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日的小橘子

    有人說60年代及之前的人是勞累的一代,70年代的認識機遇的一代,也是推動現代文明程序的中間層,80年代的人是由尷尬到幸福的一代,而90後的則是張揚個性的一代。90後的學生出生在中國經濟騰飛的時期,成長在以人為本的教育時代,他們正在各種改革浪潮中崛起,經歷著年少輕狂的人生階段。他們踏著素質教育的步伐,迎著新課改的號召,把一道道教育難題擺在老師和家長面前。面對這充滿激情和活力的一代,作為教師由衷地感到任重而道遠。要教育好這一代人,需要靜下心來研究他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書育人。當然,90後有他們的優點和特長,和我的90後的學生朝夕相處了三年,他們深深感動著我,讓我也有工作激情和競爭向上的活力,儘管許多人說90後的孩子難管教,但我還要說說他們積極向上的一面:1、 敢於向傳統的挑戰,即使錯誤也有執著走下去的勇氣。2、 自我保護能力強,為人處事,理性成分多。3、 做事要求十全十美,目標定的高而且懂得欣賞自己。4、 很多人有一技之長,精通音樂,繪畫,武術,電腦等,多才多藝的學生非常多。5、 非常自信但有些脆弱。6、 網路時代的孩子們,資訊知識豐富。7、 競爭意識強,特別是與80後競爭激烈。8、 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能力強。9、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很關注自己的全面發展。10、 在民主的環境下很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儘管有這些優勢,但影響他們的依然有許多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及最主要的是學校因素。因為多方面的影響,他們就有了以下的弱點和缺點:1、 社會壓力比80後更大,他們適應社會能力不強,因而缺乏社會責任感。2、 因為人才競爭激烈,所以嫉妒心太強,容易心理不平衡。3、 不關心信仰,關注自己的生存環境,敏感而自私。4、 比較瞭解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和價值觀,而且價值觀很現實。有時近乎冷酷而圓滑世故。5、 不喜歡墨守成規、思想傳統的老師和家長,所以逆反心理強。6、 往往具有成年人很難理解的古怪愛好,內心世界從童年就變老,過早就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7、 喜歡網遊和泡網,有時心理空虛。8、 對他人期望值不高,不喜歡找人傾訴(特別是老師和家長),總是自己埋藏和抑鬱,實在無法調控時,就經常走向極端。9、 在張揚個性的同時,缺少謙虛的美德,相對缺乏團結忠誠感。甚至過於自我,明知有錯,也一意孤行。10、 在壓力重重的環境下,快樂成為他們最奢侈的東西。當今的社會現實,確實令我們這些教育者已經無法按照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和早就形成的觀念去引導90後的學生。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我們應該及各行重要的時機去教育90後的學生 :1、 當他們取得成績時2、 在他們對某一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3、 在他們嫉妒別人時4、 在他們遇到困難時5、 在他們出現錯誤時6、 在新學期開始時在這幾個階段適時的教育非常關鍵,但是常常聽到這樣的話“現在的孩子真的很難教!”其實難教並非一定是壞事。教育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事業,教師的勞動價值在於創新、創造。有些學者認為,教師要征服90後的學生必須具備“四不倒”。 問不倒。 一是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哪怕是尷尬的問題,教師也要用讚許的眼光鼓勵之;二是對學生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要千方百計地尋找答案,在回答問題的同時還要重視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三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問、敢問、善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是喜歡學習、有較強學習能力並且善於思考的教師。 難不倒。 教師對施教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難都能夠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決。當前,教師有來自三個方面的困難:一是少數學生在課堂上有意無意的“惡作劇”使教師措手不及;二是工作中的困惑、難題、矛盾、衝突。比如“問題學生”的有效教育、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搞好教學與自身“充電”的兼顧等;三是社會和家長對教師的高期望值和高要求。為此,教師要有堅強的意志,做到堅韌、剛強,不向任何困難和挫折彎腰。 氣不倒。 有時教師對學生要求嚴格一些、批評嚴厲一些,學生認為教師在刁難他(她),心生怨恨;而家長又往往聽信自己子女的一面之詞,也對教師的做法不理解。碰到蠻橫的家長,還來學校辱罵甚至毆打教師。面對此情此境,教師應虛懷若谷,“氣不倒”;應該認真分析原因,改進工作方法,善於與家長溝通、合作。 累不倒。 中小學教師工作很累很忙,但要撐得住、做得好。教師不應該是“蠟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而應該是“長明燈”,照亮了別人,也成就了自己。要合理安排時間,注意勞逸結合,積極鍛鍊身體,提高工作效率。 當然,除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不可忽視,中國家庭一貫的教育觀念是嬌寵型、專制型和放任型,而且家長很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90後孩子掌握基礎知識要比80後紮實的多,他們在各種學習競賽中更容易獲獎。有些家長為了孩子學有所成,拿出了王熙風的掌管賈府的勇氣“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但有時適得其反,還有個別家長不理解老師的一片苦心,面對教師的過火批評或錯誤批評,當著孩子的面挑剔,甚至指責教師,其實應單獨與教師當面交談。給教師充分的理解與信任,這樣才會同心協力地把孩子培養好。那麼家長與教師如何密切配合教育孩子呢?四川一位教授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1.當自己孩子有什麼具體、正當的要求需要教師特別對待的,如換座位,最好自己直接找教師,不要託孩子帶口信。2.如對教師的工作有建議,不要用指令性語言。3.不給教師提讓人為難的要求,如給孩子什麼職務、不準與誰一起玩、期末必須考第一名等。4.不管什麼原因,都不能代孩子向教師撒謊,更不能隱瞞孩子在家中的不良表現。5.不要在教師面前過度讚揚自己的孩子,也不為孩子的某些不足作解。6.不在孩子面前談論教師的不足或不對,如果教師確有失誤,應該向教師直接指出。7.不能將社會上的“關係學”方法用在教師身上,無論家長與教師有多深厚的交情,都不能代替孩子在同齡人中的公平競爭。 總之,家長與教師的關係只能是平等互助的、齊心協力的朋友關係,只有雙方同心同力且方法得當時,關係才會融洽,才會出現“1+1>2”的教育效果。 有一位教授說過“問題出在青少年身上,但根子是在成人社會”所以,成年人特別是教育者要擔負起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他們,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做到以下幾點:1、  更新觀念。教師要真正認識學生,就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更新觀念,尤其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有關知識,掌握青少年心理活動的規律,並以此來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2、換位思考。家長偏愛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對這點給予充分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次喝白酒臉槓火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