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星看球
-
2 # 球道人
歐洲盃預選賽,德國主場2-4被荷蘭逆轉,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德國坐鎮主場被荷蘭攻入了4球。但這也是合理,畢竟德國處於換代期,而荷蘭處於冒升期,而且勒夫的戰術和用人老是出問題。
德國處於更新換代期,陣容架構多少顯得不太搭德國輝煌期,拿到了巴西世界盃的冠軍,而那一屆的德國,雖然一些在拜仁經歷過瓜迪奧拉的傳控,一些在多特蒙德經歷過克洛普的逼搶快攻,也有西甲踢球經歷的,但是總體上,已經經歷了勒夫多年的打造,剛好那一批球員整體成熟,戰術也是剛好,傳控和德國的快打結合得剛好。
但是巴西世界盃後,德國逐漸老化衰落,到了俄羅斯世界盃之前的聯合會杯,勒夫用一幫新人踢克洛普式逼搶快攻,結果拿了冠軍,但是在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上,勒夫卻選擇了更多老面孔的隊伍,踢的卻是控制,結果又慢又沒有太好的效果,結果恥辱地小組出局,之後,更加大面積地更新換代。但目前問題來了,戰術該怎樣安排,既捨棄不了老將,又要加入一堆新人,所以陣容架構不太搭,新人喜歡快上快下,而老隊員喜歡控制,而且逼搶的節奏和選擇不一樣。
這跟荷蘭已經有點戰術和陣容成型是很不一樣的。
勒夫還在嘗試各種新球員,為未來打基礎勒夫找了金特爾、塔、聚勒這樣的球員擔綱防線,再比比對面荷蘭的德里赫特、範迪克等等,都是歐冠頂級的防守球員,一比就知道荷蘭在防守反擊上有優勢,而德國坐鎮主場時,荷蘭反而表現得比主場還好,當德國領先時,荷蘭選擇一步步加強逼搶強度和快攻銳利度,而德國還沒有調整過來時,已經從領先變成落後。
德國的主力陣容還沒有穩定下來,但是勒夫也是備受責罵和壓力,選老隊員多了,不思進取,保守,選新隊員多了,憑什麼這樣表現的球員都能擠掉誰誰入選,像這場烏龍的約納坦·塔,也有球迷表示為何棄用了胡爾梅斯而選擇塔。
關鍵是,勒夫過去是按圖索驥,踢傳控和逼搶快攻結合,可以找來一堆成熟而頂級的球員,但目前你踢傳控,層層推進,找不齊一隊能踢的,踢逼搶快攻,除非你完全棄用老球員,全部用新人,但是這種冒險,也是很容易出事的。
而荷蘭,越來越自信,復興一步一步進行和反覆確認荷蘭的復興,源於阿賈克斯青訓的復興,加上利物浦等英超荷蘭球員的成熟,範迪克、德里赫特、德容的崛起,維納爾杜姆、德佩的成熟,歐洲國家聯賽打進決賽,已經是一大成功,科曼的戰術,也是非常適合荷蘭,類似利物浦克洛普剛來的時候的戰術,雖然中前場做組織的球員能力有限,但是透過逼搶快打去掩蓋,揚長避短,加強反擊中的速度和效率,而透過換人,透過調整高強度逼搶的範圍以及時間控制,來達到改變場上風格的目標,當需要防守反擊時,降低中前場逼搶強度,中後場注意防守轉換成進攻的出球處理,當需要更加進攻的時候,把德容更加前壓,中前場也逼搶起來,把場上控制球奪過來,壓制對手,佔據關鍵的空間,逼搶之後立刻打入禁區,形成破門,甚至是幾個球員先後搶點。
-
3 # 正能量體育
估計在開賽前,誰都不會預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賽後透過資料分析,其實雙方還是勢均力敵的,但我個人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處理上,荷蘭隊更優於德國隊:
在戰術安排上: 勒夫和科曼都不約而同使用三中衛體系和偽9戰術。在上半場,由於德容更偏重防守,布林德又常常前插助攻且回追速度慢,使得荷蘭隊鋒線得不到支援,左邊路空擋又很大,導致頻頻被德國隊利用並破門。但下半場荷蘭換上普勒佩爾加強防守,把德容解放出來,布林德後撤穩固後防,這樣荷蘭鋒線就活了。相反德國隊換上京多安和哈弗茨後進攻速度變慢了,總在後場傳導,對縱深利用不夠,並沒有給荷蘭隊形成持續壓制。在戰術運用上,勒夫相對科曼是太保守了。
在臨場應變上: 荷蘭隊換上普勒佩爾,實際上就是解放了德容,發揮他傳球和向前突破的能力,同時因為維納爾杜姆進攻和防守的能力都很強,無疑加強的荷蘭隊鋒的壓制力。勒夫把維爾納和羅伊斯換下,格納布里其實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根本打不起來,勒夫的這個換人其實是非常失敗的,因為京多安和哈弗茨向前傳威脅球能力還是不如前者。透過資料可以看出,全場荷蘭隊射門17次,射正9次,德國隊射門12次,射正5次,可見德國隊在前場的機會其實還是很少。在這個環節,勒夫的臨場指揮應變力存在質疑。
在核心球員能力上: 荷蘭和德國均採用三中衛的防守體系,但非常明顯範戴克和德里赫特的個人能力是更強於德國中衛。荷蘭後防更穩固,中前場才能放開的進攻,相比德國後防,其中兩個失球就是由於中衛失誤導致。克羅斯和基米希能力很強,但荷蘭快速進攻的壓制導致他們還是疲於防守,在進攻端基本失去作用。
縱觀整場比賽,我個人覺得荷蘭隊打得更簡單快速,科曼其實是在複製克洛普在利物浦的打法,除了高位逼搶外,對偽9戰術的理解也最到位,透過傳導及前鋒回撤拿球,把場地的寬度拉的很開,同時透過中場搶斷和前插,把德國隊防線打穿。從另一個層面,也可以清楚的看到,英超頂級的戰術打法,以及從英超出來的球員在各項綜合能力上是要更強於其他聯賽出來的球員,這其中包括範戴克和維納爾杜姆。
回覆列表
臺北時間9月7日凌晨,德國隊在歐洲盃預選賽的主場2:4不敵荷蘭隊。上半場,格納布里為德國隊首開紀錄,下半場費蘭基德容為荷蘭隊追平比分,隨後約納坦-塔烏龍的烏龍使得荷蘭隊完成了反超。儘管德利赫特禁區內的手球送點讓克羅斯利用點球為德國隊扳平了比分,但馬倫和維納爾杜姆很快再下兩城。最終荷蘭隊在客場完成了對德國隊的驚天大逆轉。
縱觀正常比賽,雙方其實各踢了半場好球。但在戰術調整上,科曼幾乎完勝勒夫。
上半場,德國隊針對布林德防守硬度不足和速度慢的軟肋不斷的打身後側反擊。羅伊斯、格納布里的速度優勢讓荷蘭隊的後防線非常吃力。遺憾的是,他們只利用格納布里的補射取得了一粒進球。而荷蘭隊儘管也獲得了幾次不錯的機會,但都被門將諾伊爾一一化解。
下半場,科曼改變了思路,將德容的位置前提,換下腳下技術粗糙的鄧弗里斯,以四前鋒的陣形跟德國隊搏命。而作為迴應,勒夫卻接連換下羅伊斯和維爾納,希望透過加強中場控制來限制荷蘭隊的進攻。事實證明,他高估了德國隊的防守能力,低估了荷蘭隊的進攻決心。後者利用巴貝爾、德佩、普羅梅斯的突破能力不斷的騷擾德國的三中衛,同時維納爾杜姆、布林德、德容紛紛位置前提進行持續支援。表面上重點進攻德國隊的兩個邊路,實則虛晃一槍,讓中路後插上的德容完成致命搶點。
反觀德國隊,沒有羅伊斯和維爾納的反擊速度點,一打反擊就找不到落球點,最後只能回傳,再回傳。想打攻堅戰,禁區內又沒有高中鋒。最後變得四不像。
點評:
德國隊整體實力在下降,這是事實。但真正的問題還是戰術思路太過僵化,需要換一換腦子。勒夫的執教思路已經陷入瓶頸,沒有打傳控的能力,卻痴迷與傳控足球無法自拔。如果不換掉他,德國隊的歐洲盃之旅恐怕很懸了。相比而言,荷蘭隊儘管陣容年輕,經驗上有許多不足,但全隊上下的戰術思想非常統一,三條線都有核心人物壓軸,臨危不亂。假以時日,橙色風暴將再次席捲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