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拾之秋
-
2 # ruixuezhaofeng
法新社7月2日以伊拉克3名高階官員為訊息來源報道,伊拉克連月與美國、伊朗方面討價還價,最終確定一套特別結算機制,以確保伊拉克不會斷供來自伊朗的能源,且伊朗僅能用獲取的資金採購食品、藥品等人道主義物資。根據這套結算機制,伊拉克採購伊朗天然氣和電力,以伊拉克貨幣第納爾支付,存入伊朗在伊拉克境內的專門賬戶;伊朗無法直接從賬戶提款,但從其他國家採購人道主義物資時可以用這個賬戶結算。
這是變相的“石油換食品”,與當年被制裁薩達姆政權的“權利”性質上一致,該機制的達成,說明以下幾點:
一、美國伊拉克以互相讓步達成上述共識
聯絡伊拉克總理一天前頒佈的限制什葉派民兵令(要求所有什葉派民兵武裝關閉各自的辦公機構、接受軍隊全面領導),顯而易見,伊拉克與美國達成某種“交易”:美國允許伊拉克繼續進口伊朗能源,伊拉克答應由政府控制什葉派民兵組織,以安撫美國的安全關切。
二、美國以此凸顯對伊拉克的尊重,其實是不想把它推給伊朗
近年來兩伊貿易激增,2018年約120億美元,雙發協商加速擴大至200億。同時政治互信日增,伊拉克公開表示不在美伊對峙中選邊站隊。基於上述現實,美國無意逼迫伊拉克,以免其國內什葉派情緒激化,損害美國的軍事存在與石油利益。
三、伊朗因素排在伊拉克考量之後
有限的能源換食品、藥品等人道物資無礙對伊朗制裁之大局,該機制還可以作為樣板為土耳其、歐洲等國仿效。
四、伊朗不會“感恩”美國
它一如既往抵抗美國經濟制裁和軍事壓力,核專案的雙突破凸顯伊核問題的複雜與微妙。
-
3 # 山而436
首先,伊拉克和美談沒談妥,不是個肯定的訊息。只可以說伊伊交易可能美國充耳無聞。或預設。美國的大政方針怎能由一個被制約國鉗制呢?連中印這等獨立大國,美國都長臂管轄,何況伊拉克?
但是美國既然預設,肯定有它說不出的苦衷。依我估計,有這樣幾個原由:一,伊拉克的國情離不開伊朗的原料供給。否則連住伊美軍也揭不開鍋。二,伊拉克和伊朗的關係複雜,美國怕弄砸了,燙手山芋,失了荊州。伊拉克是美在中東的戰略要地。失去了,美國中東戰略就失敗了。
總之,美國騎虎難下,現在又依靠英國,以色列幫助來恐嚇伊朗。它是搜腸刮肚,能使的招全使了。
-
4 # 廣雅君觀世界
個人認為伊拉克之所以要進口伊朗的能源,是因為伊拉克自身確實存在能源緊缺的問題,不是石油緊缺而主要是電力緊缺。要知道由於現在伊拉克局勢已經相對穩定,經濟開始得到恢復發展,對電力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工業生產用電量增長很多。如果因為電力供應不足導致許多工廠、企業停產,那麼由此而造成的很多人失業有可能引發伊拉克產生新的動亂。 伊拉克一亂的話,不僅在伊拉克的美國公司、美國軍事基地的安全將難有保障,而且美國扶持的伊拉克親美政權也將岌岌可危。
由於伊拉克與伊朗一樣其國內擁有數量很大的什葉派穆斯林群體,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與伊朗的共同語言很多,如果伊拉克國內因為電力供應不足造成生產活動和經濟發展陷入停滯,那麼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可能會在伊朗的鼓動下起事,如此則伊拉克的親美政權將很難繼續生存下去,而且伊拉克國內發生的混亂還可能蔓延到中東其它國家,使美國在整個區域內都陷入戰略被動。
如果伊拉克真的重新出現大的混亂,到時候別說美國要打壓伊朗,光收拾這爛攤子就夠麻煩的了;而且伊拉克出現混亂的話,也不利於美國利用伊拉克為基地實施遏制俄羅斯、土耳其以及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戰略。基於這樣的考慮,美國是不能讓伊拉克出現混亂的。而眼下保證伊拉克不出現混亂的關鍵,就是使伊拉克不因為電力供應不足而出現經濟發展不給力的情況。
-
5 # 雙啟550
本人認為,美國不是不想把伊朗逼入死衚衕,或者說不想擊垮它,而是出於種種原因,不得不如此而已。也可以說,是美國出於全盤考慮,再三抉擇而採取的最妥貼的方案。從這一點看,本人認為,美國的做法是明智的,恰當的。為什麼呢?本人認為:
美國的前提肯定是:此舉以解決伊朗棄核問題為首要,即使發生戰爭,只能傷及對方,不能傷到自己(包括盟友)。如果可能出現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寧可忍氣吞聲,不能發動戰爭。另外,雖向伊朗極限施壓,還要顧及盟友的利益,不能傷了伊朗的同時,又損傷了盟友的巨大利益而丟掉了朋友(盟友)。
前提定了,行動預案就有了。那麼後面的每走一步,雖萬變而不離其宗。首先,對伊朗極限施壓未效,怎辦?武力解決。但阿曼灣襲擊船舶事件未達預案效果、偵察機又被擊毀,軍事行動風險太大,只能放棄。這樣此舉陷入僵局,同時盟國能源經濟也受到重創,怎辦?先網開一面,這樣既能緩解僵局又能解盟友燃眉之急,然後自己再平穩抽身撤步,之後再從長計議。
總之,一個重大事件,肯定有智囊團制定了完整細緻遊刃有餘的預案,才能付諸行動,估計這次美伊爭端也是如此。
回覆列表
這個所謂的特別機制進口伊朗石油實際上就是石油交易不用美元類來結算。所以伊拉克是和伊朗談妥了,並沒有和美國談妥。美國現在是被伊拉克背叛了。而美國如果任由這個特殊機制存在下去,也意味著美國確實不敢把伊朗逼入絕境。
伊拉克在美伊之間選擇了伊朗,其實也是為自己打算。首先伊朗和伊拉克雖發生戰爭,但是伊拉克明白遠親不如近鄰。兩國在地理上是搬不走的的鄰居,而美國作為一個外來者,是中東局勢的攪屎棍,它遲早有一天是要走的。其次,由於經過了十多年的戰爭以及技術上的落後,伊拉克在電力上極度依賴伊朗,目前伊拉克接近三分之一的電力來自伊朗。總的來說,伊朗倒了對伊拉克沒有好處。
(兩伊會談)
美元作為美國對外發動經濟制裁的最重要手段,是美國非常引以為傲的。這個特殊機制實際上是弱化了美元在國際貨幣中的地位,所以美國怎麼可能接受這樣一個特殊機制的存在呢?同時,美國起初制裁伊朗的目的就是為讓伊朗的石油一滴都賣不出去,讓伊朗失去了最重要的財政來源,迫使伊朗最終放棄抵抗。
(制裁前後伊朗石油產量)
而從五月到現在七月初,儘管幾個原有的伊朗石油進口大國如南韓、日本等都在美國的威脅下相繼暫停了從伊朗進口石油,伊朗石油從最高峰的日產200萬桶,到現在日產不足20萬桶。伊朗石油出口從未到零。也就是說,美國期望的伊朗石油出口到零的目標目前來看並沒有實現,就是因為有了這個特殊的機制在。
(伊朗軍力不容小覷)
以美國霸道的作風,這個時候應該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關閉這個所謂的特殊通道,比如只要誰進口石油伊朗石油就制裁誰。這樣做一方面能使伊朗石油出口進一步下降,另一方面也可以阻止美元的地位被其他貨幣挑戰。但是目前來看美國並沒有這樣做。
因為伊朗總統魯哈尼曾公開表示:如果伊朗不能出口石油,將考慮封閉霍爾木茲海峽。從伊朗目前的軍力來看,它擁有2200多枚各式導彈,還真的是有能力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所以現在,伊朗這個國家美國是真的不敢小看了,說到做到。從六月底的無人機事件上可以看出來,美國已經有所顧慮的。
(伊朗扼守霍爾木茲海峽)
所以,現在的美國不敢去挑戰伊朗的底線,一旦美國的制裁使得伊朗石油出口為零,伊朗大機率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因為不能出口石油意味著伊朗沒有了收入,國家將陷入癱瘓。這時候的伊朗必定會狗急跳牆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國際油價將翻倍。
這樣的狀況下,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友沙特、阿聯酋等國損失慘重,因為不能出口石油了,且中東地區將陷入戰爭的海洋。其次,國際上石油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日本、歐洲等國也會苦不堪言。最後,特朗普自己在即將到來的2020總統選舉上也將處於不利地位,因為石油作為美華人的日常必需品被特朗普一意孤行的制裁拉高了價格,這是美華人民不可接受的。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地區是世界原油主產地)
所以,目前特朗普還真的是有點騎虎難下的意思。既要讓制裁伊朗的政策繼續下去,又不能吧伊朗逼的太死。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特殊的石油進口機制美國也肯定知道,但是現在也只能現在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特朗普的伊朗政策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