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李農村Vlog
-
2 # 稼軒與詞
道理我都懂,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生活中好多事咱們自己都知道什麼情況,但是就是無法下決心去改正。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還是無法抵禦菸葉的誘惑,都知道喝酒有害健康,但還是無酒不歡,都知道垃圾食品吃了不好,但它就是美味
-
3 # 素酒敘年華
“道理我都懂,但是還過不好這一生”,這不是很多人的寫照嗎?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沒有自律能力。
仔細想想,大家讀書的時候是不是每天老師都會不厭其煩的告訴你“課前要預習,預習後再上課的效果好。課後要複習,複習後的知識不容易忘記。”可是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是不是大部分人都覺得,老師告訴我的這些道理,我知道是正確的,對我的學習有幫助,可是我就是一拿起課本就頭暈,不想學。這就是自律能力的問題了。
借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人越自律,活得就越高階。”做學生的時候,如果我們聽了老師的勸告,然後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預習、複習工作,那麼讀書時候肯定是個學霸。工作之後如果我們對自己狠一些,別人在曬旅遊,曬美食,曬玩樂的時候我們在充電學習,在衝業績,在研究客戶心理,那麼要不了多久公司部門主管的位置就是你的了。帶孩子的時候,我們能約束自己看手機的慾望,多陪孩子游戲,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那麼將來我們的孩子不僅身心健康,孝順乖巧,還多才多藝,善解人意。這都是你放棄玩手機,用心調教的結果。
綜上所述,道理懂得再多,無法用自律來實踐道理的人始終過不好這一生!不要假裝努力,因為結果不會陪你演戲。
-
4 # 彌勒——小豆包
謝邀!道理都懂,說明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就是過不好,明顯是把責任推給了別人,自己的路沒有信心走下去,缺乏自信和自律,沒有踐行力,不能吃苦,禁不住誘惑。這些說起來,都沒用,對於這種情況,已經習慣了現狀的人來說是不起作用的,這樣問就是求安慰而已!
-
5 # 林霄
前幾天忘記在哪剛好看到這樣一個事,就是我們華人無論是領導還是家長或者其它的,在教導他人的時候都喜歡說一句:希望,你不要讓我再說第二遍。而在外國通常要求一個問題要說五次或以上才行。
迴歸正題,其實我們中國的文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字多意。特別是現代,很少會再去真的分析這些字最初的本意或者最合適的意思
道理我都懂,這句話在我看來本身就是有問題,懂道理和過得好不好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首先說說我對於我都懂這句話的理解
通常,我們會把這幾個詞的意思搞混:知道、懂、明白、會,在我看來,知道並不等於懂,懂也並不等於明白,明白也並等於會了。在這裡可能有些人會迷糊。這幾個詞意思不是一樣嗎?
其實這幾個詞是不一樣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從小家人就教我們要有禮貌,見到人要問候。
那麼在這裡我們就是知道了,哦原來見人要問候別人--知道
然後家人會再告訴我們因為這是禮貌禮儀--這裡就是懂了,原來問候人是一種禮貌禮儀
再者慢慢的我們接觸多了,有了我們自己對問候人的理解--這裡就是明白了。
最後就是會了。
知道和懂了,是別人給我們的東西,明白了和會了卻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了。
知道--這是絕大部分人的狀態,就只是知道這一回事,更可能轉眼就忘記了
懂了--這是一部分人的狀態,理解事物的本身,偶爾會想起,並有一定執行力
明白了--這是一小部分人的狀態。悟出了自己見解,不會忘記。並且會經常想起提醒自己。執行力強
會了--這是在明白的基礎更進一步,會把這些當作成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時刻在進行著。
現在我們再回頭來看看後一句話,還是過提得不好這一生。
在這裡首先我們首先就要明白一件事就是,這一生過得好不好是要透過什麼來決定的。
簡單的說是要透過行動來獲得的,而行動的效率高低也就自然決定我們收穫的大小。而行動率的又是透過我們自身的執行力大小來決定。
那麼執行力由誰來決定呢?
而知識的蓄備也可以分為上面所說的四個階段:知道、懂、明白、會。你對某一知識的蓄備的階段越高,那麼它所帶來的收穫也會是越高的。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你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因為自身的能量不足的顯現。
而這裡的能量除了先天的身體外就是後天的知識了。知識由量變再到質變,一步步的進階升級。
無論是宗教還是科學都認同一個事實就是: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受我們的念頭所支配。
用宗教的話來說,我們要做一件事,肯定是首先要有一個念頭,也就是首先要想一個想法。
然後才會有行動。而你這個念頭想法越強烈,那麼你的執行力也就越強。執行力越強,那麼成功率也就越高。
而這個念頭想法想要強大和清晰,那就必須要有諸多的知識蓄備去支援。不然的話,你就算有再好的想法,可以卻想不出方案和如何去執行,那最終也只是一個想法而已。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奇蹟,所謂的奇蹟就是量的積累。
有量的積累再加上靈光一閃的想法,那麼就是好想法。事也就成了,而好的想法其實也是需要大量的知識蓄備。不然的話,給一個東西你,你都看不明白,又何來靈光一閃呢?而前期知識蓄備的這個過程就是為了捉住那靈光一閃。
有知識來催發靈光一閃,再有知識和捉住它並且實行它,那麼事也就成了一半了!
所以,懂,並不等於就可以改變甚至過得好
-
6 # 香山往事
知道和做是兩個概念。比如文化很高,不必代表自身體養很高一樣。道理都懂,不表示會去實施或有能力實施,比如明知房價會上漲,但是沒錢投資。所以道理都懂和過的好不好沒有必然的關係。
過的好不好,是由很多原因組成的,如性格、家庭、婚姻和期望值等諸多因素決定的,懂不懂道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和悟性決定的,不要混為一談。
-
7 # 心儀馨怡
事與願違,天不遂人願——所有的理想與現實差距大,付出的努力,沒有達到你所預定的目標。就自我感覺一生沒有過好,不知足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回覆列表
聽了很多的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韓寒
其實每個人相應的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東西都遠遠超過了生活的實踐
漸而習慣去珍藏、收集著那些看似有用實則是困住自己的圍牆的道理
一部電影 、一段戀愛、一本書,一個故事都能讓你感慨萬千
你可以去想象著
將自己代入其中去“感同身受”的感知著,但這是僅有獲得同感的“可能”
然後假裝著自己曾經歷一般,以為懂的很多
但往往當你所親身歷經的時候,卻想不起了,不知該怎麼辦了
大多數人往往說汲取教訓
但結局不過是重複著又重複著前人的悲劇
而對於那些“雞湯式”的道理
往往只是在一段時間讓你的情緒高漲
而你迴歸到原有的環境之中,得不到進一步的情緒反饋
環境暗示又會將你帶回原有的情緒,終歸像經歷一場夢
於是感慨著懂了那麼多道理,仍舊過不好
每個人都有惰性,那些口口聲講著“減肥”的人,往往更多隻是“口頭”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