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野雁

    這是兩個問題,先回答第一個問題,諸葛亮倚仗什麼進行北伐?諸葛亮的《後出師表》說的很清楚:“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後出師表》是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蜀國的文武百官對諸葛亮的北伐意見很大。諸葛亮根據當前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做出的分析和判斷,向後主闡明瞭北伐的實際意義。北伐不僅僅是為了實現先帝的遺志,也是為了蜀漢能得以圖存,北伐是關係到蜀漢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因為朝中有不同的看法就動搖了。

    所以說諸葛亮倚仗“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雄心壯志;他倚仗著《隆中對》興復漢室的遠大抱負;他倚仗著先帝匡扶漢室,伸大義於天下的遺志進行北伐的,也是為了蜀漢王業能夠長久而北伐的。

    第二個問題,如果曹魏舉國反擊,諸葛亮能不能擋住?首先說曹魏能不能舉國反擊,我個人認為他不可能舉國反擊。因為他南有東吳之憂,北還有公孫淵之患。

    在對待吳蜀的政策上,魏國朝中上下是一致的。對東吳時攻時守,對蜀漢則死守不出。司馬懿和諸葛亮對峙時,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為誘使司馬懿出戰,把女人的衣服送於司馬懿以示羞辱,司馬懿欣然接受,但是就是不出。最後把諸葛亮活活拖死於五丈原。

    荊州丟失以後,蜀漢伐魏只能兵出漢中。換句話說,魏國舉兵反擊,也只能透過祁山和漢中。如果魏國反擊,這是諸葛亮所希望的。即使你舉全國之兵反擊,可是路就那麼三四條,人多又有什麼用呢?可惜的是,魏國從頭到尾都處於守勢。

  • 2 # 兔吐2

    做大事者,胸懷天下,沒有機會,要創造機會。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可民意、機會、時運都在逆轉。曹魏己蕩平北方各諸候,放馬休養,養民蓄銳,結聚力量,匈奴、鮮卑、回紇、羌等鄰邦和好,都附屬中原,還朝貢,南方孫權看不到時局,有時來點反調。

    諸葛亮老調重彈,聯合東吳,時不時給中原曹魏加點鹽,放點醋,放到火上炒一炒。看看魏內部民調。

    舉起大刀,製造點混亂,好從中取利。算盤打得很好,門檻很精,卻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曹魏能人輩出,對內、對外治理得很好,沒有多大漏洞。一旦騰出手來,給予一擊,怕是至命的。

    諸葛亮三分天下,觀點就有點落伍,政治中心在中原,蜀就是中原西南的一個邦。諸葛亮總是跟著時局跑,看似很完美,事實都過時了,怎麼追,怎麼趕,還是被時局拋在後面,遺憾。鵬展萬里,折斷趐膀,淚灑五丈原,惜哉!痛哉!

  • 3 # 奕天讀歷史

    諸葛亮北伐曹魏是不得不為之舉,他所能倚仗的只有蜀川之險,和肥沃的川中土地。蜀川之險,讓諸葛亮即使北伐失敗,也可以退守漢中和蜀川。而肥沃的土地,讓諸葛亮稍作積蓄就可以有積蓄下次北伐的資本。

    諸葛亮的五次北伐和姜維的十一次北伐,雖然每次都沒有成功,消耗了蜀國一定的國力。但是每次北伐大部分戰鬥都是取勝的,只是每次北伐的最終結果是不得不主動撤軍。

    蜀國北伐中消耗的國力實在有限。

    但是蜀國透過北伐,解決了至少三個問題。

    一、緩解了蜀國內部矛盾。

    蜀國內部分為荊州系、東州系和益州系三大集團。荊州系拉攏東州系,打壓益州系,取得了暫時的穩定。

    二、加強了吳蜀聯盟。

    東吳在蜀國不斷北伐的情況下,才會降低對蜀國邊境的壓力,而是儘量協助蜀國伐魏。

    三、減緩魏國發展速度。

    曹魏統轄了冀、兗、青、並、徐、豫、雍、涼、司隸等九個州,中原地區都在魏國統治下,大都是當時的富庶產糧區,人口四百四十多萬。

    東吳統轄了揚、荊、交三州,人口兩百三十多萬。

    蜀國才僅有益州,人口才九十多萬。

    如果是三個國家一起和平發展,明顯魏國的發展速度會遠遠高於吳蜀兩國,最後會絕對實力滅亡吳蜀。吳蜀兩國也達成默契,想方設法拖延魏國的發展。

    所以,北伐是不得不為之舉。

    如果諸葛亮還沒有去世的時候,舉全國之力伐蜀,蜀國是可以抵擋住的。

    原因就是魏國全力伐蜀,吳國會趁機進攻魏國,牽制魏國至少三分之一的兵力在東部防線。歷史上曹魏在東吳邊境的軍隊數量要遠遠多於西部關中的軍力。

    其次,諸葛亮在的時候,魏延、姜維、吳懿、王平等將領都在,蜀國還沒有到完全無將可用的地步。

    再有,諸葛亮在,荊州派聯合東洲派,壓制益州派,益州派不敢輕易提投降,這就保證了蜀國的安全。

    歷史上魏國曾經伐蜀兩次。

    第一次,蜀國整體實力上佔優,加上遇上了連綿大雨,蜀國成功防守反擊。

    而第二次魏國伐蜀,也就是魏滅蜀之戰,其實鍾會的主力大軍,被姜維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擋在了劍閣之外。如果諸葛亮在,魏軍應該連劍閣都到不了。

    鄧艾的奇襲,如果諸葛亮在,資訊要比姜維暢通的多,而且部署上要比姜維更有實權。所以,鄧艾這種情況下根本就沒有機會能跑到成都城外。

    正常情況下,鄧艾會被擋在江油城的天險之外。因為諸葛亮的存在,守將不會像馬邈一樣輕易投降,丟掉了江油天險。這時候,鄧艾在翻越了七百多里的大山之後,已經沒有辦法原路返回了,鄧艾只能投降,或者全軍餓死在江油城外。

    再差一點,江油丟了,這時候從成都迎敵的也輪不到猶豫不決的諸葛瞻。隨便一個將領,只要有黃崇的見識,就會速進據險關防守,而不至於退了一百多里,造成綿竹大敗。

    即使再敗,諸葛亮的大權在握,還有運籌能力,援軍應該已經到成都城下了。這時候,劉禪敢投降麼?劉禪他不敢,譙周也不敢勸降。姜維鬥不過黃皓,不等於諸葛亮不能。諸葛亮在,黃皓、譙周根本不敢放肆,劉禪根本不會投降。

    即使劉禪真的投降了,諸葛亮機會來了,他不會降的。而是會憑藉個人的權力和威望,一邊在劍閣防禦住鍾會大軍,一邊從蜀川各地調兵剿滅鄧艾,收復成都。

    只要諸葛亮沒死,其實根本不會走到讓魏軍直接殺到成都城下這一步的。曹魏即使舉國伐蜀,也沒法克服蜀川天險。兵再多,也沒用,這也是諸葛亮三分天下謀略的一個重要部分。

    諸葛亮相較姜維,可以輕鬆的抵禦住魏國的進攻,魏國此時沒有辦法滅亡蜀國。

  • 4 # 鴻哥iouyh福小鋪

    曹魏雖然在三國當中很強,但無法同時抵擋蜀漢和東吳的攻擊,因此後期大部分採取守勢,相反蜀漢和東吳只要有機會就會採取入侵行動,特別是蜀漢的頻繁主動攻擊造成曹魏被迫固定一直沿用防守戰略。

    當然啦,曹魏也不是沒有機會反擊,奈何刺頭蜀漢的地理優勢明顯,夷陵之戰是曹魏反擊的最好機會,搞了一次五路進攻,很快就被足不出戶,待在家中觀魚的諸葛亮輕鬆破解。

    吳蜀很快又聯盟了,曹魏繼續得在漫長的邊界線進行防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2018款朗逸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