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嘆生命好短暫。
4
回覆列表
  • 1 # 滄海沂濛

    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遲早會遭遇。面對死亡,我覺得以坦然姿態為好,就象旭日東昇,夕陽西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下懷念勵後人。死何懼,但重要的是生時留下什麼?財產,勵志言?留下錢財,不重要。後人無志,枉了你一片苦心。李詠走了,留下那染人的笑容,讓我永遠忘不掉那Sunny燦爛的神態,謝謝你,李詠。使我懂得,笑!能化解人與人溝溝壑壑,笑是人間最美的花雜。金庸先生創江湖奇葩領袖之人,寂寞、失意靜讀大師之作,渾身熱血沸騰勇氣頓生,創下另個你拾回價值信心百倍,混出個人伍人六。李詠是現代版的娛人之神,金庸先生可謂神話泰斗,給予擔當、勇氣,湖江需要激流也需天使翅羽。兩位先後走,10月怎麼這麼暗淡,神傷。華人失去兩位親人、朋友。國之損,藝失良才。面對死亡,讓我僻免不了,我只選擇坦然。哭來這世,笑走此世。

  • 2 # 夢逸藍天王文財

    面對死亡是人都恐懼,人生在世生生死死這是自然規律,無人能抗拒,笑對人生,快樂生活快樂活,看淡利益知足者長樂,人那什麼都不是你自已的,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是你的私有財產,別人走了你還活著享受生活,這樣你才是人間最富有得,死後留得長壽在人間!謝邀敬禮!

  • 3 # 一棵開滿鮮花的樹

    死亡,帶著暗黑的恐懼,奪走你今生所擁有的一切。從此,你的音容笑貌,你的愛恨情仇,你的珍貴記憶,你愛的,你恨的,你不捨的,一併通通失去。有誰不怕?

    我們這代人,在很小的時候,學習了很多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這樣的英雄事蹟,覺得為偉大事業奉獻自己的生命,是崇高偉大值得敬佩的。

    後來,長大了,愣頭青一個,萬事只求暢快淋漓,只單單為一個喜歡,很少會去想生死這樣的事。

    等到有了自己的孩子,為人母之後,才似乎長大,知道要為孩子、為父母珍惜自己。不要隨便以身犯險,把自己放在有生命危險的境界。開始謹言慎行,開始囉裡囉嗦,以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記得有一次,以為自己得了不好的病,瞬間慌張。想到自己孩子還小,怎麼忍心就這麼撒手人寰?我還想親手幫她背上小書包呢,想看著她的笑臉,陪她一點點長大呢,想送她上大學,想親手為她披上婚紗……可是,萬一真的得病,這一切都將成為泡影。於是,悲從心起,忍不住痛哭失聲。還好還好,是虛驚一場。

    現在,也算年紀不小了,人生的悲歡離合也經歷過幾次了,對生死之事也開始有了最直接最真切的體會和感悟。一直和我爭爭吵吵的老爸去世了,從小一直待我如己出的老舅去世了,和我一起手拉手長大的表弟去世了,我除了難過,還開始真正的驚慌。不要啊,不要!多希望你們不要這麼急著離開我的世界,不要這麼狠心和我們過早的說再見……

    可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死亡是誰也躲不開的事。黃泉路上無老少,死亡來臨之際,親人的眼淚不能挽留,世間的美景不能挽留,就只能那麼帶著不捨、不忍、不甘,撒手人寰。

    所以,怎麼面對死亡?恐懼不頂用,哀求不頂用,只能放鬆心態,順其自然吧。不求生的偉大,不求活的轟轟烈烈,但求離開時不留遺憾。就像剛剛辭世的李詠所說,只有不捨,沒有遺憾。

    其實想想,愛過,拼過,笑過,也哭過。足矣。

    至於死亡的方式,我以前很少想過,今天想來,大概像金庸先生那樣,在和親友的影片過程中,微笑安然的離去,是最好的吧。

  • 4 # 潘人每

    “人,終有一死。”

    “死亡是人類逃脫不了的宿命。”

    “我們在出生這一刻上車,但都會在死亡那一刻下車。”

    ……

    類似這樣的話,我們聽過很多。

    我們都承認“死亡”的存在,卻又不願意面對,甚至在生活中設定各種各樣的障礙來阻止我們說出它、想起它,比如“4”,比如“13”。

    面對死亡,我們不能從容面對,我們哭喊,我們歇斯底里,把它看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們從來不和死亡做告別,我們不敢,也不願。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在我們還窩在自己的感情世界傷心哭泣的時候,死神已悄然而至,帶走了我們最重要的人。無論我們是否準備好,時間總是推著我們不得不和它見面。

    小靜是我的同事,一年前她的母親罹患癌症,她痛苦、無助,不敢相信最愛她的母親得了癌症。

    她藉助工作緩解悲痛,她不敢無時不刻陪伴在母親身邊,她生怕她決堤的淚水影響母親,她小心翼翼地祈禱母親多活一天,再多活一天,。

    但是母親還是走了,當父親把一些東西交給小靜的時候,小靜痛哭流涕。

    她拿著的,是一本相簿,裡面都是她的照片,從她出生,滿月,會爬了,會走了,她的第一套寫真,她畢業時候的照片,她結婚的照片。

    原來,她的逃避,她的傷心、痛苦,不是母親想要的,她想看到的是那個開心快樂的自己,她想她的女兒能夠陪陪她,聽她說說話,僅此而已,但是最終陪伴她最多的只是這本相簿。

    父親的那句話“你母親很擔心你。”

    她是多麼的不應該,不應該在母親僅有的日子裡只沉浸在悲傷和痛苦裡,不應該聽完母親每次說“我沒事,你快去忙吧”就匆匆來去,不應該忽略母親每次見到她那欣喜期盼的眼神。

    她錯過了些什麼,她沒有讓母親開開心的過完她最後的日子,讓母親在彌留之際還在為自己擔心憂慮,有太多的不應該。

    但,死者已矣,徒留遺憾。

    如果,我們能從容的面對死亡,

    如果,我們有勇氣把每天都當作最後一天度過

    如果,我們練習了許多次和愛人一起經歷最後的時刻

    我想,事情可能會是另一個結局,無論對生者,無論對死者。

    《練習告別》是一本教我們怎麼面對死亡,怎麼和我們所愛的人一起用勇氣和堅強面對生活中種種磨難的書。

    作者瑪麗安.庫茨,是一位英國的作家和藝術家。在書中她詳細描寫了從丈夫確診癌症,到最後逝世期間她幾近崩潰,悲傷逆流成河的心境。

    她同時是一個一歲孩子的媽媽,在丈夫的生命一點一滴消逝與兒子日日茁壯成長的巨大反差中,她不得不接受現實,面對現實,鼓起勇氣練習與死亡告別。

    這本書對我最大的觸動不是瑪麗安如何作為一個好妻子來照顧身患重病的丈夫,而是在重疾這種“災難”面前,瑪麗安和她的丈夫湯姆一直對生活心存美好,一直努力向上,找到各種他們能想到的方法解決問題。

    丈夫是瑪麗安的精神支柱,這每每在她的字裡行間體現出來。得知她最重要的人,她的愛人,她孩子的爸爸罹患癌症,她的眼淚淹沒了她,她無所適從,她像所有災難面前的弱者一樣,需要別人的關注,需要別人的同情,她看到的每一樣東西都不再充滿活力,灰色、暗淡、千瘡百孔。

    但是她如此堅強,她每一天都在練習告別,讓丈夫能夠安心地在最後的日子裡做他最喜歡的工作,讓他們的兒子艾弗沒有籠罩在癌症家庭的陰影下茁壯成長。

    人的生命並不因肉體的死亡而終止。害怕死亡——就等於害怕Phantom,害怕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托爾斯泰

    與其倉促地面對死亡,不如張開雙臂擁抱死亡。好好練習告別,讓你愛的、愛你的人都能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帶給生命最好的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叛逆,有什麼方法可以教育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