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疑問涉及花錢到醫院是買服務嗎?這服務的內容都有啥,最主要的是醫德嗎?
5
回覆列表
  • 1 # 菏澤脊柱科醫生

    醫院不是一個一定心想事成的地方。花了錢可能什麼也得不到。醫院看病不是買東西,買東西花了錢一定會得到等價的商品,但看病不是商品。去醫院是去尋求幫助的,雖然這種幫助是有償的,有的人在醫生的幫助下恢復了健康,有的人可能會繼續惡化,很多時候這是沒辦法的事,醫生醫得了病,醫不了命。醫德這個詞最合適的用途是醫生評價醫生,不懂醫的人最好別給人亂扣“沒有醫德”的帽子,因為你真的不懂,不瞭解。事實上“德”這個字是用來約束自己的,說別人無德的人大多自己也不咋地。

  • 2 # 皇城國醫徐光福

    任何一個大夫都有自己診斷用藥的權力,這是法律賦予的。藥物在藥典中做了常用劑量的規定,但是醫生可以不聽,處方上面蓋章就是了。一般來說,除非有致命錯誤,藥師不得拒絕醫生的處方,但有問題是可以保持溝通的,而且法律也賦予了藥師權力,有權拒絕不合規定的處方,但總體來說,還是要多聽醫生的意見。

    所以在國外,醫生的處方,又叫命令。

    一般西醫病例會診討論,主要在診斷方面有很多觀點,基本無法構成互相沖突,是互相補充的時候太多,往往西醫大牛就是在會診之中互相見識了對方的武功,然後惺惺相惜成為鐵哥們,然而一旦診斷明確,治療方面是沒有什麼太大問題和不一致的,這是西醫的特點。

    西醫講究個人英雄主義的時候大多在手術方面,在SCI論文方面,所以一個臨床醫生做那麼深入的基礎研究,本身跨度太大就容易扯著蛋,但是人家大牛硬是搞成了,所以大家一般在西醫行內對大牛沒有什麼不服的,衡量的指標也很明確。

    所以西醫也沒有那麼多的“不團結”。

    然而中醫,就非常不同了。

    有一個案例,說上海某好事者,挑選了十幾個中醫大夫,對同一個病人號脈處方,居然得出十幾份不同的診斷和用藥,並且,以此來證明,這就是中醫的“不科學”,居然得到了很多人士的認可。

    只能說,大家對人體的複雜性,認知嚴重不到位。

    我之前撰文講過中醫的“學術特點人格化”這個問題,中醫大夫認知人體生理和疾病,出發點不同,認知結果就會有差異。

    比如吧,咱們拿中餐來做一個例子,麻婆豆腐,相信經過系統訓練的廚師,使用統一的原料,做出來的菜,味道是幾乎一致的,但實際情況是,原料幾乎無法做到一致,每個廚師的味覺和對菜的認知肯定不同,如果精細到非常高深的水平,應該是沒有相同的兩盤麻婆豆腐,這是從哲學來說,但是具體到一個菜,得到大家基本的一致認可,並無太大問題。這裡除外了那些不入流的不正規的廚師和原料以及烹飪方法得到的結果。

    是不是再次證明中醫不科學?不是的,因為一個菜的複雜程度遠遠不及人體的複雜程度。

    那麼,上述例子中,那十幾個中醫大夫,誰更加接近病人疾病的本質呢?或者說,誰的處方更好地照顧了病人的體質病情呢?應該是有高下之別的。但具體我沒看病人,也沒看處方,所以我不知道結果。

    除非鑑定者水平遠遠高於他們,否則無法作出更客觀的評價,這個客觀是靠病人吃藥後疾病緩解或痊癒的程度來判斷。

    但是,宛如盲人摸象,他們可能都摸到了腿,摸到了耳朵,摸到了鼻子,所以,還是部分客觀地反映了病人體質病情的,完全不可取的情況,一般不會存在。最大的問題在於,可能沒抓住主要矛盾,而由於中醫理論指導下用藥,有時候會有衝突,如果沒抓住主要矛盾,用藥就會偏差,甚至用反了,這樣病人吃藥後就不舒服,甚至加重病情。

    但是,這並不是中醫不科學的證據,恰恰是中醫更復雜,需要更多研究的理由。

    診療費500,藥費一千多,一個月的顆粒藥。

    但是這一切進行完了後,她不放心,將另外一箇中醫專家,她諮詢過的,人家講的意見發給我看,我認真地看了,

    但是我沒法給她講解,因為任何兩個中醫大夫,意見完全一致的情況少見,即使診斷一致,具體到用藥方面也會有差別,每個大夫喜歡用的藥,有差別的。

    那我該怎麼說?我說人家診斷不對嗎?肯定不好那麼說啦!

    即使我認為人家說的完全不對,我也不能那麼說。

    何況人家怎麼就完全不對了?無論如何還是看出來一些病情和體質情況的。

    但是病人無法同時吃超過一個專家的處方啊!是不是?

    所以病人在一個固定時間,只能吃一位大夫的藥。

    我再講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吧!

    十幾年前,我接到一個來自甘肅的男性肝硬化患者,其姐姐在江蘇崑山工作,很心疼這個老家的弟弟,把他接到崑山養病,並帶他去上海南京看病。但是剛來時並未講這些情況。

    我對病人予以安慰,看完病後,這位姐姐拿出一個處方,說徐主任請您給看看這個方子是幹啥的?

    我就認真看了一下這個處方,發現,該方在用藥方面非常保守,根本就沒有要把肝硬化弄逆轉的意思,而是養身體的。

    我就跟這位姐姐說,這個專家沒說給你弟弟治好肝硬化吧,說給養養?

    回答說,是的,人家說啊,我治不好你弟弟的肝硬化,但我給開一個方子,讓他吃著,能養一下吧!

    然後告訴我,開方的這位專家,是鼎鼎大名的國醫大師周仲英教授!

    我哈哈大笑,我說周老和我師爺董建華院士是同學啊,按說也是我的師爺輩哈!

    病人非常愉快地採納了我的治療方案。那麼在對這個具體病人的認知方面,我和周老的認知,對其處方的認知,是一致的。他老人家並未妄言說什麼吃我的方子能治好肝硬化,這就是嚴謹客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誰說中醫大夫之間認知不一致了?你們認知不一致,說明你們尚未達到一個一致的程度,或高或低而已,但並不都是錯的,每個瞎子都還是摸到了大象的,只不過不全面而已。所以這個結果根本不構成否定中醫的理由,你們只是不夠了解,而智商堪憂,最關鍵是人品不咋地,狂妄自大目中無人而已。

    再說中醫大夫之間的互相學習,很客觀的一種現象,比如像鼎鼎大名的姜良鐸教授,是董建華院士的博士弟子,也是我的師叔輩,他老人家的毒素理論,是中醫理論的一個巨大進步,我吸收了很多。所以在慢性肝病排毒方面,我用藥十分威猛,一般大夫根本不敢抄我的處方,這在東直門醫院都是有名的。

    慢性肝病,排了毒,病人身體反而好了,這就是一種思路,表面來看,病人體虛,但只要補法掌握不到位,就會出問題。大夫掌握不好排毒和補養的辨證關係,就會出問題。

    十幾年前,我看到肝病大師關幼波教授的一個成藥,其中使用了清熱解毒之後又用了溫腎陽的藥物,當時我感到十分不理解,甚至有點反感,那時候我已經博士後出站了,在東直門醫院擔任感染疾病科主任,我是一去了就當主任的,當時病人雖然也不少,但沒現在積累的這麼多,當時不夠理解。

    直到多年後, 名氣越來越大,見識的重病人,越來越多,終於見到了許多肝膽溼熱未盡,而體質腎陽已經嚴重虛損的病人 。

    這個情況,解毒傷腎氣,溫陽助溼熱,怎麼辦?這時我想起來關老的處方,頓時感到大師就是大師啊!

    所以,請病友不妨這麼思考:看中醫大夫,就跟相親一樣,你喜歡誰,就找誰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定製櫥櫃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