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92320367586

    鑑於大家提問比較多,就重新整理了一下:

    1.結論

    飯店炒制主要靠萊頓弗羅斯特效應(高溫炒制讓食材產生蒸汽並浮起來)達成不沾

    一句話版本:--不是大鐵鍋不沾,而是廚師掌握了很多技巧來炒菜,把粘鍋控制在很小的程度.

    2.粘鍋的過程

    首先需要明確概念才好講明白,現在分析一下糊鍋現象的時間線:

    鍋達到一定溫度-》食材貼到鍋底(萊頓弗羅斯特效應起效點)-》食材與鍋底結合並無法移動(不沾塗層以及油起效點)-》食材進一步被加熱到固化溫度(控制溫度並翻炒可避免發展到下一步)-》食材被加熱到碳化溫度(燒結成蜂窩狀),產生大量焦油及有害物質,有糊味無法食用

    可見在整個過程中,只要中間任何一步被打斷,就不會造成最後的粘鍋,同時越早打斷,效果越好。

    綜上不沾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掌握溫差利用萊頓弗羅斯特效應,一個是降低表面能 (後面細說)

    3.萊頓弗羅斯特效應起效的基礎:

    1)必須足夠的溫差,鐵鍋在燒紅時溫度大概是600度,但正常烹飪最高300度左右(因為油是導熱介質,如果鍋超過油的煙點直接就產生糊味),而含水食材沸騰吸熱,國內食材維持100度左右,這樣溫差大概1-200度

    2)食材必須含水,不產生蒸氣的話,食材幾十秒就會突破200度並碳化。

    3)一般需要油做助劑,實際烹飪中起導熱的作用(手摸90度的木材不會覺得燙,而90度的金屬能很快燙傷),熱量迅速的傳導到食材有利於產生更多蒸氣,從而更不容易貼到鍋面。

    4)油本身也是一種塗層,可以降低表面能,下面跟不粘鍋塗層一起講

    另一個答主放的燒紅鐵鍋煎蛋的影片,就是典型的萊頓弗羅斯特效應劇烈時的情形,但是這樣煎的雞蛋由於溫差太大,會一面半生,一面糊掉,並不是正常炒菜流程,但可以明確的展示出蒸氣達成不沾的能力。

    正常飯店炒菜流程,首先預熱鍋,鍋的溫度加熱到200-300度,放油,均勻塗到鍋底後立即下食材,這時候油作為導熱液體,迅速加熱食材表面,食材表面水分劇烈沸騰,萊頓弗羅斯特效應主導,形成一層蒸汽膜,達成不粘。

    而這個過程裡重點是溫差的維持,家用爐灶受限於最大功率5.2Kw(一般質量的4Kw),稍微食材多一點,或者水多一點,就會比較容易粘鍋

    綜上,製造溫差需要技巧和經驗,對於初學者和家庭,還是不粘鍋合用。同時在使用不粘鍋的過程中實習,比較容易在不燒糊的前提下積累經驗。

    4.不粘鍋塗層與油

    表面能的概念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展開講了,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膠帶粘不住的就是表面能低,膠帶粘的住的就是表面能高。

    而不粘鍋塗層一般就是特氟龍塗層,是應用最廣泛的低表面能材料,因為早些年助劑有毒,媒體宣傳一波以後在大眾印象裡比較不好,所以近些年把自己宣傳成麥飯石塗層,花崗岩塗層之類的,實際上都是特氟龍的馬甲。總之他就是個塑膠膜。

    而另一個塗層就是油,塗過油的表面膠帶顯然貼不住,所以食物也沾不上,總而言之這是個油膜。

    這些膜都是為了讓食材粘不住而存在的,簡而言之就是ab膠粘東西前要粗糙表面,去掉油垢,那麼要不沾當然是平整表面,塗上油垢。。

    以上就已經解答了為什麼飯店裡的鍋為什麼相對家裡的不沾,七分技巧三分裝置。

    飯店為啥用猛火大鍋

    廚師專業講的鍋汽,其實是水蒸氣和油蒸氣混合的環境,這樣可以輕鬆突破水的沸點從而快速做熟蔬菜,同時高溫下美拉德反應能產生更多香味。另外對於一門專業的生意,出菜的速度也非常重要,因此有條件的話必須用猛火(很多商場後廚有限制,所以炒菜不如獨立店面)。

    而猛火幾十秒出菜的專業做法,鍋體動輒600度高溫,所有塗層都扛不住,所以飯店炒菜主灶只能用鐵鍋或者不鏽鋼(想起了米格25),小灶有時也用不粘鍋。

    至於尺寸,用大鍋其實很累,都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大鍋可以一鍋出三份,四份,廚師也是別無選擇。

    而家庭爐灶要達到接近的水平,菜要縮小分量,掌握好食材性質,並控制好火力。

    也就是說,掌握好技巧,所有鍋都能達到飯店大鐵鍋的水準。

    例如花椒耐溫高含水少,蔥蒜含水多可以穩定溫度,幹辣椒含水少容易糊

    關於養鍋

    所謂養鍋有很多誤解,對於飯店大鍋,養鍋的操作其實是用油隔絕空氣的情況下,燒燬鍋底雜質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發藍工藝,成功以後你可以看見特殊金屬光澤(加熱過程中,首先藍黑相間,然後銀白,冷卻後發黑,邊緣有藍色)

    這個氧化層比較緻密,底層是氧化亞鐵,上層是四氧化三鐵(磁鐵),而剛造出來的鐵鍋表面有氧化皮(雜質),鐵鏽,都會造成鍋底不光滑,鋼絲刷打磨後高溫發藍,就能得到一個光滑的鍋面了。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點,如果沒有這層四氧化三鐵的膜,鐵直接接觸食材,不僅容易菜有金屬味(血的味道),還會導致炒某些菜的時候食材變黑。。

    而發藍完成以後注意鍋要洗淨後抹油,一是洗掉已經變質的油,二是,塗上新油,由於分子運動油會滲入鍋面,形成疏水的表面,之後就會比較好用。

    而且這種發藍表面比較穩定光滑,用洗滌劑洗不會有問題,也不會殘留洗滌劑的味道。

    比較不推薦的不洗鍋流

    有種不讓用洗滌劑洗鍋那種養鍋方法,其實是靠反覆使用不洗鍋,形成一層碳化油脂與油脂的混合層,這個混合層表面能比較低。

    昨天專門借了一口祖傳神鍋研究了下,鍋底發黑,油亮但是沒有金屬光澤,乾燒達到300度時劇烈冒煙,鍋低及周圍有很多油垢。

    這種流派,洗滌劑會洗掉油脂從而讓黑色碳化層露出來直接接觸食物,所以不能洗,洗了立馬開始粘。

    個人強烈不推薦這種用法,這層迷之碳化物質每次都會被加熱到兩百多度,然後跟食物接觸,不知道會產生什麼奇怪的物質(丙烯醯胺預定)。總之求你了用個不粘鍋吧……

    熱鍋冷油還是熱鍋熱油

    總有人說熱鍋涼油,但是具體原理少有人提,其實實踐可知,如果功率極高的爐子裡面燒熱油再放食材,會瞬間糊鍋,因為猛火爐加高溫油會瞬間給食材過多的熱量,從而瞬間焦化,像奶糖粘牙一樣碰到鍋底就粘住並且碳化了,連翻炒都來不及。冷油則起到平滑溫度,均勻導熱的作用,大概爭取幾秒的時間,就可以讓食材產生蒸汽,達到穩定狀態,穩定後的體系就可控了,降溫加水,升溫加火力,都不會糊。

    而熱鍋冷油對家用小鍋可能意義不大,因為功率小不會瞬間搞糊食材,反而熱鍋熱油對小鍋可能是一種更好的選擇,這樣可以規避功率不足的問題。

    雖然有效但是要小心燙到手指的生薑流

    普通鐵鍋還可以透過擦生薑暫時不粘,原理是薑汁燒乾形成天然塗層,也是降低表面能,這種天然塗層基本是一次性的,建議應急使用,同時拿穩點兒不然手指真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歲多小孩特別愛喝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