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別離額

    不管你願不願意,武俠真的落寞了

    個人觀點,不喜歡輕點噴

    我相信市場上大部分 ,玄幻劇都是根據小說改編的。

    這個源頭就有了 。

    因為玄幻小說多,所以玄幻劇多

    武俠小說少 ,武俠劇少。

    舉個例子來說吧,比如說現在的國家是工業社會,所以學計算機的金融一類的都比較多,而學文學類的比較少,所以這也就造成了理科招生多,文科造成少。所以就相當於說理科好找一點工作,文難找一點工作

    玄幻小說看的爽的原因就是炒麵,大人物一拳毀一山滅一個星辰 。

    武俠。撐死了也就是輕功卓絕 。

    將人擊飛罷了 。

    這是市場的需求假如有一天出來一個別的型別的小說比如說科幻場面非常大,看的爽。

    大家都去創作科幻

    又形成良好的迴圈科幻劇改編多。

    那武俠玄幻是不是就落寞了 。

  • 2 # 味冷

    武俠寫不出白日飛昇,擔山趕海的神功,寫不出三生三世,穿越兩界的愛情。簡而言之,反正都是憑想象,為啥要受人類基本引數的限制。

  • 3 # 子軒紫一

    下面是我個人看法

    先說說為什麼武俠劇越來越少

    第一,新鮮感的喪失。

    有原著的武俠劇的拍攝,當然首推金庸劇。記得03年大鬍子指導《射鵰英雄傳》時,掛的橫幅內容為“歡送笑傲,喜迎射鵰”。眾所周知,九十年代以前,武俠劇可謂是為港臺所壟斷(偶爾有大陸武俠劇),直到1994年,才有了大陸第一部金庸劇《書劍恩仇錄》。可以說,第一代的大陸金庸劇,張紀中拍攝的較多(03《射鵰英雄傳》,03《天龍八部》,05《神鵰俠侶》,06《碧血劍》,07《鹿鼎記》,09《倚天屠龍記》),但在此期間,也不乏各種其他版本的出現,02年吳健版《俠客行》,03年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04年吳樾版《連城訣》,08年胡歌版《射鵰英雄傳》,08年聶遠《雪山飛狐》,09年喬振宇《書劍恩仇錄》。這十年之前,大陸觀眾只能欣賞港臺外加新加坡的金庸劇,除94年黃海冰版《書劍恩仇錄》外。而這十年時間,大陸拍攝了可以說是非常全面的金庸劇,讓觀眾耳目一新,也體會到了大陸劇的寬博宏大;這也是金庸劇的大陸第一代版本。而且在這十年之間,還有幾部也拍攝了兩部,03年的《射鵰英雄傳》與08年的《射鵰英雄傳》,03年《倚天屠龍記》與09年《倚天屠龍記》。

    之所以說這麼多,無非是想表示大陸觀眾對金庸劇的翻拍已經有些許的“厭煩”,以前沒有大陸金庸劇時候看港臺新加坡,現在大陸金庸劇也出現了,觀眾更是已經失去了大陸剛拍攝金庸劇時的新鮮感。

    如今依舊翻拍金庸古龍劇(而且還翻拍的那麼差,可惜),只給觀眾以厭煩之感。而對於那些稍稍不知名的武俠作品,導演又不願意冒險。所以除了萬年不變的金庸劇外,武俠題材電視劇很少很少了。

    第二,創新性思維的缺失

    沒有原著的古裝劇,更要講究劇本的創新性。提到創新,不得不提到一個創作團隊:南瓜製作中心(後改名為“周易”)。南瓜的古裝劇,可謂是良心至極。00年改編自古龍小說《武林外史》,改動特別大,甚至可能會讓原著黨無法忍受。但是,事實相反,無論是原著黨,還是非原著黨,都對劇中沈浪,白飛飛,朱七七三人原著中不存在的“三角戀”表示非常喜歡,以至於如今一旦提到該劇,還有大批網友對沈浪更愛誰而爭論不休。

    02年《穿越時空的愛戀》,不用多說,大陸第一部穿越劇,一代人的童年記憶啊。

    03年《少年王衛斯理》,天馬行空,創造性的把倪匡先生的衛斯理系列時間搬到民國時期,富有創造性的改編,成為一代人童年科幻的啟蒙。

    04年《水月洞天》,也不用多說,想象奇特豐富(童心抱著那條大蛇,童年陰影),每晚看完,第二天必定在班上討論劇情。童氏三兄弟,風靡一時。如果沒看過,可謂是損失。之後續篇《靈鏡傳奇》,還有原班人馬的《神鬼八陣圖》《Phantom神針》《把酒問青天》,皆精彩無限。

    10年《七種武器之孔雀翎》,構思奇特,改編非常成功,這也足夠體現周易的創新性思維。

    可惜,《孔雀翎》拍完之後,周易因為投資失敗,導致破產,《孔雀翎》也成為了周易的最後一部劇。周易的破產,似乎是在訴說著,大陸古裝武俠劇輝煌十年(2000—2010)的逝去,對於現在的武俠劇,實在“不忍看”,或許是拍的太爛,又或許是我陷入那十年而無法自拔,無法進步了!

    接下來說一下個人感覺玄幻劇越來越多的原因

    我感覺市場的繁榮是一個方面,主要是網路這一塊。

    然後就是受眾,上網的這群人看小說的這群人其實有很大的重和,拍這類電視劇也是針對這群的目標群體。就像看婆媳劇的中年婦人是一個意思。

  • 4 # 瘋道人723

    6/7/80年代的孩子都是看武俠書長大的,後面拍武俠劇,起碼有一定觀眾基礎。金梁古老了不寫了,2000年以後都出的仙俠小說,現在看書的小孩都大了,拍電視劇電影也有一定觀眾。

  • 5 # 愛吃辣的鐵憨憨

    因為傳統武俠劇不好寫,沒有深厚的歷史知識和中華傳統文化積累,寫出來的東西太單薄。玄幻仙俠自由度更高,有利於作者創作,舉個栗子,好比寫詩,傳統的要遵循格律,玄幻的只要意境到了,格律反而沒那麼重要了。

  • 6 # 華弟497

    因為缺乏相應的作者。過去武俠劇,像金庸的,涉及到地理、文學、歷史(涉及不是紀實)等內容太多了,需要較高的文學功底,玄幻不需要那麼高。

  • 7 # 吳帶當風2016

    虛幻劇好拍啊,劇情可以隨便寫,演員只要好看就行了,不需要有武術功底,站著擺姿勢,後期加特效就行啦。場景可以綠布虛擬 還省錢。

  • 8 # 東山謝安

    武俠劇想象空間大多來自人性,愛恨糾纏,武術根基,文學功底,查閱資料較多,社會經歷也要多,而仙俠思維廣泛,天馬行空,約束較少,更需要想象而不是自身經歷和素養,武俠大家自王度廬到金庸古龍,大多都要博覽群書,現代仙俠只有極少數人能做到,而大多數人都是在咀嚼快餐文學罷了。

  • 9 # 啊均1686

    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但是還是願意回答一下。武功道法是分不開的,只是很難突破極限。武功的最高境界是第十層,道法的最高境界也是第十層,但是修煉武功的人卻連第一層都難以突破。武俠往往形容的武功更低一些,觀賞性也下降。仙俠往往形容的武功更高深,更具觀賞性。但我個人認為其實很多的仙俠都不好看,因為很多都是理論上是不成立的,只是吹得天發亂墜的而已,沒有可信性。

  • 10 # 暗自追夢的白傑

    是市場決定的!現在這一代主力看官從小接觸網遊,幻想著自己有特多的魔法,有特多的技能!自然看到玄幻會入迷,因為是兒時的夢想。

    反觀,70後80後從小上學時標榜英雄,閒時聽老人講故事講三國、水滸,聽評書講的是楊家將、呼楊合兵、隋唐英雄傳。每個人兒時都有英雄夢。

    所以市場造就了金庸、古龍、梁羽生,市場造就了武俠劇。

  • 11 # 歷史武俠研究所

    我覺得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武俠大師金古梁都已仙去,沒有新的武俠大師出現了,中國的武俠時代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網路上越來越多的玄幻劇寫手,所以導致了拍玄幻劇的越來越多。

    2、特效滿天飛,二流、三流.....十八流的導演們,帶著一些流量、小奶狗演員,在鏡頭和綠幕前扭扭屁股露露腰,然後靠著後期製作,一個廉價的玄幻劇就出來了,這樣多省心省事啊!!

  • 12 # 夏天159451

    主要是人們思想的變化:傳統武俠劇,束縛它的條條框框太多,滿足不了現代人的YY;現代人的慾望越強,之後,受到的束縛感就越大,現實中做不到隨心所欲…就把自己代入到天馬行空的仙俠,傳越劇中、來釋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嶽庭《Life's a Struggle》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