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霧霾天裡雞鳴

    冷戰是由多方面原因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雙方在軍事,經濟,政治,科技,外交諸多方面,勢均力敵,都有一舉毀滅對方的實力,沒有一方敢輕舉妄動,這就造成了冷戰。另外與外部環境也有關。如果外部力量在選邊站隊時各有選擇這樣就形成了均勢,也有助於形成冷戰。

  • 2 # 深度全球

    冷戰是由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經濟、政治、軍事鬥爭。

    在法西斯快要終結的時候,美蘇對戰後的安排進行一系列的交易、妥協和競爭,以使戰後國際格局有利於本國。

    1946年3月5日,英國首相的“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冷戰序幕,美國杜魯門主義,標誌著冷戰的開始。

    為了遏制蘇聯,實現稱霸的目的,美國推行了“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蘇聯進行政治上的孤立打擊,經濟上的封鎖和軍事上的包圍。

    針對美國的政策,斯大林採取了相應對策,經濟上援助東歐,建立華約組織,加緊研製新式武器。

    美蘇兩國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競爭,在代理人戰爭後面都有他們的身影。在冷戰的大環境下,因美蘇勢均力敵,所以在近半個世紀裡避免了新的大規模戰爭。不同社會制度相互借鑑,吸取教訓推動了世界整體的發展,推動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

  • 3 # 四十五度歷史

    二戰結束後,一張無形的“鐵幕”橫亙在蘇聯和美國之間。在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講”後,長達44年的美蘇冷戰拉開了序幕。

    冷戰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戰後美蘇兩國國力領先於世界前列,雙方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的衝突;同時,兩種不同社會主義制度矛盾的上升也是原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國力和經濟實力崛起,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而剛剛經歷過戰火紛擾的歐洲各國此時已是百廢待興之勢。同樣經歷了二戰的蘇聯憑藉強大的工業實力在戰爭中很快恢復過來,在戰後也成為了頭號強國。此時的格局已經開始凸顯,兩個超級大國的存在,勢必會互相遏制對方的發展。雅爾塔體系的建立,進一步加劇了冷戰的發展。新的發展中國家未能崛起,美蘇兩極對峙的局面形成。尤其是在杜魯門主義出臺後,標誌著冷戰的正式開始。

    實際上冷戰體現了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碰,而美蘇則是雙方代表的體現。美國在戰後實行“馬歇爾”計劃援歐洲進行復興,實際上利用政治的手段來限制社會主義的發展。而作為馬歇爾計劃的延續和發展,美國和西歐,北美等國家組建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俗稱北約。這是為了防衛而設定的國際軍事集團。為了防衛誰?當然是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了。蘇聯方面也不甘示弱,在1955年組織了華沙條約組織。由此一來,冷戰的格局正式形成。

    在冷戰期間,雙方勢均力敵,避免了戰後發生新的世界大戰。與其同時,在兩極格局對峙期間,發展中國家不斷崛起,也促進了不結盟運動的開展。不過,美蘇在對碰劇烈的時候不免發生區域性戰爭,例如北韓戰爭,越南戰爭都有著美蘇雙方的身影。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標誌著冷戰和兩極格局的結束。

  • 4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冷戰的爆發現在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在二戰是美國把東歐賣給了蘇聯,但是條件是要進行選舉,最後不管怎麼搞得,東歐是建立了跟蘇聯類似的政權,但在歐洲和美華人看來蘇聯這個事辦的不地道,也沒啥規矩,結果就是歐洲對蘇聯產生了恐懼和仇視,他們就把美國拉進了歐洲來制衡蘇聯,透過捷克事件和波蘭事件,土耳其事件以及後面的柏林事件,美國對蘇聯已經接近忍耐的極限,最終導致了美蘇關係惡化和美國加入北約。但華約是在斯大林死了之後的1955年建立的,斯大林在生前是不願意跟美國徹底鬧翻導致自己被孤立的,但是美國已經完全不能信任蘇聯的承諾,受騙感讓美國單位朝野上下憤怒異常,發誓要把蘇聯徹底封鎖在大陸上。經過幾十年的的博弈,最後蘇聯解體,從沙皇到蘇聯幾百年的經營幾乎毀於一旦。

  • 5 # 馮瑋

    “冷戰” (The Cold War)一詞最早出現於1946年初。當時,美國政論家赫伯特·斯沃普在給參議員伯納德·巴魯克起草的一篇演說稿中使用了這個新名詞,稱美國正處在“冷戰方酣之中”。 1947年9月,美國著名政論家沃爾特·李普曼出版了題為《冷戰》一書,提出該詞由他最先使用,並稱它源於30年代希特勒對法國進行的“寒冷的戰爭”即“神經戰”。自此,冷戰一詞開始流行。

    “冷戰”相對於“熱戰”而言,即它不是一場動用熱兵器進行的戰爭,而是非武力全面對抗。冷戰所以發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美蘇兩國社會制度及意識形態的對抗。第二,美蘇兩國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和世界秩序,存在根本分歧。第三,美蘇不同的對外戰略構想,和基於地緣政治的利益發生碰撞。

    根據傳統觀點,冷戰主要起因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施行遏制戰略,如丘吉爾的富爾頓演說、凱南電報、杜魯門主義。但自上世紀90年代後,學術界對冷戰取得了新的認識。認為冷戰的發生,美國和蘇聯的舉措存在著對應性。

    首先,雙方都提出了“遏制戰略”。二戰期間,美國已在考慮如何遏制蘇聯。其中喬治·凱南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1946年1月,凱南被任命為駐蘇臨時代辦。他根據美國國務院要求他對蘇聯的外交政策走向進行分析的指令,擬就了一份電報稿,於同年2月22日分五個部分向國務院傳送。這份“八千字電報”概括了蘇聯對戰後世界的看法,分析了蘇聯外交政策設想,提出了美國對蘇政策的建議。但是,1991年,蘇聯和美國專家共同舉行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蘇聯方面公佈了一份在冷戰時期由蘇聯官員諾維科夫撰寫的報告,這份報告分析了美國的野心,提出了詳盡的遏制美國的戰略。這份報告對當時蘇聯對美國的政策具有重要影響。由此可見,“遏制政策”是雙方共同採取的政策。

    其次,雙方都發表了“冷戰宣言”。1946年3月5日,杜魯門邀請丘吉爾在密蘇里州富爾敦鎮的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題為《和平的中流砥柱》的演講,即著名的“鐵幕”演說。丘吉爾的“富爾敦演說”一直被認為是冷戰的“宣言書”,但在“富爾敦演說”之前,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選民大會上發表了重要演說。斯大林的這一演說發表後,在西方世界引起強烈反響。美國《時代》雜誌稱:“自對日作戰勝利以來,一個高階政治家所發出的最好戰的宣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道格拉斯更是直截了當地稱之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宣言”。

    第三,美蘇雙方都有擴張勢力範圍的“計劃”。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了被後人稱為“馬歇爾計劃”的演說,提出美國必須向歐洲提供大量的援助,“否則它就得面臨性質非常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惡化”。蘇聯對馬歇爾計劃隨即作出強烈反應,迅速和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簽訂貿易協定,史稱“莫洛托夫計劃”。上述兩項“計劃”在經濟上將歐洲一分為二。

  • 6 # 劉權林

    冷戰之前已經有過熱戰了。

    蘇聯剛成立時,英美德日等西方國家都攻打了蘇聯,但都被蘇聯打敗、趕了出去。

    二戰時英法想把德國這個禍水引到蘇聯,這也是熱戰的一部分,結果德國也失敗了,蘇聯反而更強大了。

    所以二戰後,西方已經知道不可能透過熱戰消滅蘇聯,只能冷戰應對。

    為什麼會有冷戰呢?因為對錢的態度、對財產的態度完全不一樣,勢同水火,一點調和餘地都沒有。 所以既然熱戰打不起來,只能打冷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時候貼面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