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中有毒

    這說明英國首相約翰遜,既要掙回面子又要收回裡子,想兩頭通吃,幻想著雙贏。英國派軍艦到波斯灣,是為了彰顯大英帝國的威儀,當然帶有恐嚇威脅的成分;私下與伊朗握手接觸,是自知理虧心中發虛,在別無他路之下,這是被迫的選擇。

    打又沒膽量,談又失體面,逼又不就範。英國真正面臨著窘境,也考驗著約翰遜的政治智慧。可是世上哪有這般雙贏美妙的事,好處全讓英國一家佔盡?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大英帝國,面對國內外的壓力,終於有些熬不住了。在國內,議會里反對黨的工黨領袖科爾濱已是公開譴責美國就是罪魁禍首,美國應該承擔責任。而約翰遜剛上臺百事待興,不想因為互扣船只事件而干擾了他的便脫歐大計,或影響了英美關係。因為英國脫歐後還要跟上美國屁顛屁顛地跑呢;在國際社會上,英伊互扣船只事件幾乎沒有引起任何的同情和支持者,美國早已甩鍋,把自己撇的乾乾淨淨,歐盟也裝聾作啞。在這件事上英國成了孤家寡人,真正做了一件損人不利己的事,拍馬屁都拍到驢蹄子上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來而不往非禮也。自約翰遜入主唐人街10號後,伊朗領導人透過各個層次向英國喊話,魯哈尼總統甚至打出了親情牌,伊朗的目的很明確:和平解決,互相放船!伊朗還釋放了另一條被扣油輪的9名船員,並且讓帝國號上的船員和領事館的官員接觸,英國駐伊朗大使已經和伊朗的有關官員進行了接觸會談。這是互扣船只事件發生近一個月來,雙方官員的首次握手。當然也是一種好的跡象,和談總比打仗好,放船總比扣船好,快解決總比慢解決好。

    如果不是英國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話,或者說不是英國非要尋釁滋事的話,原本不應該發生這種互扣船只事件。即便互扣船只事件發生了,早都應該解決了。這其實都是前首相特雷沙梅和前外交大臣亨特,故意給繼任者約翰遜挖的一個大坑。把本來十分簡單的事兒複雜化。英國扣押格雷斯1號油輪,本來就是沒事找事,想想看為什麼西班牙就能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呢?西班牙為何沒有替歐盟出頭呢?對格雷斯1號拘留14天后,英國又延長拘留28天,這就有點欺人太甚。其實是有點唯恐事情鬧得不小,英國純屬是吃飽了撐著沒事找事。伊朗當然被迫予以反制或以牙還牙,兔子急了都咬人呢,何況是敢於美國對抗40年的伊朗。

    互相放船不就解決了嗎!這麼簡單的事難道做起來真有多難嗎?格蕾斯一號既沒有偷運英國的石油,敘利亞早都和平重建了,關他英國什麼事兒!

  • 2 # 鐵嶺鋒

    英國與伊朗對峙,原來以為伊朗是可以輕鬆拿下的軟柿子,做投靠美國的覲見禮,撞牆了才知道自己是個TMD二五眼。帝國主義破落戶,資本主義投機份子的通病,鼻青臉腫的英國,即想維護日不落帝國“威武雄壯”的門臉,又怕玩兒不好被捏扁了腦袋受傷更重更沒臉見人,就明面舞刀弄槍人五人六裝繼續充豪橫,卻暗中知會對手:給點面兒,放一碼,有事好商量。

    英國伊朗之間,由兩個多月前的合作堅守《伊核協議》,支援伊朗與世界石油貿易的夥伴關係,被新首相鮑里斯大選政敵——英國外交大臣亨特短時間就變成了激烈對抗的仇敵。為與鮑里斯爭寵美國,卑鄙的亨特把英國對伊政策180°大調頭,背信棄義突然發難對伊朗背後插刀,先把阿曼灣襲擊油輪兇手的帽子直接扣在伊朗革命衛隊頭上,意在推動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發動戰爭;在美國為其無人機被伊朗擊落,要對其實施軍事打擊,卻投鼠忌器恐駐中東美軍被伊朗導彈雨覆蓋之際,英國又揚言可以協同美國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英國如此野蠻無理的背後插刀落井下石當然激怒伊朗。

    而倫敦當局又在特朗普政府“b團隊”操縱下,替美國強出頭踐踏國際法破壞《伊核協議》,堵截扣押伊朗出口石油油輪,雖被伊朗多次警告,卻遭英方無視。這讓伊朗忍無可忍,終於出手反制對等扣押了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以其敦促英國釋放自己的油輪。但英方的迴應竟然是愚蠢的揚言,要對伊朗發動第二次馬島戰爭,這下子就給英國自己挖了個臭屎坑,折騰的大英帝國滿身臭屎卻爬不上來了。

    鮑里斯新內閣上任伊始就面對如此尷尬囧境,進退失據左右為難,打必敗,皇家海軍將在波斯灣折戟沉沙,“馬島戰爭的“英雄”將被“土鱉”伊朗捏扁腦袋還怎麼見人?撤了丟面,新官上任先被打臉,怎麼向國內高傲的紳士們交代?大英帝國未來還怎麼混世界?

    但這種處境難不倒英國這些資本主義投機政客,陰一手陽一手就可以輕鬆過關,於是,皇家海軍到波斯灣護航,大英帝國威風八面;而檯面之後,低下紳士傲慢無禮的腦袋,對不起無意冒犯虎威,誠摯道歉,還求給點面子放一碼,有事好商量,咕嘟白。

  • 3 # 天太2

    英國現在一方面和伊朗私下進行談判,解決雙方的扣船問題。另一方面,約翰遜上臺的第二天,就下令英國軍艦在波斯灣為英國油輪護航。其實,英國在海灣地區早有軍艦存在,這次不過公開宣佈護航罷了。對政客來講,這是很正常的事。要說,也要做,表演給選民看,各個方面都要兼顧到。

    就如扣船這件事,顯然,強硬於事無補。伊朗連美國都不怕,自然不怕英國。約翰遜拿不回“史丹納帝國號”國內輿論自然不答應,所以,必須和伊朗私下協商互相放船放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但,這又有點丟大英帝國的面子。“日不落帝國”向中東國家示弱,有點顏面盡失,只能悄悄幹。至於護航,可以高調,相信也不會和伊朗發生衝突。雙方正在談判期間,保持克制應該是可以的。

    英國在伊朗問題上,伊核問題上立場就比較尷尬。一邊是美國,一邊是歐盟,自己雖然要脫歐,可目前還在歐盟中。道義上是應該和德法保持一致的。但與美國的關係多年來一直是共進退,一下脫離美國也不容易。與伊朗解決扣船問題後,大體上仍會保持這種狀態。因為英國還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特別是脫歐後英國國家的走向問題。約翰遜其實沒有表面看的那麼傻,看他對華表態的三次“示好”就知道,他是一個聰明人。

  • 4 # 老馬閒評

    英國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所以鬧成現在的局面,都是裝逼裝的。

    為什麼叫波斯灣?伊朗是波斯民族,就這麼簡單。

    波斯灣是伊朗的地盤,伊朗的天下,伊朗可以完全掌控波斯灣。

    別說英國排兩艘軍艦,英國兩個航母艦隊又怎麼了?對伊朗動武了嗎?

    對伊朗來講,英國的兩艘軍艦,就是活動的靶子,幹掉你,根本不是事。

    可以肯定地講,約翰遜派軍艦到波斯灣,不是跟伊朗打仗,剛上臺,擺個POSS亮亮像而已。

    新官上任三把火嗎,約翰遜上臺也不能不燒這三把火。

    約翰遜是以強硬態度出現的,也是以強硬態度當選首相的,所以無論是約翰遜的個人性格還是剛剛當上英國首相,約翰遜都必須對外表現強硬的態度。只有約翰遜對伊朗表現強硬的態度,才能轉移英國脫歐困局的視線,轉移國內矛盾。

    而且,如果現在約翰遜不表現出一個強硬態度話,如果對伊朗表現出軟弱,跟其形象背道而馳,很難得到國內民眾支援。

    另外,約翰遜特郎普那是惺惺相惜,好基友,約翰遜能夠當選英國首相,跟特郎普的神助力有極大關係,現在英國還需要美國幫助,投桃報李,約翰遜不會不明白。

    但是,軍事對抗伊朗不是約翰遜的首選,所謂的軍事護航,一是新首相要有一定的態度,二是偉大的英國要刷刷存在感,三是給伊朗一定的壓力,便於解決油輪互扣問題。

    特郎普能夠拎得出軍事打擊伊朗的輕重,約翰遜也能拎得出,所以,英國派兩艘軍艦到波斯灣,表面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表白被拒,還正常來往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