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
2 # 田俊超白
有種地經驗15年的農村小夥回答您的問題,我認為水稻移植後主要有3點:
第一點,水的管理
水稻移植後,先看田地是否於苗,如果於苗一定要晾曬2天,才能上水,於住的稻苗不分櫱。
移植後先是小水灌溉一次,要求是地裡高包一定要上水,被淹沒的稻苗要一天一漏頭,要不就高包旱死,低窪澇死。
一次小水之後,就要大點水灌溉,小水灌溉一次是為了防止水太大漂秧,等苗扎點根,再放大水,才能少漂秧。
我家有一年因為急於返青,大水灌溉,晚上一場大風,秧苗都漂到一個池角,一晌地兩個人補苗,補了三天。
第二點,及時揚肥
移植三天後就要及時揚尿素,每畝地13斤,揚肥的同時要保持水層七天,以免化肥揮發。
第三點,除草
移植七天以後,就可以悶藥了,一般是卞密苯噻先,加丙草胺,不同的草用不同的藥,但少用西草淨一類的農藥,容易藥苗。
生長週期的技術要點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水
返青的時候一定要大水,分櫱的時候一定要淺水,分完櫱以後一定要曬田,減少無效分櫱。
灌漿的時候水層一定要深,灌漿後期澆水就是乾溼交替,再後期是乾乾溼溼,前水看不見後水。
第二點,看苗揚肥
移植後水稻有一炮轟的,基本不揚肥,不用一炮轟的,要揚返青肥,分櫱肥,穗肥,粒肥,如果秧苗太黃,少量揚點尿素,每畝地2斤左右,如果太綠,就適當晾田。
第三點,藥草藥及時悶
水稻移植後悶藥主要有三次,如果悶不住就要打苗上除草劑,三次悶藥分別為,耙地後,插秧七天後,六月二十號後,上藥都是在水稻分完櫱以後打,如果是稻稗就要在它兩葉一芯的時候,噴二氯喹啉酸。
-
3 # 農藝天地6971
水稻移植後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有效分櫱,增加穗粒數和粒重,注意防治病蟲草害。水稻生長週期大體上分為苗期、返青期、分櫱期、拔節期、抽穗結實期等。田間管理各階段有不同的目標和任務,下面介紹一下移植後各階段管理技術要點。
1、返青期。小苗移栽後,淺灌1寸左右,保持水面為苗高的二分之一,如果田面不平,可在低處灌水1寸左右,高處保持溼潤即可。插秧後5-7天,當新根伸長2-3寸時,可追施返青肥,一般每畝施硫酸銨7.5-10公斤。如果底肥充足或已噴施葉面肥的,可不施返青肥。
2、分櫱期。在水稻進入分櫱期間,要淺水勤灌,適當曬田。一般淺灌1寸左右,對促進前期早分櫱,增加有效分櫱,控制後期徒長,抑制無效分櫱都起到很大作用,同時能提高水溫和地溫,促進土壤養分分解,分櫱節處的光照和養分比較充足,能明顯促進分櫱的發生。此項可追施分櫱肥,每畝施尿素6.5-7.5公斤,促進水稻增櫱、增花。分櫱肥不宜過晚,避免增加無效分櫱。
在水稻有效分櫱結束以後,為了抑制無效分櫱,應深灌水3寸左右。但如果水稻長勢過頭,還應排水曬田,能達到控制無效分櫱和預防倒伏的目的。如土質肥沃,水稻長勢過旺,可早曬、重曬,曬到田面有麻絲裂紋,人踩到田面有腳印而不陷,稻葉由濃綠逐漸變為淺綠即達到了要求。長相正常的可輕曬或不曬,粘重土壤要重曬,沙壤土要輕曬或不曬。新開的重鹽鹼地稻田不宜落幹曬田,以免鹼害死苗。
3、拔節期。幼穗分化期間是水稻一生中生長很快和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同時也是耐旱、耐寒最弱的時期,因此灌好“養胎”水,適時落幹曬田尤為重要。一般在此期保持2-3寸水層。抽穗前3-5天,稻穗的各個部分發育完成,這時對一些地下水位高、保水力強以及生長旺盛的稻田,可排水曬田,以土不裂為準,稻葉退青轉黃為度。這時的曬田可改進土壤的通透性,防止根系早衰。此期如出現寒潮而易引起冷害,因此當寒潮即將來臨時,特別是在減數分裂期(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宜及時加深水層4-5寸來保溫,寒潮過後恢復原來水層。
追施穗肥,即在出穗前25-30天左右每畝施尿素10公斤加硫酸鉀5公斤,主要是防止穎花退化和增加穎花數,為抽穗和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打好基礎。
4、抽穗結實期。在水稻結實期間,如果此時水分不足,光合作用減弱,同化物質的形成和運轉受到阻礙,灌漿不充足,結實不飽滿,千粒重降低,空秕粒增多,從而影響產量。因此在灌水管理上,在出穗前後宜保持淺水灌溉,防止缺水受旱。水層深度一般為1-2寸,到乳熟末期再逐步落淺到1寸左右或保持溼潤狀態。淺水灌溉能提高地溫,有利於水稻灌漿,促進早熟。鹽鹼地排水早容易發生鹼害,所以在水稻黃熟末期排水落幹對增產有利。
適當追施攻粒肥,出穗後看水稻長勢,如果葉發黃,可追施尿素每畝3公斤左右。水稻孕穗以後,最好噴施水稻葉面專用肥2-3次,隔7天一次。噴施葉面肥要等到露水珠幹了在上午9點以後或下午3點以後,利於水稻充分吸收。
水稻移植後進入本田管理階段,各地因氣候、地理位置不同,發生不同的病蟲草害,要有針對性的進行防治。稻瘟病近年來不僅南方稻田大發生,近年來北方稻區也有大發生趨勢,要注重綜合防治,及早防治,以免造成重大損失。
-
4 # 荷塘月色傑
我所在的地區是黑龍江省,屬於寒地水稻,每年4.8日左右開始浸種,大概四月20日左右開始下種育苗,一個月以後5月20日左右開始移栽,水稻移植後的田間管理,主要包括加強水肥管理,促進有效分櫱,增加穗粒數和粒重,注意防治病蟲草害。水稻生長週期大體上分為苗期、返青期、分櫱期、拔節期、抽穗結實期等。田間管理各階段有不同的目標和任務,下面介紹一下移植後各階段管理技術要點。
首先,移栽期。每年5月20日左右大田整地完畢,保持2釐米的水層就開始移栽秧苗,這是秧苗能達到3葉一心,保持水層是為了秧苗能更快的紮根。
第二,返青期。秧苗移栽後一週就進入返青期,這時要注入水,達到4~5釐米深,保持淺水層,這是可以揚返青肥了,促進更好的返青,在這期間要注意防範潛葉蠅等蟲害,注意觀察葉片,及時發現蟲害,施藥,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第三,分櫱期。移栽田一個月以後,秧苗就進入了分櫱期,在這期間水層一定不要太深,大概4--5釐米就行,這樣有利於分櫱,可以適當的使用分櫱肥。同時,要防治草害,發現雜草立即打藥。
第四,拔節期,抽穗期。注意水層管理,施用穗肥,有效促進拔節,抽穗,使子粒更加飽滿,每年8月15日就停水,20日左右把低窪地塊的水排淨,為秋收做好準備。
這就是東北寒地水稻的生長週期。
回覆列表
水稻移栽後的科學管理,對秧苗返青速度的快慢、是否能夠及時的分櫱以及分櫱的速度等都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水稻移栽之後需要注意一些管理措施。
1、及時補充扶苗水。移栽後及時的補充2-3釐米的扶苗水,對秧苗是否能夠及時返青有著很大的影響。秧苗移栽時根系受損、不能有效的吸收肥水,為了減少蒸騰作用對體內水分的散失,秧苗會啟動自身的保護機制關閉氣孔、減少水分散失,這也是為什麼移栽後秧苗會出現泛黃、萎蔫的狀態。如果移栽後田面長期無水、乾旱,秧苗的返青是非常慢的。此時,田面保留一定的水層,對於秧苗的主根少量的吸收水分加速返青是非常有利的。同時,也可以採取帶淺水層移栽的方式來加快秧苗的返青速度。
2、返青前使用硫酸銨或者氯化銨類的速效氮肥。移栽補充扶苗水之後,如果秧苗尚未返青或者剛剛返青,可以追施一些硫酸銨或者氯化銨類的速效肥料。雖然說秧苗吸收肥水的主要是依靠鬚根,但是移栽後主根依然可以吸收少量的肥水來滿足自身的生理生化反應對氮素的需求,從而達到加速返青的目的;即便是在返青之後,也可以透過施用硫酸銨或者氯化銨的方式加速秧苗的生長、提早分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硫酸銨和氯化銨是速效氮肥,不能代替櫱肥中的尿素。
3、及時的施用殺蟲劑防蟲。秧苗移栽進入田間,因為未返青的原因,葉片萎蔫易受潛葉蠅的危害。特別是在田間的低窪地塊,秧苗受潛葉蠅的威脅機率更大。所以,在移栽之後及時的在田間和田塊四周的草叢、樹帶、林帶區域噴施殺蟲劑防治潛葉蠅是很有必要的。
4、及時的追施櫱肥。水稻返青後其實就已經開始了分櫱。只不過因為養分供給的原因分櫱的速度會有快慢之分。雖然說,底肥中已經施用了尿素、二銨等肥料,但是這個肥料是供應移栽後至成熟期所需的基礎肥料。如果您想讓秧苗早分櫱、多分櫱,就需要錦上添花的追施櫱肥來保證秧苗分櫱所需的養分。
所以,在秧苗移栽之後,及時的補水、追施肥料、防治蟲害是保證秧苗早返青、早分櫱、多分櫱的重要管理措施。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