也不是一下子就達到了今天這一步。日本的垃圾分類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也經過了30年。一開始,日本太太們也不習慣,尤其是生活垃圾需要擺在家裡好幾天,冬天還好,到了夏天很容易滋生蚊蠅。不過經過政府引導、媒體教育、社會參與,終於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相信30年後的上海,甚至更快,也能達到日本的今天。畢竟環保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到,垃圾分類,終歸是為了自身利益。
1.0-2.0混合時代
上海此次身先士卒,無疑是給所有關心環保事業的人帶來了許多期望。要知道,中國的垃圾回收與資源化處理仍然課題頗多。不少地方,還處於一個“請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的初始教育階段,更遑論更高階的“垃圾分類”。
不過,誠如前述,不能因為難,就遲遲不去做。不要以幾年論成功與否,而應該放眼長遠。中國要想美麗起來,這道題是繞不過的坎。
再者,垃圾分類,其實不只是一個生活習慣的改變,它還是一堂全民環保教育課,也是一個充滿機會的產業。
2020年底前,僅新增溼垃圾和有害垃圾運輸車輛採購需求就將近20億元;2025年底前,新增運輸車輛需求80億元。生活垃圾分類將為市場帶來1萬億元左右的增量,其相關板塊的利潤增速或空間彈性將至少在30%。
除了相關產業發展外,垃圾分類還會衍生出許多其他方面的資產。
比如,2020年東京奧運會在即。本屆東奧會的金銀銅牌的鑄造,全部來自日本全國廢舊手機的回收。整個case在推動過程中,所衍生出的觀念改變與強化、處理與回收技術的提升,無疑都將形成寶貴的know-how,給世界帶去“先行示範”與技術積累。
相信隨著我們垃圾分類的持續推進,很多廢棄物經過處理後,也能夠變廢為寶,迴圈利用,為地球減負。同時,我們也能衍生出簡單生活的習慣,垃圾減量,讓生活形成正向迴圈。
這幾天,上海人民丟垃圾事件,在經歷了張若昀唐藝昕結婚、雙宋離婚、李晨范冰冰分手的持續轟炸後,仍然持續佔據“熱搜”,顯示出其全民關注的熱度。
真的是一件遲來而又恰到好處的好事。這裡不得補一句刀,丟垃圾事情,再次讓上海碾壓北京。
5月底,北京還在開會議論:北京“將”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寫字樓等開展“強行垃圾分類”的時候,6月中,上海就已經在全市範圍內大張旗鼓地直接“開幹”了。論政策聚勢能力、民眾動員能力、輿論影響能力,以至於今天開始的執行能力,北京簡直相形見絀。
垃圾分類丟棄,對華人而言,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不能因為它難,就不去做。黨中央也提到,要懂得啃硬骨頭。上海“身先士卒”,全國46城將陸續跟進,咱們離“美麗中國”終於又近了一步。
北京、上海“垃圾現狀”
作為中國兩個特大城市,究竟每天我們產生多少垃圾,先來看一組官方資料。
北京(2019年6月資料):
每天會產生將近2.6萬噸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目前北京有29個垃圾處理終端設施,都在滿負荷運轉。北京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為60%(2017年官方資料)。
上海(2018年7月資料)
每天會產生將近2萬噸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2公斤。上海垃圾處理終端設施不詳。上海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力爭到2020年達到35%(2018年官方資料)。
另外,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7年中國城市垃圾產生量排名前十的城市為:
各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
廣州35%(2016年資料)
深圳100%(2018年資料)
成都(不詳)
西安(不詳)
杭州(不詳)
武漢(力爭2020年達到90%)
目前來看,深圳在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當中,走在全國領先位置。其餘城市都還有極大提升空間,這既顯示出我們生活環境的嚴峻性、生態環保的壓力,也意味著是一個比較大的產業發展機會。
萬里長征第一步
實際上,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不是今年才提出來的。早在2000年,上海就成為了全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主客觀條件不成熟,這件事也就只能選一些試點辦一辦。
到了今年6月3日,最高決策層對垃圾分類做出了指示,上海覺悟機敏,打響了全國第一槍。
上海垃圾分類主要按照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分為4大類。門檻不算高,不會在第一關就澆滅市民的參與意願,算做到了切實可行。
當然這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是有差距的。不過好歹總算邁出了第一步。
筆者在日本生活時,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如何分類丟垃圾。首先,你需要到便利店購買垃圾專用袋。不同的垃圾性質,使用不同顏色的袋子。印象中是200日元(12元人民幣)10個。接下來,你就按照畫冊上的要求丟垃圾。
日本每個自治體的垃圾分類標準不同。筆者生活的沖繩縣,要求每週一和每週四早上8點前,丟生活垃圾。每週二是泡沫和塑膠瓶垃圾。每週三是金屬罐頭垃圾。每週五是織物垃圾。週末不讓扔,放在家裡存著。大件傢俱/家電預約和付費扔。
看似輕鬆,這其中也有一些小細節需要遵守。比如雞蛋殼、便當泡沫盒、塑膠瓶要洗乾淨後扔。塑膠瓶的瓶蓋與瓶身塑膠屬於生活垃圾,需要在週一和週四扔。但瓶身需要在週二扔。織物垃圾需要用繩按照要求的方法綁好。
如果不按照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規定的品種扔,垃圾車就拒收,這意味著你的垃圾可能要在那個地方放一整天。如果遇到“較真兒”的鄰居,你可能輕則被投訴,重則被日本鄰居太太們“村八分”,也就是被集體孤立,最終被迫離開社群。
筆者坦陳,剛開始時筆者扔的垃圾常常被不收,有一次也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罐頭盒連續兩週沒被收,導致壓力巨大。心想總不能就這樣放在家裡放一年吧。後來,我把每個罐頭盒洗得鋥光瓦亮,光可照人,才被收走。
可能也正因為這個嚴苛的規定,所以日本垃圾收集的地方,沒有汙水,也沒有異味。幾乎從沒見過日本有溼垃圾。哪怕是日本大街小巷的拉麵店,用完的豬骨也是專桶集聚,十分乾淨。至於豬骨剩湯,估計就隨著下水道沖走了。
當然了,日本也不是一下子就達到了今天這一步。日本的垃圾分類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也經過了30年。一開始,日本太太們也不習慣,尤其是生活垃圾需要擺在家裡好幾天,冬天還好,到了夏天很容易滋生蚊蠅。不過經過政府引導、媒體教育、社會參與,終於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相信30年後的上海,甚至更快,也能達到日本的今天。畢竟環保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到,垃圾分類,終歸是為了自身利益。
1.0-2.0混合時代
上海此次身先士卒,無疑是給所有關心環保事業的人帶來了許多期望。要知道,中國的垃圾回收與資源化處理仍然課題頗多。不少地方,還處於一個“請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的初始教育階段,更遑論更高階的“垃圾分類”。
不過,誠如前述,不能因為難,就遲遲不去做。不要以幾年論成功與否,而應該放眼長遠。中國要想美麗起來,這道題是繞不過的坎。
再者,垃圾分類,其實不只是一個生活習慣的改變,它還是一堂全民環保教育課,也是一個充滿機會的產業。
2020年底前,僅新增溼垃圾和有害垃圾運輸車輛採購需求就將近20億元;2025年底前,新增運輸車輛需求80億元。生活垃圾分類將為市場帶來1萬億元左右的增量,其相關板塊的利潤增速或空間彈性將至少在30%。
除了相關產業發展外,垃圾分類還會衍生出許多其他方面的資產。
比如,2020年東京奧運會在即。本屆東奧會的金銀銅牌的鑄造,全部來自日本全國廢舊手機的回收。整個case在推動過程中,所衍生出的觀念改變與強化、處理與回收技術的提升,無疑都將形成寶貴的know-how,給世界帶去“先行示範”與技術積累。
相信隨著我們垃圾分類的持續推進,很多廢棄物經過處理後,也能夠變廢為寶,迴圈利用,為地球減負。同時,我們也能衍生出簡單生活的習慣,垃圾減量,讓生活形成正向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