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感覺還是自己選擇的不同吧。畢竟千人千面,一樣水養百種人。
首先要明白,所有行業的崗位分佈都是金字塔結構,基層崗位多而管理崗位少。越是基層工作越繁雜,受氣多而收入少,所以大家都想向上爬。但是晉升的名額就那麼幾個,難度絕對是大的。再具體到銀行,由於銀行准入門檻較高,競爭更為激烈。
應屆生要找工作,起點自然是越高越好。在銀行業裡面,起點高的崗位就是總分行級別的管理崗位。這種崗位本來招人就少,再加上有金融業光環加身,受大家追捧,想要成功應聘,沒有過硬的關係,就必須有過硬的簡歷,名牌大學碩士起步,還得有含金量較高的證書以及漂亮的社會實踐經歷,這就把大部分人排除在外了。能進總分行管理崗的人可能也會有吐槽,但因為人數本來就不多,吐槽的聲音幾乎不會被我們聽到。
剩下絕大多數勉強夠進銀行的普通重點大學畢業生呢,去不了總分行,只能去基層網點做一線工作,也就是客戶經理、理財經理、櫃員,這個群體就是怨言最多的群體。一旦到了基層,面臨業績考核壓力的基層領導就不會在乎你有多少發展潛力了,而是看重你實際能創造多少效益。而你能不能獲得內部晉升,或者跳槽去其他銀行的更高職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憑業績說話。那麼學歷在創造效益方面的貢獻大概有多少呢?說實話幾乎為零。能直接變現的是什麼?關係。哦對了,銀行不愛說關係,這樣顯得太直白,更喜歡說資源這個詞,稍微委婉一些。因為銀行能提供的各類服務、產品幾乎是同質化競爭,所以關係營銷才是重點。作為一個寒窗苦讀十幾年的重點大學畢業生,可能你在銀行基層領導眼中的價值還不如專科學歷但是客戶資源積累豐厚的老員工,也不如國外野雞大學畢業但是父母人脈資源廣泛的二代們,難免心生不平,來知乎上發洩一下怨氣。
但其實在這類一線崗位,只要你調整心態,放下矜持,改掉校園裡帶來的書生氣,重新適應社會上的遊戲規則,你還是能做出成績來的。比如充分利用身邊能利用的一切資源,實在沒有資源的,和跳廣場舞的大媽、做小生意的老闆慢慢攀交情也行,你總歸能找到幾個業績的突破點,一點一點積累客戶,職業生涯看上去也不是那麼沒有希望。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做到這些,還是可以考慮一下銀行業的。如果覺得自己不喜歡這種生活,那就趁早放棄。
要我說銀行中最沒有希望的基層崗位,正是一部分一線員工可能會羨慕的基層中後臺崗位,如風控合規崗、辦公室綜合崗、財務崗等。這類崗位相對也比較少,大家瞭解也不多,可能僅僅知道業績壓力小,能夠少看人臉色,殊不知其坑點有三:第一,這類崗位在銀行基層屬於邊緣崗位,晉升空間幾乎沒有。辦公室的輔助崗位自不必多說,即使是合規風控崗,在以業績為導向的基層,也是為營銷服務的。以目前爭議很大但實際上銀行很喜歡的政府平臺專案貸款為例,有些專案明視訊記憶體在瑕疵,可領導花了好大力氣爭取到的專案,一個基層風控崗難道能否決嗎?於是他的工作往往變成幫助客戶經理一起包裝專案、掩飾問題,讓它在形式上合規。第二,這類崗位加班極多。對銀行來說,出於用人成本考慮,不能直接創造效益的崗位自然要一個人頂兩個人用。以辦公室綜合崗為例,外有人行、銀監、政府金融辦各種指示,上有總行、分行各種安排,再加上基層領導指派的各種雜活,只要是不在其他崗位職責範圍內的,那就是你綜合崗的沒跑了。再以財務崗為例,銀行的財務工作本就繁瑣,流程又複雜,此外,每月初規定時間內要向各類監管機構報送數十張監管報表,元旦、五一、十一等等各類節假日只要逢月初,妥妥的加班,而且這類監管報表一旦出錯就是通報批評,典型的做好了沒功勞,做錯了擔全責。第三,待遇與普通公務員類似,社會地位遠不如普通公務員,這點在小地方感受更明顯。如果你即將進入這些崗位,不如準備一下公務員考試。
最後來講講目前銀行業怨言多的大環境因素,自然是經濟週期問題。從前四萬億大放水,銀行躺著也賺錢,現在去槓桿,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趕上過好時代的老員工都有心理落差,而那些上學時聽說銀行賺錢,畢業後進了銀行才發現形勢全變了的人,更有一種被坑的感覺,最慘的是手上有不良貸款的客戶經理,那真是事兒又多還賠錢。這其實蠻好理解,賺錢的時候通常一切都好說,不賺錢的時候各種不滿就暴露出來了。
當前實體經濟不景氣,銀行確實大受影響,但是你可以反過來想,銀行的待遇都下降了,外面大多數企業的日子也不會很容易。再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未來的形勢普通人很難判斷準確。現在銀行是處於低谷,將來也許能翻身。現在某些行業是處於風口,以後也可能趴下。
我寫那麼多,就是展示一下選擇銀行基層工作可能會過上的生活,以及需要具備哪些優勢才有利於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還在上學的朋友們,可以看看你能不能接受這種生活,以及你有沒有這些優勢,再考慮要不要進入銀行發展。對於是否要選擇其他行業,也是同樣道理。
個人感覺還是自己選擇的不同吧。畢竟千人千面,一樣水養百種人。
首先要明白,所有行業的崗位分佈都是金字塔結構,基層崗位多而管理崗位少。越是基層工作越繁雜,受氣多而收入少,所以大家都想向上爬。但是晉升的名額就那麼幾個,難度絕對是大的。再具體到銀行,由於銀行准入門檻較高,競爭更為激烈。
應屆生要找工作,起點自然是越高越好。在銀行業裡面,起點高的崗位就是總分行級別的管理崗位。這種崗位本來招人就少,再加上有金融業光環加身,受大家追捧,想要成功應聘,沒有過硬的關係,就必須有過硬的簡歷,名牌大學碩士起步,還得有含金量較高的證書以及漂亮的社會實踐經歷,這就把大部分人排除在外了。能進總分行管理崗的人可能也會有吐槽,但因為人數本來就不多,吐槽的聲音幾乎不會被我們聽到。
剩下絕大多數勉強夠進銀行的普通重點大學畢業生呢,去不了總分行,只能去基層網點做一線工作,也就是客戶經理、理財經理、櫃員,這個群體就是怨言最多的群體。一旦到了基層,面臨業績考核壓力的基層領導就不會在乎你有多少發展潛力了,而是看重你實際能創造多少效益。而你能不能獲得內部晉升,或者跳槽去其他銀行的更高職位,很大程度上也是憑業績說話。那麼學歷在創造效益方面的貢獻大概有多少呢?說實話幾乎為零。能直接變現的是什麼?關係。哦對了,銀行不愛說關係,這樣顯得太直白,更喜歡說資源這個詞,稍微委婉一些。因為銀行能提供的各類服務、產品幾乎是同質化競爭,所以關係營銷才是重點。作為一個寒窗苦讀十幾年的重點大學畢業生,可能你在銀行基層領導眼中的價值還不如專科學歷但是客戶資源積累豐厚的老員工,也不如國外野雞大學畢業但是父母人脈資源廣泛的二代們,難免心生不平,來知乎上發洩一下怨氣。
但其實在這類一線崗位,只要你調整心態,放下矜持,改掉校園裡帶來的書生氣,重新適應社會上的遊戲規則,你還是能做出成績來的。比如充分利用身邊能利用的一切資源,實在沒有資源的,和跳廣場舞的大媽、做小生意的老闆慢慢攀交情也行,你總歸能找到幾個業績的突破點,一點一點積累客戶,職業生涯看上去也不是那麼沒有希望。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做到這些,還是可以考慮一下銀行業的。如果覺得自己不喜歡這種生活,那就趁早放棄。
要我說銀行中最沒有希望的基層崗位,正是一部分一線員工可能會羨慕的基層中後臺崗位,如風控合規崗、辦公室綜合崗、財務崗等。這類崗位相對也比較少,大家瞭解也不多,可能僅僅知道業績壓力小,能夠少看人臉色,殊不知其坑點有三:第一,這類崗位在銀行基層屬於邊緣崗位,晉升空間幾乎沒有。辦公室的輔助崗位自不必多說,即使是合規風控崗,在以業績為導向的基層,也是為營銷服務的。以目前爭議很大但實際上銀行很喜歡的政府平臺專案貸款為例,有些專案明視訊記憶體在瑕疵,可領導花了好大力氣爭取到的專案,一個基層風控崗難道能否決嗎?於是他的工作往往變成幫助客戶經理一起包裝專案、掩飾問題,讓它在形式上合規。第二,這類崗位加班極多。對銀行來說,出於用人成本考慮,不能直接創造效益的崗位自然要一個人頂兩個人用。以辦公室綜合崗為例,外有人行、銀監、政府金融辦各種指示,上有總行、分行各種安排,再加上基層領導指派的各種雜活,只要是不在其他崗位職責範圍內的,那就是你綜合崗的沒跑了。再以財務崗為例,銀行的財務工作本就繁瑣,流程又複雜,此外,每月初規定時間內要向各類監管機構報送數十張監管報表,元旦、五一、十一等等各類節假日只要逢月初,妥妥的加班,而且這類監管報表一旦出錯就是通報批評,典型的做好了沒功勞,做錯了擔全責。第三,待遇與普通公務員類似,社會地位遠不如普通公務員,這點在小地方感受更明顯。如果你即將進入這些崗位,不如準備一下公務員考試。
最後來講講目前銀行業怨言多的大環境因素,自然是經濟週期問題。從前四萬億大放水,銀行躺著也賺錢,現在去槓桿,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趕上過好時代的老員工都有心理落差,而那些上學時聽說銀行賺錢,畢業後進了銀行才發現形勢全變了的人,更有一種被坑的感覺,最慘的是手上有不良貸款的客戶經理,那真是事兒又多還賠錢。這其實蠻好理解,賺錢的時候通常一切都好說,不賺錢的時候各種不滿就暴露出來了。
當前實體經濟不景氣,銀行確實大受影響,但是你可以反過來想,銀行的待遇都下降了,外面大多數企業的日子也不會很容易。再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未來的形勢普通人很難判斷準確。現在銀行是處於低谷,將來也許能翻身。現在某些行業是處於風口,以後也可能趴下。
我寫那麼多,就是展示一下選擇銀行基層工作可能會過上的生活,以及需要具備哪些優勢才有利於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還在上學的朋友們,可以看看你能不能接受這種生活,以及你有沒有這些優勢,再考慮要不要進入銀行發展。對於是否要選擇其他行業,也是同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