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依小妞
-
2 # 寶兒傳奇
看一些文學,藝術,散文,和心靈成長方面的一些書!有句話說的好,旅行和讀書你總得有一個在路上,所以讀書也是開闊眼界,什麼樣的書是好書呢?就是你能夠成長的書就是好書,看完以後心靈愉悅就是好書
-
3 # 半山看雲
看書,可是很像《圍城》裡面的方鴻漸,“興趣頗廣,心得全無”,不像《三國》裡面的諸葛亮,怕別人問:“治何經典?”得陶淵明所說:“好讀書不求甚解”三昧。看《二十四史》才知道古人寫史不過命題作文。杜甫詩所謂:“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把古代建功立業的胡人統統改造成漢人模樣。《岳飛傳》開頭就寫死岳飛父親嶽和(他父親在岳飛20歲才死),原因是讀書人認為這樣一個人人稱頌的大英雄,不願意他是農民的兒子。而他的母親從小就能在他背上刺字,不是暗指他是讀書人的後代嗎?讀書人的惡毒,遠勝於飯裡的沙粒,魚裡的尖刺。當然歷史還是金庸“掛小說的釘子”。
-
4 # 流浪小販
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就是專門講口才的,個人看了感覺十分有幫助。
《蘇東坡傳》這本書也很不錯,用心看了能提高你的修養。
安意如《思無邪》《當時只道是尋常》都是比較淺顯的古典詩詞,適合剛開始看書的人。
卡耐基《人性的弱點》很好,鍛鍊你的口才的同時,激勵你,培養你的氣質。
《韓非子》《孟子》《莊子》等都可以看看,裡面的辯論很精彩,提升口才,增加素養。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文章比如“大學生必讀的多少本書”什麼的,進去一看各種書,什麼都扔進去了。也有推薦論語,弟子規這種東西。 看書第一要看有興趣的,第二要看有價值的,你對古文不感興趣,還非去看資治通鑑、史記這類東西以“提高自己的內涵”,這很不可取,效果如何暫且不說,首先就把讀書這樣一個很有樂趣的事情搞的很乏味。 所以讀書首在興趣。喜歡陽春白雪的人大可不必高談闊論去鄙視別人,我本人比較喜歡古文學,但是也讀網路小說比如回明,極品家丁什麼的,如果去注意的話,你會發現即使是很多高階人士鄙視的網路小說,也有很多極其精彩的論述和道理,並不輸於正統的哲學,政治學之流。 明朝那些事兒就是一本融合興趣和價值的典範,這種書第一好玩兒,你願意讀,第二能學到東西。很推薦。這種書才是現在的主流存在。 如果是抱著功利的“提高自己內涵”的想法讀書,就算你把納蘭詞全背會也沒有用,因為你不感興趣所以不會去用所以很快就忘了。納蘭詞是表,能體會到詞意才是裡。 另外,中外名著也也很有用的,否則怎麼成為名著,紅與黑、麥琪的禮物、追風箏的人,如有興致,唐詩宋詞都可以。
-
5 # 碼農李驀然
如果是隻論現在的話,我也看書,只不過看的更多的是專業性比較強的書。因為我本身是一名程式猿。另外,閒暇之餘我也會看一些網路小說用以放鬆自己。比較偏向文學類的書現在基本不看。
我在上小學時已經讀過了四大名著,還有一些其他雜書。上初中時,我父親買了幾箱子外國名著我也是全部通讀,比如唐吉坷德、上尉的女兒、三個火槍手、牛虻等等。高中時又是我父親買了一整套中國通史,以及世界史、詩詞歌賦額等等,也被我全部讀完。
但是上了大學後,接觸了網路小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走著看,躺著看,熬夜看。什麼易經、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全扔到了腦後。慢慢的到現在從一個文學基礎還不錯的人變成了一個粗鄙之人。
這裡我給推薦以前看過的幾本書;圍城、易經、山海經、世界史,算是對世界觀有一定影響的書了。
-
6 # 甦醒的春天
看書,過去看的紅樓夢,看得好費勁,並且看了好長時間。前一陣搬家翻出來孩子讀過的《紅樓夢新版解析》,讀起來輕鬆一些。
-
7 # 馮雷文化傳播者
看書,其實是個很廣義的概念。我理解書的定義應該是指成篇的文章,或者是文章的集合,都可以稱之為書。碎片化的資訊是比較難以確定是否算讀書的。想著古人讀一句論語,也算是讀書啊!再及音、影片,能不能列入書的行列呢?仔細想想,界限還是蠻模糊的。
這樣說,我們透過電腦和電子裝置獲取了相關的知識,也是在看書。那就是,不看透過什麼渠道,而視是否獲得知識來界定是否是在看書了。
我想提問者指的可能是傳統意義上紙質的書吧!
記得一句格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重要性當然是不言而喻,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在學校裡度過的這最寶貴的青春時間,不都是在看書的時間嗎?
最近讀了兩本書,特別想推薦給大家,一本是《行者玄奘》。是六本的集子。作者的佛學見地和文字功力相當深厚。個人非常推崇,歎為觀止。另一本是《遙遠的救世主》,也就是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的《天道》電視劇的原著。透過精彩的故事架構,直接提出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概念——每個人都有文化屬性。那什麼是文化屬性呢?這個問題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在我個人的釋出的文章裡有一些粗淺的認識。如果您感興趣,可以順道關注一下。
今年茅盾文學獎已經揭曉了。我想實在沒有書看的朋友,按著這書單去閱讀,應該就不會有錯了。
-
8 # 風中起舞
讀書是我從小的愛好,那時候的我比較好靜,家裡的書也多,就一本接一本地看,即使年幼時期還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但還是一遍一遍地看,那些從前看不懂的文章、小說都被記下來了,長大後再去回想,就明白了它們所描述的東西。
現在依然愛讀書,讀的書也比較雜,比如說文史類的、國學、小說、詩歌,散文啊都看。最近把以前看過的一些書翻出來重讀了一下,好書真的需要重讀,重讀書雖然和第一次讀的感覺不一樣,但依然很美妙,也更透徹些。最近重讀了《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我的精神家園》、《深海里的星星》、《它:小丑回魂》、《教父》、《沉默的羔羊》、阿加莎系列、古龍的幾本小說,還有《心理罪》甚至把瓊瑤的幾本小說也找來看了看,想回憶一下為什麼年少時代會去看她的書。
對於同一個故事相比較於電視劇和電影,我還是更偏愛看書。總覺得電視劇也好,電影也好,故事經過了導演、編劇,演員們的演繹改編就變得和我想像的不太一樣了。我喜歡自己去理解故事,在故事裡展開自己的想像。
所以想在此呼籲一下:還是多看看書吧,不管是為了增長見識,還是為了打發時間,開卷永遠有益!
-
9 # 揀盡寒枝2019
我對哲學非常感興趣,鄧曉芒的《文學與文化三論》看完如醍醐灌頂,非常震憾,對人的思想的衝擊力非常大,啟蒙意義非常大,鄧曉芒的其它著作如《新批判主義》《哲學史方法論十四講》巜黃與藍的交響》等等都值得一看。張祥龍的《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先秦儒家哲學九講》《朝向事情本身一現象學導論七講》等讓人深受啟發。趙汀陽《論可能生活》《壞世界研究》,彭富春的國學五書以及《哲學美學導論》《美學原理》等都值得仔細認真的研讀。當然儒家四書五經,《傳習錄》《近思錄》,道家《老子》《莊子》,佛家《壇經》都應該認真研讀。
回覆列表
已經過了那個看小說能看到天黑還捨不得放下的年紀了。現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上了一天班回家就是做飯擦地幹各種家務,還要看著孩子作業預習複習,為成績單操心。這個時候看書真的是催眠神器了吧!
不過真的很懷念那個看書讓人痴迷的年代!現在讓我看書也只有《平凡的世界》能讓我看進去,還有的就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了,雖然我是女生“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不是隨便就能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