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有倆好寶
-
2 # 午夜陽光3226
給故人燒紙,放鞭炮,貼對聯,發紅包,三十全家團聚吃年夜飯,三十晚上十二點吃過年餃子,初一拜年,初三女兒回孃家,初五破五扔髒東西,十五吃元宵,過年結束,東北現今過年基本內容。
-
3 # 62190856487橡皮樹
中國地域廣闊,民族眾多,各地方各民族過年的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我的家鄉地處陝西謂北黃土高原上,每年的臘月二十五至大年三十這幾天,便開始走親戚送年貨,我每年給小外甥,小外孫每人送上幾件象樣的玩具,並每人給上100元的壓歲錢。大年三十吃罷午飯,便開始貼對聯,貼門神,尉遲敬德和秦叔寶兩位大將是大家最喜歡貼的門神。除夕之夜,父母,兄弟,侄子,孫子,孫女,我們一大家子圍座在一起,高高興興的一邊吃團圓飯,一邊拉家常。大年初一還沒有吃過早飯,家族的小輩們便開始給長輩們拜年來了,這時,作為長輩會不失時機的給最小的晚輩們擠上壓歲錢及糖果等。大年之二至初五,女婿,外甥,便開始給丈人,舅舅等長輩們上門拜年,每一年難得聚在一起,大家一邊吃飯喝酒,一邊拉家常,談一年來的感受,談新一年的打算。初六,七至正月十五,村鎮上便開始耍社火,跑竹馬,家家戶戶放過鞭炮後,用菸酒食品等接待社火,大街上幾乎每天都是敲鑼打鼓,鞭炮聲聲,不大的小鎮上熱鬧非凡。讓人記憶深刻。
-
4 # 無從選擇13
臘月二十三祭灶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買豆腐 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殺小雞 二十八貼花花(春聯) 二十九去買酒 三十捏鼻兒(餃子)
-
5 # 山野逸雲
我家鄉在黃土高原葫蘆河沿岸的一個峽谷中。記得小的時候,除夕夜全家人可以坐在一起,以守先人的名義,可盡情的吃喝。那時候生活清貧,一年到頭也吃不上什麼好飯,平時勒的很緊,但到了除夕夜,都會傾其所有,儘量使年夜飯豐盛些,窮一年不能窮一晚。那時候家鄉除夕夜最豐盛的最好吃的莫過於白麵蒸饃啃骨頭了,說是啃骨頭,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啃骨頭,因為骨頭上的肉實在少的可憐,只能反覆嗦骨頭了。桌案上香菸繚繞,燭光閃閃,一家人圍坐在熱炕頭,吃蒸饃啃骨頭,那個幸福的感覺一年之中只能有一次,這頓年夜飯的餘香足以讓人回味一年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家過年都能擺出豐餐大宴。奔波了一年的人們,在這一晚上似乎要把一年來的酸甜苦辣都吃進胃腸肚皮裡,要把一年來的喜怒哀樂都化入觥籌杯盞中。
零點的鐘聲敲響,煙花爆竹照亮天空,響徹山野村莊,新的一年開始了。在剛剛進入新的一年之際,鄉親們第一件事就是拜神敬神,這是家鄉多少代人傳承下來的習俗。人們為了在跨年之刻向神敬上第一柱香,不顧天冷夜黑路難行湧向廟宇。據說誰能搶上第一柱香,神靈會保佑他一年之中大吉大利,萬事如意。為了敬上第一柱香,有的人從晚上10點之後就一直恭候在廟門外。勤勞善良的鄉親們一年到頭不圖啥,就圖個風調雨順,清平安康。
一夜的杯盤碗碟,一夜的觥籌交錯,不知不覺天快亮了,東方天際漸漸露出曙光,除夕夜結束了。大門口鳴響一串鞭炮,幾乎一夜未眠的鄉親們揉揉眼睛,抖抖精神,懷著對來年過好日子的期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迎著早晨初升的朝陽,踏進了新年的第一天。
-
6 # 歷史密探
過年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節,過年又稱“年節”,年是一年之末,第二天便是農曆的新年。中國對年這個節日十分看重,無論身在何處,都要趕回家與家人團聚。作為一個北方人,我說一下北方過年的風俗。
每個地區對於過年都有不同的風俗和儀式。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要喝臘八粥,以求來年五穀豐登。
二十三是小年,傳說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灶王爺一年只有臘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這段時間在天上,傳說他要到天上彙報工作,凡人為了能讓灶王爺美言幾句,所以用糖瓜作為貢品,以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二十四掃屋子,這一天要對家裡的每一個角落徹徹底底的來次大掃除。二十五到二十九之間是準備年貨的,分別要磨豆腐、蒸肉、殺雞、發麵蒸饅頭。
到了年三十,早晨起來要放鞭炮,然後忙活著貼春聯。大年三十這天還要祭拜祖先,祈求保佑。中午開始準備年夜飯,雞、魚都要有,吃過年夜飯後,在快到0點的時候,全家人會在院子裡敬天,燒紙,敬全神,北方成為“發紙馬”。然後,一家人坐在一起守歲,天亮後就是第二年了。
大年初一要串門,這一天大家都要說吉祥話。年初二是回孃家的日子,這一天也很熱鬧。年初三便開始走親戚,聊聊一年裡所發生的事。然後就要等到元宵節,上花燈,年就算是過完了。
-
7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過年都有哪些風俗?
這具有地域性、籍貫性和入鄉隨俗的殊異性。難以有一個完整的統計數道。
就廣西南寧而言,是個相容性城市,這是由於建國後的支邊建設歷史而形成的各省各地區的人口,文化,習俗大嘉匯城市。建國初期,華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在完成對白崇禧部的追殲及剿匪任務之後,就地轉業十萬人;而後各行業的外省支邊人員陸續赴桂支邊,至1954年始,廣東、河南中醫藥醫技人員,輕工、紡織、糖果食品業成批制上海工人、技術人員,四川測繪及廣東測繪人員,地礦碪探人員,湖南、湖北建築業,天津西醫西藥醫技人員等為主流的支邊人員大批進入廣西南寧落戶,現已繁洐生息至第四代。改革開放以後,長三角的江蘇,浙江,安徽及沿海地區的福建,又以商易人員為主流,大量擁入南寧經商落戶,現已繁洐至第二代第三代。因此,這裡的年俗節慶包羅永珍,難以劃一。
至今形成的大致相容的習俗,只是節慶時間上的安排而已,其它年俗,還是各隨各鄉俗。
年卅:灑掃庭廚,貼年畫掛春聯,蒸年糕,包糯米豬肉粽子,製作家傳年節小吃;大年初一:給族內長輩拜年走親戚,小朋友謂之討利市,討紅包,成人要逛意頭好的去處,如男逛青雲街,女逛桃源路,謂之行大運或撞大運,祈寓來年碰好運;大年初二:姑爺女婿隨妻子閤家回孃家過年;大年初三至大年初七基本各家各人自行就便安排,沒有約定俗成的講究。
這就是南寧的年俗特點,也是南寧成為人文文化相容性城市的形成因由。
-
8 # 神經坦克天為誰春
春節是一幅風俗長卷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春節習俗文化源遠流長,掃塵、祭祖、守歲、拜年、放爆竹、貼春聯年畫等習俗,已成為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符號和美好記憶。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在春節留下了無數美妙的詩詞華章,一首首、一闋闋穿越浩瀚時空浮現眼前……
或歡慶團圓、或詠歎流年、或寄託鄉愁……春節風俗詩詞已成為春節文化的審美元素之一,畢竟,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興之所至,發而為詩、為詞,豐富了古老春節文化的內涵。
元稹、高適、曹松、來鵠、文天祥等著名詩人都曾寫過同名詩詞《除夜》,“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堪稱詠春節詩之翹楚。王安石透過爆竹、春風、屠蘇、曈曈日、換舊符,呈現了一幅春風送暖、喜氣洋洋、萬戶更新的風俗迎春圖。
《元日》作於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新政之時,表達了詩人喜悅的心情和立志改革的雄心壯志,宣示出新生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哲理。
回覆列表
老套的,全國都有的是貼春聯,請神靈燒香禮佛,吃水餃,買各種年貨!我們河北邯鄲永年老家有一項大多數年輕人都不喜歡的就是初一凌晨四點,起來上香之後就是出門拜年叩頭。但是隻限拜男方本家的長輩,沒有紅包的,這是老輩傳下來的習俗,我自己猜測可能是不能忘本,這張顯一家和睦尊老敬老的美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