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秀秀看
-
2 # 笑巫的私人書房
孩子這麼小,根本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所以家長在一邊一定不要放任不管。
我女兒1歲10個月,以前出門經常被搶玩具,或者公共的東西她搶不到,會委屈,會哭。而現在,她能很好地保護好自己的東西,大聲說“這是我的”,也能在別人和她搶東西的時候搏一把,如果沒搶過,自己會一邊唸叨“真討厭,哼!”一邊跑開,等別人不玩了再回來玩。
家長怎麼處理孩子之間的爭執,真是練出來的。記得是年糕媽媽還是哪看過相關文章,大概意思是3歲以內的孩子,主要是和父母去交流,他們跟同齡小朋友社交的慾望不是那麼強烈的。因為即使好幾個1、2歲小孩在一起,多半也是模仿別人的行為,然後自己玩自己的。
這個階段的小孩,社交能力很弱,沒有遇到過各種爭執,自然也不會處理。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在旁邊好好引導了。
我的原則基本上就下面幾條:
1、保護好我女兒的玩具。網上看過很多帖子,成年人描述自己小時候被搶玩具,而家長罵自己小氣。絕大多數人長大後還是會覺得家長不對。所以,對於我女兒的東西,我一定是作為她的安全後盾,幫助她保護好,不會強迫她去分享的。
有一次,我手裡拿著一個小汽車,一個3歲多的小男孩問我:阿姨,我可以玩那個小汽車嗎?我指著女兒說:這個車是妹妹的,你可以問問她,如果她同意你就可以玩。
當然,我女兒不同意,我也沒讓小男孩玩。
做家長的,一定不要為了一點面子,強迫孩子拿出自己的玩具來。這樣她在外面玩,會很沒安全感。
2、給她樹立“公共”的概念我會告訴她,公共的東西,就是大家都可以玩,但是要排隊玩。如果沒搶到,沒關係,等對方走了我們還可以玩。
有時候遇到特別霸道的小孩,佔著健身器械不走,而我女兒又特別想玩,我會教她簡單的話“我玩下可以嗎”,如果對方還是不走,我女兒又很委屈,我會用語言描述剛才發生的事情。
小孩子感知事件的能力比較弱,有時候自己被拒絕了,還沒明白髮生了什麼。你用慢速、簡單的話重複一遍,TA就懂了。
比如,帶著孩子離開爭執的地方,然後重複剛才的情景:寶寶,剛才你想玩那個,但是小哥哥佔著不讓你玩,你傷心了,是嗎?
然後接著說:媽媽抱抱你。沒關係的,這個是公共的,如果你特別想玩,我們等他不玩了再過去玩好嗎?
有時候,我女兒還是特別想玩,特別委屈,我會抱著她,多抱會兒,一會兒她又高高興興玩別的去了。
-
3 # 優秀媽咪育兒經
這是一個必經的階段。如果是自己的玩具就要和小朋友說,這是你兒子的玩具,可以給他換一個玩。一定不要拿你兒子心愛的東西送給別人。
-
4 # 念念不忘的素顏925
在我看來,這種事情太常見了,都是小孩子,什麼也不懂,最好不要正面起衝突,東西先給那個小孩子,在去找父母講道理,如果父母是明事理的人,自然會教育自己孩子,把退還,並且道歉,如果是不明事理的人,那就不與傻瓜爭短長,講道理也說不通,他的小孩以後搶其他人東西,碰到一個不好惹,這樣也是被教育了~出來混都是要還的,不要爭一時之長短,時間會給你一個公道~
-
5 # 西方177
首先得把正在爭執吵鬧的兩個小孩分開。不能因為打鬧而相互傷害了皮肉。
不管哪個小孩的對錯,我可能會先嚴格的批評自己的孩子,告訴他不應該動手去傷了別人。
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之後,我會慢慢的對他細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跟他分析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
也許孩子小,有些道理他不懂,但有些事情能不能做,必須要讓他知道。
就說孩子東西被搶一事,如果對方比自己高大強健,要告訴孩子趕緊找大人來解決,而不能去生搶。
如果對方弱勢,可以很強勢把東西奪回來。如果別人哭了,你可以讓一讓比自己小的。
最終的目的就是不要傷害到別人,自己也不要被別人傷害。
回覆列表
首先,很感謝這個媽媽。因為,當另外的一個家長帶著孩子過來玩兒,表達出來要制止自己孩子行霸道行為的時候,這個媽媽卻說:“我們不用管他,我們看看他們自己處理問題的一個方式。”在這裡,我要跟這個和你兒子一起玩兒的小姑娘的媽媽說一句:感謝你!因為你讓孩子有了更多機會的一個體驗。但很顯然,在體驗的過程中,你的兒子感覺受了委屈。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需要自己去體驗的。在體驗的過程中,他一定會有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問題。而你的兒子在爭執的過程中,可能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陣勢,他就哭了。但他哭,並不代表他不願意繼續跟這個小姑娘去玩兒,而是覺得,我爭不過她,我覺得我失敗了,我覺得我很委屈,我需要媽媽的幫助。
所以我們要了解,一歲到兩歲年齡段的小孩子,是自我意識剛剛形成的階段。尤其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中,家長都會寵著慣著,都會什麼東西都是他的,而這個階段的孩子,他的大腦也根本分不清哪些東西是他的,那些不是他的。他接觸到了的,她認為就是他的,佔有慾非常的強。那這個階段的孩子爭執,為一個物體為一個玩具為一個裝置爭搶,都是太正常不過的了。
那個小女孩的媽媽,一方面,是給他們時間去讓他觀察他們爭搶的過程。第二方面,在他們爭搶的過程當中,我們作為家長不能不管,我們要做好認真,觀察以及積極的預防:觀察什麼?觀察他們各自用各自的方式在處理這個問題,在爭執這個裝置。預防什麼?預防他們“大打出手”,預防可能發生的危險。當一個孩子要上手去抓另外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們要立刻把自己的孩子抱住,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你應該跟她商量,跟她好好說,或者你可以去抱抱她。”用這樣的模式,先把他們短暫的可能發生的衝突解決掉。然後我們再來引導孩子,“這個裝置是公共的裝置,我們要一個一個玩兒。”另外,引導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設定一個簡短的遊戲“大家來數數兒”,告訴他們,對方玩三下就該換一個人來玩了,然後你們可以一起數數兒:一、二、三。用這樣的模式設定一個小小的遊戲,讓孩子知道:第一,公共裝置就要輪換著玩兒;第二,要學會合作,學會等待。
如果他們真的這樣做了,我們家長就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認為他這麼做是非常棒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得到這樣好的結果,孩子在這過程中哭了,我們就把兩個孩子短暫性的分開。怎麼處理孩子哭?我們要允許孩子哭,讓他哭一會兒。然後我們問孩子“怎麼了?”這麼大的孩子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強,也許說的支支吾吾,或者表達的不是很清晰,那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表達。“你是說你想玩兒,他不跟你玩兒,你覺得委屈是嗎?”把他委屈的情緒幫他調動起來,接著,我們抱抱她“媽媽挺理解你的,理解你想玩兒,但是那個小朋友不給你玩。你就傷心了,你就委屈了,你就哭了。”抱抱她,拍拍他的肩膀,讓他哭一會兒。“現在感覺好一點了麼?那這樣,我們去跟那個小朋友說,你倆能合作著玩兒,或者你玩一會兒後換他玩兒,媽媽跟你一起去,好嗎?”這個時候,媽媽要支援孩子,跟著他一起去,但是請記住,一定讓他去跟小朋友說。當你的孩子不敢跟對方表達的時候,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身後,讓孩子站在前邊,然後在孩子的耳後告知他“媽媽相信你,媽媽陪著你去跟那個小朋友說,你們倆一起玩兒好嗎?”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支援和鼓勵,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和交往。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