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什
-
2 # 我是小趙老師
我還沒有孩子不過也有幾句話想說,也是自己的肺腑之言。
孩子我如果教會你以平等,你也當給我自由。
孩子如果我教會你以自由,你也當還我快樂。
孩子如果我教會你以快樂,你也當贈我幸福。
孩子如果我教會你以幸福,你也當順我傳承。最後給大家分享曾子殺豬的一張手畫。
-
3 # 海嘯鴻飛
勤勉做事。遠離懶散。勤可補拙、健身、長見識和才能。一直教育孩子並身體力行勤勉做事;
好讀書的習慣。讀書是靈魂的旅行,也是尋找自我,尋找迷失在紅塵和瑣事中的自我。有人說孩子是大人的影印件。好讀書的習慣孩子跟我一樣。
話語少。也許心裡總有少說多做的想法,總是做得多,說得少,孩子也有些話語少。心裡也明白這不是好習慣,說話是個交流、溝通的過程,話語少,就有可能溝通不到位,有些想法和意見在心裡憋屈著。
發自內心的善良,也許這也是我和愛人的本性使然,孩子也全面繼承下來。
-
4 # 左養右學育兒
1、溝通
要有超卓的交流才幹,才幹有更多的展示時機,所以還在家中和爸爸媽媽的交流也顯得適當重要。
2、尊重
在小的時候,姥姥就告訴我:“敬人者受人敬”。意思很理解,就是你尊重了他人,才會被他人敬重。
3、穩重
性情是孩子將來與人往來、受人敬重、讓人欣賞的最根本的要素。現在的現象是,考究穩重、在乎穩重、但可以一貫穩重者就是時代的驕驕者。
4、獨立
面臨日子的各種問題,應該處理的有條不紊。應該學會獨立,煮飯、洗衣、這些都不在話下,把自己當成女漢子,給孩子建立傑出的形象,面臨孩子的作業問題,也是很頭疼的工作,一定要督促學習。所以處理問題,也是必需要練習的根本才幹。
5、仁慈
“人為善者,福雖未至,禍已遠矣;人為惡者,禍雖未至,福已遠矣。”仁慈的人,命運不會差,仁慈的人,是永久都會遭到歡迎的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做爸爸媽媽的,要以身作則,與人為善。仁慈人家的子弟,大多有長進。
6、勤勉
做爸爸媽媽的勤勉,孩子也會勤勞。相反,爸爸媽媽好逸惡勞,子女必定遊手好閒。做爸爸媽媽的,一定要養成勤勉做人,勤勉幹事的好習慣,給子女做個好的典範。做爸爸媽媽的,不能整天貪吃貪睡,不能整天吃喝玩樂,這樣對子女的影響會越來越壞。
7、剛強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每個人的終身,都會遇到許多崎嶇,也會遇到許多不堪的人和事。假如不能英勇,就會被偽君子嚇到。假如不能剛強,就會被風波吞沒。做爸爸媽媽的,要可以體現出在大事面前不緊張,在噩運面前不垂頭的氣概。
8、容納
人世事,人間人,不如意的許多,有缺憾的許多。誰的終身,都要遇到幾個人渣,都會遭受仇視。假如不能放心,假如不能容納和原諒,就會永久日子在苦楚之中。做爸爸媽媽的,有必要可以寬容他人,這樣孩子也會仿效著大度起來。
9、高興
高興是人生的天性,也是人生的意圖。假如說生命還有含義的話,那麼,高興,就是生命的悉數含義。生命不高興,等於白來過。做爸爸媽媽的,要有高興的心態,要用高興的言行,而且要讓孩子一向日子在高興裡。最成功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高興地活著。
-
5 #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我們總是想著,
怎麼將孩子教育好?怎麼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此時,不妨反過來想想,
你從孩子身上學到了什麼?孩子教會了我們什麼?
父母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的3件小事。
1、感知美好
由於孩子初識世界,很多東西對他來說,都是稀奇的、好玩的、新鮮的。從而對所有事物都是充滿好奇的打量、觸控、玩耍。
而對於已經活在這個時間二三十年的父母來說,這些東西就是一些常見的、普通的、一般的。從而對所有事物的感知漸漸麻木、無聊、沒趣。
這正是我們要向孩子學習的一點——感知美好。
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所以我們即使知道現實的殘酷,也不要忘記每天去探尋世間美好的東西。我們可以規定自己每天嘗試一件新事物,吃沒吃過的美食,換一條路走回家等。
2、坦率直白
正因為孩子單純、美好、正義,所以他們的情緒、語言、行動表現往往更坦率直白、不拐彎抹角。傷心就哭,開心就笑。所以,我們還會時常被孩子的童言無忌給逗笑。
相反,大人們往往因為懂事、成熟、穩重,想說的話會隱藏在心裡,想表達的情緒會剋制不表現出來,想吐露的心聲會放棄表達。所以時常因為不溝通,造成相互間的誤解和責怪。
因而從孩子身上,我們能學到,
面對親密的人,可以像個小孩一樣,想說什麼話就直接說,想問什麼問題就直接問,想表達什麼就直接表達,不用瞻前顧後,反覆思量。更直白表露,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3、感恩父母
正因為有了孩子,我們才真切感受到,
費盡心思準備的一餐飯,被孩子一口拒絕,有多生氣;
犧牲所有時間照顧孩子,被孩子嫌真麻煩,有多心累;
老囉裡囉嗦地囑咐孩子,被孩子忽略無視,有多無奈!
回想,這不就和小時候的自己如出一轍嗎?
真是養兒方知父母恩!透過孩子,我們才看到那些年被忽視的父母的愛,原來藏在每個不起眼的行動裡。才理解父母的含辛茹苦有多麼不容易,每一點付出都是費心費力的。
所以,我們更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相互學習的關係。正如《舊唐書·魏徵傳》所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用孩子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在網際網路時代出生的孩子,比我們更瞭解手機應用。有些你不懂的設定,孩子玩的可溜呢!可以幫你。
新時代的孩子也比我們更容易接受新東西和新技術,體感遊戲和英語單詞會的比你多!可以教你。
因此,這就是"文化反哺"的現象。在孩子的"反哺"下,不完美媽媽變得更好。
願我們在養育孩子的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優秀!
更多內容請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
回覆列表
孩子從出生到18歲成人,父母要18年的精心呵護,直到成家立業。
這18年,是父母最操勞最辛苦的18年。從呀呀學舌到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從入幼到走出大學校門,其辛酸只有做父母的知道。
我們到底教會孩子什麼?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從小看著孩子長大,以身試教自然責無旁貸。
我們從小就教育,並以我們自身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我們教會了孩子做善良正直,有愛心的人,教會了孩子懂禮貌,禮讓他人,尊老愛幼,這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品德。做事先做人,這是我們這些過來人所經歷過的甜酸苦辣。我們教會了孩子明辨是非,怎樣去面對和解決人生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如何去融入集體融入社會。教會孩子如何正確樹立好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教會了孩子如何用自信和毅力去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事業。我們教會了孩子許多,儘管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做事要先學會做人,這是我們每位家長的責任,也是社會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