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大賣,讓許多平日遠離搖滾樂的人聽到了QUEEN那首驚世駭俗的Bohemian Rhapsody,其實這首歌用到的多曲風融合並現與多章節推進敘事的手法,齊柏林飛艇在1971年就開始嘗試了,要知道Stairway To Heaven比Bohemian Rhapsody可是提前誕生了4年的。
好的音樂作品不止悅耳,還能給人巨大的思考價值。成蹊最喜歡這句詞,To be a rock and not to roll,做一塊頑石,拒絕滾動,引申義為堅持自己的選擇,切莫隨波逐流。這句詞裡恰好含有Rock和Roll兩個單詞,與搖滾樂的英文Rock and Roll緊緊呼應,我不認為這是巧合。創作者已經把態度直白地告訴你了。
既然提到了英語搖滾樂,那我強烈推薦齊柏林飛艇。恰好剛剛寫了天梯的樂評。
被物慾吞沒的人,靈魂必會暗淡無光。閃閃發亮的不一定全是金子,如果敢於在喧鬧的浮世中做一顆拒絕滾動的頑石,那麼這粗陋頑石的亮度比耀眼的金子還要高出萬倍。
1986年某天,香港尖沙咀的一家酒吧內,觀眾熱情的歡呼聲此起彼伏,臺上的歌者則顯得安靜許多,這名男子低下頭緩緩撥動著木吉他的琴絃,獻唱了一首哀怨的歌,雖然他忘詞了,但似乎並沒有影響到掌聲的數量。
低緩的人聲,哀怨的旋律,清脆的吉他,無不流露出悲情的意味,一如歌唱者既定的命運。
這名動情彈唱的男子便是黃家駒,這支歌就是Led Zeppelin樂隊的傳世名作「Stairway to Heaven」,天梯。
縱觀家駒短暫的一生,他始終帶著不解的目光在打量這個世界的名利,然後又不斷拷問自己的內心,在搖擺和堅定之間多次做出艱難的選擇後,他毅然迴歸了真實的自己。於是今天,黃家駒的名字成了一個時代的符號,成了不忘初心的搖滾英雄。
家駒一定對這首歌大有感觸,成蹊無比堅信這一點。對物慾和靈魂有過深度思考的人,被理想和現實狠命撕扯過的人,都一定會被天梯準確擊中。
2019年,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大賣,讓許多平日遠離搖滾樂的人聽到了QUEEN那首驚世駭俗的Bohemian Rhapsody,其實這首歌用到的多曲風融合並現與多章節推進敘事的手法,齊柏林飛艇在1971年就開始嘗試了,要知道Stairway To Heaven比Bohemian Rhapsody可是提前誕生了4年的。
不少樂評人評價這首歌時最常用的語句是:吉他世界雜誌百大吉他solo第1位,《滾石》雜誌歷史上最偉大的500首歌曲第31位,僅天梯這一支單曲就創下了近6億美元的收益,它是搖滾聖經……除了背誦這些數字,還有人熱衷於根據歌詞編故事,或根據樂手的私生活拼湊創作背景。
很多人聽歌都聽偏了,包括那些高高在上的樂評人。當一首好歌擺到眼前,如果過度去關注外在的東西而忽略藝術的本源之美,那麼無疑是在與欣賞的初衷背道而馳。
早前發出“1986年,黃家駒翻唱齊柏林飛艇的名曲Stairway to Heaven”這篇推文時,成蹊就曾說過,後期會對天梯做精緻賞析,今天算是填坑了。
這篇樂評不同於網路上常見的逼格類樂評,既不會羅列數字,也沒有牽強附會,我聽到了什麼感到了什麼,就會寫什麼。
齊柏林飛艇創作音樂時有個特點,他們不喜歡被關在錄音室裡,而是更青睞寧靜的郊外,遠離喧囂能讓自己專注,靈感也爆發得更為徹底。他們喜歡無死角地聽到博納姆的鼓聲,還極富創意地把吉他音箱放在壁爐裡。天梯就是在鄉間的一座農莊裡被這樣締造出來的。
幾十年來,天梯從未做過單獨發行,所屬專輯《Led Zeppelin IV》。這首作品給欣賞者帶來的體驗可謂極度美妙,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去聆聽感受。
音色之美
正像普蘭特唱到的“熠熠生輝”那樣,天梯整體的音色質感散發著晶瑩的珠光,無論木吉他、笛聲、電吉他還是人聲,均自帶高亮屬性。拆分之後,甚至覺得每種聲音都像是一種特殊顏色的寶石,合體之後更顯光芒耀眼。
初段的木吉他像透明的淚珠,也像汩汩的清泉,在憂鬱的灰色天空下,人聲開始了娓娓講述,帶有神學味道的史詩畫面也隨即展開。可惜畫中沒有喜悅,只有接連不斷的疑惑。
天堂之門洞開時,一道刺目的強光自門後射出,電吉他和鼓聲營造的音效宏大震撼,令人有過電的感覺。高潮時電吉他、人聲、鼓點、鍵盤一起發力,帶給人強烈的律動,像海綿蓄滿水後突然外洩,又像是情緒一再堆積後猛地炸裂開來。樂器之間並非簡單的和鳴,而是激烈的對話交鋒。憑藉這段囂張的吉他solo,佩奇順利被載入史冊並一舉封王。
在耳機裡聽天梯,聲聲入耳絲絲透心,耳膜和心臟會進入極度舒適狀態。你總是忍不住想問,這樣絕美的音色究竟是怎麼調出來的?
曲風之美
將各種曲風玩弄於股掌之間是齊柏林飛艇的一貫做法。他們熱衷試驗和融合,布魯斯、雷鬼、硬搖滾、重金屬、民謠、放克等統統都不放過。
在一首天梯裡,至少囊括了民謠、布魯斯、硬搖和金屬四種風格,多種曲風碰撞後帶著神秘難懂的氣息,那些玄之又玄的神學和信仰問題也是齊柏林善用的題材。民謠擔當講述的角色,布魯斯渲染了哀怨的底色,硬搖和金屬是內心疑問的傾訴和思而不得的苦悶。
旋律不僅美妙引人,還在推進的過程中營造出不斷向上攀爬的感覺,代入感非常明顯。隨著向上攀爬,人的疑慮卻並沒有停止,反而好像更加迷惑了,這迷惑始終無法消除,直到後來在沉默中爆發。
結構之美
中國的《詩經》在詩歌裡有三種表現手法最為常見,賦、比、興。賦,陳述,排比,平鋪直敘。比,類比和比喻,多為更深刻的描寫。興,借物或借事表露情感闡述道理,點出中心思想,引發讀者思考。
在現代的文藝作品中,古人的智慧依然在起著指導作用,而且中西通用。
天梯的敘事結構異常嚴謹,前段的靜靜陳述,中段的細緻描繪,尾段的想法表達,完全符合賦比興的推進方法。這樣的設計讓聽者更容易“入戲”,生動且極具感染力,每個章節之間的銜接一點也不突兀,你只要自然而然跟著作者的思維往前走就夠了。
也正是因為天梯運用了這樣的手法,所以才能令極度安靜和極度暴躁共處一室,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實現了和諧並存。全曲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由靜到動,儘管前後反差如此之大,你卻絲毫不感違和。全程都能感知到音樂人卓絕的創意和靈性,暗贊妙極。
深層之美
在這世上,真的是閃閃發光的金子最為貴重麼?一味追逐物質到底是對還是錯?為了探究真相,這位女士踏上了天梯,可就算她上了天堂,問了上帝,最後依然沒有找到標準答案。可能每一位聽者心裡的答案也不盡相同吧。
開頭是主角在購買通往天堂的梯子,在一切歸於平靜後的結尾,她依然在購買著梯子。無解卻一再想要求解,這是一個殘酷的死迴圈。
當人徹底被物慾征服時,她的精神世界一定會漸漸荒蕪,最後變成物質的傀儡。鍛造靈魂,終生莫棄。萬物即一,一即萬物。快即是慢,少即是多,簡即是繁,靜即是動。
好的音樂作品不止悅耳,還能給人巨大的思考價值。成蹊最喜歡這句詞,To be a rock and not to roll,做一塊頑石,拒絕滾動,引申義為堅持自己的選擇,切莫隨波逐流。這句詞裡恰好含有Rock和Roll兩個單詞,與搖滾樂的英文Rock and Roll緊緊呼應,我不認為這是巧合。創作者已經把態度直白地告訴你了。
當被華麗的物質誘惑到不能自拔,進而放棄精神層面的追求時,基本宣告我們已經放棄了自己。到達終點時,其實並沒有什麼好抱怨的。親手殺死我們的兇手正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