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比建國後吧!臺灣有羅大佑李宗盛齊秦周杰倫等天皇巨星,大陸這不遑多讓,有崔健劉歡那英李宇春等世界級的流行巨星!考慮到臺灣只有2000多萬人,和大陸比也許不大公平,那麼計入人口因數,在臺灣流行樂壇影響力乘以50倍的話再和大陸比較,孰強孰弱呢?
8
回覆列表
  • 1 # 琳雅爸爸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寬泛了!不過總體來說,大陸流行音樂起步略晚了點,但港臺流行音樂多少受歐美,日本音樂影響比較早一點,以至於我們聽到的很多好的港臺流行歌曲,都是用的日本的曲而填的中文詞!當然現在,無論大陸還是港臺流行音樂無論質量還是數量都大大提高!

  • 2 # 傳奇熊bearlee

    大陸的流行音樂也是跟著港臺發展起來的,八九十年代,很多歌手都是南下唱歌才慢慢唱出了名氣,大概廣東深圳一代地理位置比較好,更早得接受臺灣的音樂文化,時至今日,大陸的音樂仍舊感覺無法和臺灣比,大陸的市場缺少對音樂純粹的追求,太過於功力,臺灣其實還有一些人在專心做音樂。

  • 3 # 保定印記

    就目前形勢看,大陸的流行音樂已經今非昔比了,不再是學唱港臺歌曲四處走穴的年代了,現在咱們有自己的音樂流行趨勢,有自己的創作團隊,有自己的娛樂宣傳媒體,可以說現在就是大陸流行音樂最鼎盛時期,但是說到建國初期的流行音樂,客觀評價是臺港的流行音樂是大陸音樂的領頭羊。

    為什麼是臺港流行音樂,而不是港臺音樂,因為在70年代初期的時候,香港還沒有自己的流行音樂,當年香港本土人也是聽著臺灣的歌長大的,許冠傑是香港流行音樂的鼻祖,但已經是70年代中期的事情了,香港流行音樂是從1974年到1984年算作第一個黃金10年,當時湧現了大批歌手,像許冠傑、羅文、溫拿、關正傑、林子祥等等。

    而臺灣的流行音樂是要從60年代說起的,但是也是基本沒有自己的作品,都是抄襲國外的音樂,經過自己的修改後,就發行了唱片,真正做音樂的人基本沒有,之後經過民歌革命,直到出現了陳芬蘭、劉文正、鄧麗君、羅大佑等等這樣的歌手,才能算作臺灣流行音樂的形成。

    大陸的劉歡、屠洪剛、那英、常寬等等這些老牌音樂人,在80年代初期的時候基本都是翻唱臺灣歌曲的,而且有的為了熱賣專輯,磁帶封皮上都不敢寫演唱者的名字,這個有點像臺萬流行音樂初期的狀態,在沒有版權的情況下,怎麼唱都行,而且當時廣州那邊流行音樂比較鼎盛,也是因為離得港臺比較近,能夠接收到新鮮的音樂資源,而如今大陸音樂開始崛起,港臺音樂逐漸沒落,好多娛樂大伽們都將市場轉投到了大陸,這真是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了。

    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音樂播放器上搜一下齊秦的《大約在冬季》或者《原來的我》,在註上大陸歌手的名字,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

  • 4 # 好歌獻給你

    客觀來說,不用考慮臺灣人口基數少、給他們的影響力乘以50倍,人家的真實水平仍然吊打內地流行歌壇。

    從根本上來說,49年以後,臺灣抽走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兒。他們帶走的不僅是金錢和文物,這些東西都是“死”的,更重要的是,他們帶走了大批的人才,和我們沉澱了千百年的文化底蘊。

    我們常常會感慨,為什麼像鄧麗君、羅大佑、李宗盛、周杰倫這些華語層面不世出的音樂人全都出自臺灣?其實答案大家心裡都清楚,創作的土壤、空間和思考,我們樣樣都不夠。

    臺灣流行歌壇颳起過幾次大的風潮,對整個華語樂壇影響深遠。比如70年代的民歌運動,80年代羅大佑、蘇芮的黑色風暴,齊秦和虹樂隊的流行探索,李宗盛為首的唱片工業時代,周杰倫領銜的千禧新聲代等等。

    我們聽完樣板戲之後,就跟著人家的腳步亦步亦趨,唯一值得拿出來說道的就是崔健掀起的內地搖滾風潮。

    事實擺在這裡,談樂壇影響力,跟人家怎麼比!

  • 5 # 上古天真

    認真說說,不抬槓。

    即便不按照題目裡所說的“乘以50倍”的影響力,臺灣地區的流行樂影響力還是要高於大陸地區的,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若要探討這個方面,就要尋根溯源,說起兩岸地區娛樂史的起源。

    大陸地區六七十年代,由於時代特殊,所以基本上這個階段娛樂產業是處於斷流狀態的,直到八十年代,算是百廢待興,而崔健的一聲怒吼,才算是掀起了真正意義的創作性的音樂形態作品。再早之前,若要找尋娛樂偶像,那便是五六十年代的京劇角兒,而如果要說真正意義的大眾偶像,還得是更早一些的梅蘭芳、尚小云、荀慧生等。若是這樣一想,彷彿像是在想歷史久遠的事了。

    而臺灣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四九年過後,大陸地區很多底蘊文化都被搬運了過去,也便人家也更加地有文化傳承性,而由於經濟、文化條件較好的原因,方才孕育了後來的眾星璀璨的音樂創作者,以六七十年代的鄧麗君作為第一個高點,而後羅大佑開創了一個時代,再後來李宗盛接過了傳承,再後來周杰倫橫空出世,與王力宏、陶喆、林俊杰同為代表的新生代力量,創造了臺灣地區樂壇的鼎盛時代。

    與之相比一時瑜亮的,只能是香港樂壇的八九十年代,誕生了的譚張爭霸和四大天王,而大陸地區,除了以崔健、魔巖三傑為代表的搖滾勢力的第一次興盛,流行音樂的領域不管是形態還是影響力,都大大弱於港臺地區。這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文化形態勢必會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改變,如今顯而易見的,便是港臺地區娛樂產業的沒落,大陸娛樂產業的興起,雖然大陸地區的歌手仍是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但是卻已經佔據了文化的主流形態,只希望這個行業能夠儘早成熟,少些炒作和假大空的虛無主義,多創作真正意義的好作品,爭取在大陸地區實現影視文化的復興,真正做上兩岸各地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領頭羊。

    ------

    犀利獨特的觀點,生動有趣的文字。

  • 6 # 阿飛正在

    從港臺和大陸流行音樂的發展來看,早期港臺翻唱日本的歌曲比較多,而大陸歌手又翻唱港臺歌曲,就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臺灣流行音樂比大陸強的多。

    從代表人物來說,內地有劉歡、那英、毛阿敏、陳明、韓紅、汪峰、崔健等。而其中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只有劉歡一人,因為他唱過很多國際活動的主題曲。而在港臺有影響力的也差不多隻有那英。所以大陸流行音樂在代表人物和影響力方面不是太多,

    而臺灣代表人物太多了,羅大佑、李宗盛、鄧麗君、周華健、周杰倫、齊秦、任賢齊、五月天等等等等太多被大陸熟知的歌手了。在國際影響力上也是少有內地歌手相媲美,鄧麗君、周華健、周杰倫等都是紅遍整個東南亞,在東南亞的名聲跟在臺灣和內地是差不多的,在歐美國家也是有著不錯的知名度。

    從音樂製作水平來說,臺灣也是高出內地很多。臺灣很早之前就形成了作詞作曲、編曲、錄音一條龍的製作流程,而且都是非常專業的,可以說是工廠化的生產了。反觀內地,在這方面以前都不是太專業,而且內地的歌手很多都是簽約臺灣的唱片公司,來製作和發行專輯的。而且臺灣的流行音樂製作高度一定程度上已超過香港,香港的很多歌手像張國榮、BEYOND、杜德偉、莫文蔚、鄭中基等等都跟臺灣的唱片公司簽約出過專輯。

    從內地的演出市場來看,內地歌手也是無法跟臺灣的歌手比的,演唱會臺灣歌手舉辦的次數比內地歌手多得多,而拼盤演唱會,往往壓軸的也是臺灣歌手。

  • 7 # 天涯32547719

    大陸音樂無法跟臺灣比,臺灣音樂比較內涵,大陸音樂無論老歌新歌都是低俗,情情愛愛,口水歌,舉個例子,老歌,有縴夫的愛,大花驕,2000年後比較新的歌曲,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小蘋果,這些歌都是低俗沒內涵口水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破碎的劍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