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北宋仁宗年間分天聖X年,景祐X年,至和X年,嘉祐X年。
5
回覆列表
  • 1 # 畫素說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科普一下什麼是年號,只有在在瞭解了年號之後,下面的內容大家才能更方便的理解年號是歷代帝王紀年的名號,也是時代的標誌。“紀元”亦稱建元,是紀錄年度之始。西漢以前,一個皇帝無論時間長短,都是既不改元,又無年號,一元到底,概稱XX帝的XX年。王號紀年比年號紀年方便一些。彼時,承襲王位者,也只採用王號紀年,不建年號,如周惠王元年。但隨著歷史的發展,封建帝王們出於政治的需要,便逐漸改變了紀年的方式。中國歷史上正式改元是從漢武帝開始。正式建立“年號”作為制度傳襲下來,則在前140年漢武帝即位後。年號實行後,每一位新皇帝登基都要重建“年號”,即稱為改元,一直延續至清末“宣統”為止。辛亥革命後,所用的民國歲次和袁世凱的“洪憲”仍留有年號的遺蹟。 科普了年號那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回到這個問題

    歷代帝王在新君登極、天降祥瑞、天降災禍、戰事頻繁,或是各種禮儀活動等某些事(前)中(後),都可能會有更改年號的行為。其實從年號中便很容易看出某一次改元的原因,以年號的創制者漢武帝說,某次狩獵,他獲得一匹麒麟,群臣認為這是非常值得慶祝的事兒,於是改元“元狩”。又有某一次,在山西汾陽獲得一尊寶鼎,於是改元“元鼎”。歷代年號命名,大多不出這些解釋。

    你說的“天聖”“景祐”“至和”“嘉祐”,是北宋仁宗時期使用過的年號,他們的改元原因,我們就從當時的改元詔書裡面找答案吧。

    例如,仁宗登極時候,改元“天聖”:

    改天聖元年詔 正月丙寅朔 王者繼聖子民。握圖禦宇。必因歲始。以正天端。肆予沖人。獲嗣丕構。兢兢業業。罔敢怠荒。而穹昊眷懷。宗社垂祐。四氣調豫。百穀順蕃。政刑交修。夷夏胥悅。顧慚涼德。享是洪休。屬萬匯發春。三朝協序。思與民而更始。宜建號以紀元。其改乾興二年為天聖元年。 《宋大詔令集》

    宋真宗剛剛駕崩,仁宗登極,章獻明肅劉太后臨朝稱制,改元天聖,以表明正朔在這一朝天子身上,當然也有奉承帝王是天降聖人的意義。當時還有傳言說仁宗是赤腳大仙降世。時人的總結非常精妙:

    上即位,改元天聖。時章獻明肅太后臨朝,撰號者取天字於文為二人,以謂二人聖者,以尊太后也。 《宋朝事實》李攸

    再說“景祐”。

    災傷改景祐元年御扎 明道二年十二月丁巳 朕欽膺駿命。臨御中區。守三代之成基。為群黎之司牧。四隅底定。一紀於茲。乃至圖任忠良。博詢讜直。罔敢暇逸。務致隆平。自明道之建元。逮作噩之居歲。祲災薦起。暵潦相仍。人多癘疫之傷。稼有蟲螟之害。亦嘗去溢美之號。損兼膳之珍。宵旰不遑。但虞於闕政。牲幣靡愛。遍禱於群神。然而豐澤尚淺。和氣猶鬱。物價騰湧。編氓阻飢。常賦既蠲。廩粟皆振。豈惻隱之心弗至。致休若之應未臻。側身內思。其咎安在。且夫陰陽之道難測。變則能通。天地之戒甚明。順則成福。消救之言斯在。嚮應之報可期。惟上春首祚之辰。及萬物向榮之始。用舉授時之典。載更紀歲之名。祇若靈心。庶迎丕貺。式報惟新之令。先申誕告之文。宜改明道三年為景祐元年。諮爾庶邦。當體予意。

    從詔書的開頭就可以看出,是因為災傷。

    上初改元曰天聖,議者謂“天”字於文為二人,二聖人者,執政以悅莊獻太后也。後改“明道”字,於文為日月並,猶與“天聖”義同。時仍歲旱蝗,執政謂宜有變更,以導迎和氣。丁巳,詔明年改元曰景祐。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百十三 仁宗明道二年(1033)

    《長編》也指出了,在仁宗初年,旱災和蝗災嚴重,

    庚子,詔淮南、江南民被災傷而死者,官為瘞埋,仍祭酹之。先是,南方大旱,種餉皆絕,人多流亡,困飢成疫氣,相傳死者十二三,官雖作粥糜以飼之,然得食輒死,村聚墟里幾為之空。《長編》明道二年二月司封員外郎、知安州劉楚言:“本州仍歲旱災,流民亡者八十餘家。《長編》明道二年三月丁亥,祈雨於會靈觀、上清宮、景德開寶寺。《長編》明道二年三月甲子,以京東飢,募民入粟以賑之。《長編》明道二年五月8庚辰,詔開封府界、京東西、河北、河東、陝西蝗,其除民田租〖二五〗,仍免差官檢覆,亟令改之。《長編》明道二年七月是歲飢疫,關中為甚,(範)雍親為賑恤,至是得疾去。《長編》明道二年七月戊子,詔以旱蝗作沴,去尊號中“睿聖文武”四字,告於天地宗廟,令中外直言闕政。[李埴十朝綱要:京東西、河東、陝西蝗、食草木殆盡。]《長編》明道二年七月己酉,詔開封府界、京東西、河北、河東、陝西、江南、兩浙、荊湖北路,貧民流移而遺棄幼老不能自存者,所在官司收養之,勿令失所。《長編》明道二年十二月

    僅明道二年一年中,旱、蝗災可謂遍及南北,直到十二月中,才有所好轉,

    詔開封府及京東西、淮南、江東、河北、河東路,明道二年以前流民去鄉里者,限一年令歸業,仍蠲賦役一年,限滿不至者,聽人請佃之。

    十二月二十二後,才發出的這道詔令。

    故而,在年終時候,“時仍歲旱蝗,執政謂宜有變更,以導迎和氣”,於是改明年為景祐元年,顯然是期盼上天庇護,保佑年景豐收的含義。

    日食也是改元的原因。皇祐六年四月,《長編》記載在至和元年“夏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於是在這一年三月就下旨改元,改皇祐為至和,《宋大詔令集》有當年改元的詔書:

    日食正陽改皇祐六年為至和元年德音 三月庚辰 門下。朕以寡闇。守茲盈成。緬念為君之難。深惟置器之重。罔敢怠忽。思致治平。而王澤未孚。治道多闕。皇天降譴。太史上言。豫陳薄蝕之災。近在正陽之朔。經典所忌。陰慝是嫌。尋災異之攸興。緣政教之所起。永思厥咎。在予一人。德不能綏。理有未燭。賞罰失序。聽納不明。庶政未協於中。眾冤或壅於下。有違萬物之性。以累三光之明。上穹動感。陽精示變。此皆彰朕過失。警予省修。畏天之威。慄慄危懼。若若將隕於深谷。茲用惕於夙宵。庶幾減損之誠。或蒙降監之眷。是用改避正寢。卻去常珍。俾更元歷之名。冀召太和之氣。仍敷惠澤。益霈眚恩。庶達眇衝之心。更回億兆之祐。宜改皇祐六年為至和元年以四月一日為始。應天下罪人云雲於戲。恐懼乎未睹。抑畏於未然。庶竭夤恭。或致消復。諮爾有眾。鹹體朕懷。

    詔書開頭,便點明瞭改元的原因是當年有日食發生,並且還是發生在正陽之月。他希望“俾更元歷之名”,能夠“冀召太和之氣”,這便是改元至和的意義了。

    上即位,改元天聖。時章獻明肅太后臨朝,撰號者取天字於文為二人,以謂二人聖者,以尊太后也。至十年,改元明道,又以謂於文日月並也,與二人之意同。後以犯契丹主耶律明記諱,遂改曰景祐。是時,連歲大旱,改元詔意,冀以導迎和氣也。五年,因郊又改曰寶元。自景初慕明皇以開元加尊號,遂加景祐於尊號之上,至寶元亦然。是歲,趙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惡之,遽改曰康定,而不復加於尊號。而好事者以謂康定乃諡號也,明年又改曰慶曆。至九年,大旱,河北尤甚,民死者十八九,於是又改曰皇祐,猶景祐也。六年四月朔日食,以謂正陽之月,自古所忌,又改曰至和。三年,上不豫,久之康復,又改曰嘉祐。蓋自天聖至此,凡改元者九,皆有謂也。

    好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相信應該解決您的問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拳超人》這種風格的動漫為什麼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