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魚茶館
-
2 # 破鏡
餘華的小說《活著》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作為餘華的三部曲之一,《活著》最為著名的成就便是張藝謀將他改編成了電影。這部作品一經上映,便在1994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大放異彩,獲獎無數。而11年後,誰也不會想到,這部偉大的作品衍生出來了電視劇版,而且內容的展現以及核心的詮釋上,並不輸電影版。以至於電視劇版的評分在豆瓣上被網友打上了9.4的高分,這個分數超出了電影版整整0.3。
劇情上而言,這部電視劇有著33集的長度,因此,對於導演而言,他有充分的時間來為大家還原整個小說的方方面面。電影中故事發生的大環境被定格在了鎮上,而電視劇中,這個場景被放在了農村。這樣一來,環境更加廣闊了,而故事也就隨之而來越來越多了。
相比於電影版中,福貴與家珍的認識被一筆帶過,而鳳霞與她的丈夫也沒有進行過多的描述。電視劇版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好。開篇用好幾集來交代福貴與家珍的相識。然後在後半部分對於鳳霞與自己丈夫組成的家庭也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這樣使得故事本身的完整性增加了。觀眾對於整個故事的前因後果也能很好的瞭解。
相信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觀眾,一定會對陳創飾演的福貴,留下深刻印象。相比於葛優成熟精湛的演技,陳創的演技自然是不能企及。但是對於福貴這個角色而言,陳創一點也不輸葛優。他所塑造的福貴同樣是會讓人眼前一亮。對於角色的塑造上,電視劇中用跳舞替代了皮影。雖然有為地方宣傳的嫌疑,但是依舊是很符合故事本身。
劉敏濤飾演的家珍,從一個20多歲的少女一下子跨越到了六十多歲的老婦。這對於她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相信所有的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而言,一定會覺得劉敏濤在本劇中的演技一點都不亞於嚴丙燕在《萬箭穿心》中的發揮的。而相比較而言,之前大熱的《偽裝者》中,劉敏濤飾演的大姐相比於本劇來說有也是遜色不少。
電影中原本牛犇飾演的鎮長在電視劇中被改為了村長,而這個村長也更加符合原著中的定位。且這個鎮長之前在福貴家裡打長工,後來解放後變成為了鎮長。將階級的變更加入進去,也更加符合原著。
比如說有慶,比如說鳳霞,比如說村長,有比如說體育老師等。而這些人物的樹立,使得福貴原本單薄的形象一下子變得豐滿起來。人物的完整性使得故事本身更具備吸引力。電影中的主要核心就是福貴本人,致力於將福貴本人的坎坷命運與時代背景結合起來。用以凸顯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艱難命運。而電視劇則是更加豐富了這些小人物。他讓原本就單薄的福貴身邊一下子多了很多輔助性的角色。而對於那段歷史的描述,電視劇顯得尤為大膽。以至於我們常常會對於這樣一部劇作竟然能夠過審而感覺到驚奇。而電視劇用好幾集的篇幅來為我們還原那段荒誕的歷史。尺度之大,實屬罕見。這也是電影所不能及的。
而電影中的結尾看得出來是刻意美化的結果。而實際上看過小說的人都知道。結尾處的福貴身邊的人都離他而去了。但是電視劇版本中同樣是美化結尾,但是卻留給人們更多的希望。福貴守著自己的小外孫然後給他講述了一個牛以後的故事。這個對於原著而言更加的切合。
本劇保持了原創中的黑色幽默以及荒誕的情節,對於那些太過於悲情的戲份,劇中用喜劇情節來加以修飾。讓我們在觀看至於不至於太過悲傷壓抑。相比於電影版灰色的色調,電視劇看上去新鮮明快。而這樣五一會稀釋很多悲情的成份。因此那種荒誕的感覺一下子就湧上了心頭。
而演員上,本劇採用了很多年輕新人,而這些演員對於表演還是很有敬畏心的。大明星的加持當然很好。但是一定意義上會讓角色有點突兀。陳創很符合福貴的氣質,如果說葛優扮演的福貴是90分的話,那麼陳創所扮演的福貴也是可以徘徊在85分左右的。
回覆列表
一處昇華——皮影戲原著中並沒有皮影戲這個情節,福貴在輸光家產後,只能找龍二租了五畝田過日子,所以他只能從一個敗家的少爺秧子,扛著鋤頭下地幹活,一切都是從頭學起,而且吃了不少苦頭。
龍二還是講點交情的,他真給了我五畝好田。我一個人種五畝地,差點沒累死。我從沒幹過農活,學著村裡人的樣子幹活,別說有多慢了。看得見的時候我都在田裡,到了天黑,只要有月光,我還要下地。莊稼得趕上季節,錯過一個季節就全錯過啦。到那時別說是養活一家人,就是龍二的租糧也交不起。俗話說是笨鳥先飛,我還得笨鳥多飛。我娘心疼我,也跟著我下地幹活,她一大把年紀了,腳又不方便,身體彎下去才一會兒工夫就直不起來了,常常是一屁股坐在了田裡。
但這種情節用電影鏡頭展示,就會顯得沉悶乏味,所以電影將這部分情節改成了皮影戲,福貴從一開始賭博的時候,就時不時去賭場秀一把,這個生存技能也一直伴隨他一生,後來還成為福貴一家人的保命符。
其實皮影戲在電影裡面不光是福貴的謀生技能,更是代表著被命運操弄的人生。
當龍二騙走福貴家產,再把皮影箱子給了福貴,兩人完成了身份的互換。
龍二成了豪宅的主人,掌控了自己的命運。而福貴則氣死了父親,氣病了母親,失去了妻子孩子,成為了一個被命運把弄的玩偶,從那一刻起福貴就成了時代洪流中的一根稻草,他無時無刻不被時代裹挾,不得不去面對一次次的生離死別。
皮影箱子每一次在鏡頭出現,都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結局的時候,饅頭把小雞放進了皮影箱子裡,象徵著生命和未來的希望,是非常完美的點題。
一處敗筆——有慶之死電影中將有慶之死,改編成了一次意外事故,春生在倒車的時候撞到了牆壁,無意中害死了有慶。這種處理徹底跳出了原著小說黑暗,弱化成了一場簡單的車禍,而且肇事者還是福貴的舊識,並且願意竭盡所能補償福貴。
小說中奪走有慶生命的,是人性最醜陋的見證,也是全書中最讓人髮指的描寫。縣長太太難產大出血,學校為了討好縣長,強行安排小學生去獻血,而醫生將有慶抽血抽到死亡後,一點沒有愧疚和在意,反而掉頭進去繼續救縣長的太太。
那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出來個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是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唇都青了,他還不住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進產房去救縣長的女人了。
之後福貴去醫院,醫生竟然問他“你為什麼只生一個兒子”,看到這裡我都有衝到小說裡面去當醫鬧的衝動。那是怎樣荒唐的一個場景,一個孩子被活生生抽血抽死了,醫生竟然怪家長不多生幾個兒子。
這並不單純是時代的問題,而是根植在人性裡面的極致之惡,處處諂媚上級,漠視比自己社會地位低的生命,不光是那個特殊年代,這種醜陋的陰暗面至今也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這種情節就應該如實展示,對於人們的警醒遠比“車禍意外”要大得多。
類似的處理還有鳳霞的去世,小說中就是因為婦產科教授被關了牛棚,鳳霞才大出血去世,但電影改成了教授被二喜撈了出來,結果被福貴的饅頭給撐壞了,耽誤了醫治鳳霞。把一個無可奈何的悲劇,變成了一個好心辦壞事的黑色幽默,這種處理多多少少有些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