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零99

    在《亮劍》中,李雲龍,孔捷和丁偉號稱“鐵三角”,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在西北戰區的重要地位。而三者中,又各有所長,李雲龍是主角,可以說他是把《孫子兵法》中“兵者,詭道也”理解得最透徹的一個,在每一次的戰鬥中他都能有可圈可點的表現。而另外兩位,作者著墨很少,但我們也能看出一些東西,比如孔捷被稱為“孔二愣子”,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打仗不要命的主,在文中也有受了重傷不下火線的情節。但這兩人與丁偉比較起來,就略遜一籌。如果說這兩人能為將的話,丁偉則是個帥材。在文中並沒有太多的文字來描述,但是我們從他出場可以看出他是重點培養物件,再從後面首先提出“聯防”觀點也是他,而後來軍校畢業論文題目來看《論中國土的防禦》,這些都說明丁偉謀的是大事,謀的是大局。

    總之,鐵三角三位都是難得的猛將,但從各自特點來看,各有所長,但謀大局者,唯丁偉也。

  • 2 # 陳嚴

    肯定是丁偉,丁偉雖然不是主角,但在本劇中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在各個方面輾壓李雲龍。

    首先,李雲龍免職後讓丁偉去接替,李雲龍帶的部隊,如果各方面能力達不到,根本沒法帶,所以後面李雲龍在獨立團被免職後就沒再派團長,上級默認了李雲龍無冕之王。就上級而言認為丁偉是高於李雲龍的。在這方面,李雲龍去接替孔捷時留孔捷做副團長,就有利用孔捷威信,更利於掌控部隊的私心。

    其次,大弧鎮事件,在李雲龍提出時,丁偉立刻將應對的所有可行性辦法分析出來了,反應之快令人結舌,李雲龍雖然也早這樣做了,恐怕李雲龍要思考半天。

    再次,在畢業論文中高下立判,原著中李雲龍論文是特種作戰,電視劇中是亮劍精神,特種作戰是戰術級別的,亮劍精神更是空洞。而丁偉是國土防禦重點。如果那個時代有人說出這種觀點,只能用穿越來解釋。別說丁偉當時只是一個軍級幹部,就是元帥,大將級別的也不會有人有這種超級預見力。

    第四,在反掃蕩突圍中,丁偉部隊損失最小,肯定也不光是偶然。特別是丁偉那句,集中所有重武器照日軍一個點狠揍,簡直就是李雲龍打崎大隊的克隆版,可見丁偉戰術能力也不弱於李雲龍。

  • 3 # 風輕雲淡137837366

    三人誰更聰明,得分階段和層次說,在戰士到連排長階段,肯定是李雲龍,按他的說法,丁、孔都是比他晚入伍的兵。到了團長階段,首先孔傑和丁、李拉開了距離,孔更老實些,到了軍級階段,丁、李的距離產生了,丁在四野部隊邊打仗邊做燒酒生意、跳舞娛樂樣樣來,軍校學習後,丁、李差距拉開了,丁具有了戰略思維,李仍停留在戰術層面,但兩人都缺乏政治頭腦,所以也不算很聰明,相反這時的孔傑在政治上是要強於丁李二人的,以至於二人的後代都由孔傑照顧撫養成人。總的來說軍事上丁強於李,李強於孔,政治上孔強於李、丁,從三人的人生過程和結局來看,恐怕是孔傑要聰明些!

  • 4 # 李三萬的三萬裡

    當然是丁偉啊!孔二楞子就算了,你不能拿後來運動中活下來說事,說他什麼大智若愚,老孔真的就是那種又愚又莽的楞子,這種人在名利場裡,天生就是各方的可以容忍,覺得沒必要收拾的一種人,關鍵這種楞子好駕馭。李雲龍是主角,對戰場有天生的敏感,用兵不拘一格,天馬行空,為了目的,對敵是沒什麼底線的,因該說老李是個戰術大師,大宗師!而且這種戰術指揮能力一直髮展到當了師長,都綽綽有餘,電視劇是隻到軍校出來授銜,李雲龍發表畢業論文(這個要吐個槽,軍事指揮官怎麼能弄一篇務虛的《亮劍精神》出來呢?這種論文趙政委來發還差不多)。書裡面,李雲龍最後是軍級單位負責人,不過後面一直沒打仗,對李雲龍別的什麼部隊建設也沒多提,主要是集中在他發展特種部隊上重點描述(你看,老李畢業論文答辯用特種部隊說事更符合他身份位置嘛!)。丁偉不同,丁偉剛建國,進軍校,直接就提出對北方帝國戰略佈防,這本身就是一個具備世界格局的,大國家級的戰略佈局,而且提出的時機,就必須具備非人的膽略,因為當時中國的弱勢,丁偉設定了大縱深全域性佈防策略,書裡面後來確實就是兩國關係緊張起來後,按照丁偉的構想,晚了十幾年開始佈局設防的。丁偉的這個策略一提出來,其實就是全書最宏大的一個地方,李雲龍那些事蹟,為之失色,借用魔術師奇蹟的楊的話來說,戰略,是一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東西!從這點上看,腦袋瓜子,李雲龍和老孔,是遠遠不及丁偉的,老孔是個師級猛將,老李是個軍級智將,人家丁偉,可是國家級的帥才!

  • 5 # 蕭武

    在李雲龍、孔捷和丁偉三個人當中,李雲龍的戰術和戰場指揮能力更強一些,丁偉相對來說打仗更靈活、聰明一些,而孔捷主要是戰場紀律性強,作風比較勇敢,加上資歷深。從勇敢的角度說,三個人其實都勇敢,但性格特點不同。

    丁偉在這三個人中間是比較特別的,他從出場就外套上口袋裡彆著一支鋼筆,說明他還是具備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的,至少是會寫字的。但孔捷的主要道具是個大煙袋,李雲龍也一直沒有別過任何筆,斗大的字不識幾個,連嘉獎令都只能求旅長給他念。不過,從後面的劇情看,他後來也識字了,而且能夠寫,比如在軍事學院的時候,他就自己寫論文了。

    三個人能力的比較可以在他們三個一起扯淡的時候,說起反掃蕩的損失,三個人的手下的損失情況是完全不同的。當時是秀芹在外面一邊納鞋底一邊聽,李雲龍和孔捷、丁偉在裡屋扯淡,先扯了一會兒找媳婦兒的事兒,後面就說到了反掃蕩的情況。

    從三個人各自的陳述來看,李雲龍損失了一半人馬,孔捷損失三分之二人馬,只有丁偉損失了三分之一。相對來說,丁偉是損失最小的一個。其中,孔捷的二營營長以下的班排連幹部,只剩下一個副連長,可謂損失最大最慘重。丁偉的情況就是三個人中最好的了,只損失了三分之一。

    當然,丁偉也提到了一點,他帶的新一團是李雲龍原來帶過的部隊,家當都是李雲龍置辦下來的,所以裝備在他們三個人中間也是最好的。突圍的時候,新一團一亮傢伙,日軍和其它八路軍部隊都吃了一驚。但除了這些,丁偉帶兵和臨戰指揮的能力顯然也是非常突出的,否則也不會出現這個結果。

    第二次三個人特點的明顯對比就是在李雲龍在秀芹被抓之後,突然集結部隊,圍攻平安縣城。這時候突出的仍然是李雲龍戰場指揮的特點,也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而且反應特別快,日軍措手不及,山崎大隊被包圍在平安縣城裡。

    丁偉和孔捷聽到槍炮聲之後,反應也不同。孔捷是首先跑到院子裡聽,判斷哪兒打槍。丁偉則是馬上去看地圖,分析當時的戰場形勢。之後,孔捷和丁偉各自的佈置也不一樣。孔捷是讓部隊全力阻擊日軍增援部隊,其實就是所謂的死打硬拼。丁偉則要求部隊以麻雀戰、地雷戰等方式側擊、襲擾日軍增援部隊,佈置當然要更聰明一些,傷亡自然也就更少。

    再就是分析戰場形勢的時候,相對來說,丁偉的宏觀思考能力更強,具備一定的戰略思維意識。比如在抗戰時期,李雲龍提出三個團應該相互支援,這說明他具備分析戰場形勢的能力,而丁偉則提出應該品字形佈局,說明他也意識到了戰場形勢的變化,並且具備佈局的能力。

    第三次直接對比則是在軍事學院學習完畢,三個人的畢業論文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和取向。孔捷的論文側重戰術,李雲龍的論文其實就是他自己帶兵的經驗總結,側重部隊的精神氣質培養,而丁偉的論文則是分析當時的國土防禦戰略所面臨的形勢。相比之下,丁偉自然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兒七歲了,有點內向,有沒有介紹怎樣和同學相處的書推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