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這個劇情出自《大明王朝1566》,當時的高翰文送軍需去胡宗憲處,胡宗憲建議高翰文主動請罪,只有這樣才能獲救,因此高翰文回到杭州後,急忙召見了海瑞。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胡宗憲的態度吧,其實胡宗憲已經知道嚴黨不保:

    一、

    剛打了勝仗的戚繼光軍營裡來了一位重量級官員,也就是胡宗憲,並且點名要見齊大柱。

    胡宗憲開門見山的表彰了齊大柱,說他立了大功,齊大柱客氣的說道,這都是應該的,結果胡宗憲點了題:

    “你們沒有吃朝廷的軍餉,談不上應該。”

    而齊大柱的邏輯是這樣的,胡部堂曾經救過他的命,也就是當初馬寧遠踏苗的時候,戚繼光奉胡宗憲之命帶走了軍隊,救了百姓。其次就是海瑞也救過他的命,這個很好理解,海瑞九死一生保下了齊大柱:

    “現在能為朝廷出點力,當然是應該的!”

    胡宗憲還是非常接地氣的,他告訴在場的各位,在老百姓的心中,所謂的朝廷,其實就是在場的這些當官的。馬寧遠、鄭泌昌、何茂才、楊金水代表朝廷,胡宗憲、戚繼光、海瑞、王用汲也代表朝廷。

    有些官員對他們有仇,他們就恨朝廷,有些官員對他們有恩,他們就報效朝廷,在他們心中根本沒有派系的概念,也不懂誰是宮裡的,誰是嚴黨,誰是清流……

    胡宗憲跟海瑞的配合還是比較默契的,當初海瑞讓齊大柱來參軍,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出發點就是救命,救齊大柱的命。只要他真正成為了士兵,參加了剿滅倭寇的行動,那麼他的罪過,最起碼在軍隊這邊是沒問題的。也正是這個舉動,才導致齊大柱在後來被舉報時,沒有成為替罪羊。

    胡宗憲不僅表揚的齊大柱,還把自己隨身攜帶的寶劍贈予了齊大柱:

    “我沒有什麼賞你的,就把這口劍送給你!”

    戚繼光還在惋惜,胡宗憲卻說自己帶著沒啥用處了,由此可見,這時候的胡宗憲已經料到了朝局走向,也明白嚴黨倒臺已經迫在眉睫,此時的他,顯然已經萌生了退意。

    二、

    而在杭州府,背鍋“二俠”相遇了,海瑞早早等在了杭州府,高翰文從胡宗憲處一回來,馬上倆人秘密談話:

    “剛鋒兄,不能留下墨跡,我慢慢背,你用心記便是了!”

    為什麼大家都說《大明王朝1566》是國內的頂級電視劇,這些細節完全可以提現,每一條線索絕不是孤零零存在的,基本上後面都有對照。

    高翰文當年科舉考試中了第三名,也就是探花,一般情況下能擔任探花的人,有兩個特點:

    一是文章必須寫得要好,也就文采好,可以出口成章,其次是長相一定要俊美,只有俊美的人才能稱得上探花郎。劇中的高翰文,自不必說,文采是大大的好,長相也是一表人才,不然芸娘怎麼會被他俘虜呢?

    當初沈一石對高翰文設下了“仙人跳”是迫不得已,在這之前,還是送了他一份大禮。之所以送這份禮,就是因為他看出了高翰文的才學,僅僅就《廣陵散》的見解,就猶如找到了知音,這才把他拉到了書房:

    “這些賬冊,連浙江巡撫也不能看!”

    隨後沈一石就給他念了一段賬冊,而所有的賬目都指向了一個人,那就是嘉靖帝,只不過當初的沈一石念給高翰文賬冊聽,其實是想從內心擊倒高翰文。讓他明白,他所謂的對抗,其實不是對抗浙江,而是皇帝!

    高翰文科舉第三名,記憶力自然不一般,由於他即將被押解送京,他迫不及待地要把這些內容背給海瑞聽: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趕織上等絲綢十萬匹,全數解送內廷織工局,嘉靖三十九年七月……注:無需向戶部入賬!”

    當聽到無需向戶部入賬這句話時,海瑞已經瞪圓了雙眼,不敢相信,詢問高翰文:

    “這些是你親眼看到的?”

    高翰文肯定的回答,這些都是在沈一石的賬本上看到的!

    三、

    隨後,高翰文又說了一條關鍵的賬目資訊:

    “嘉靖四十年二月……三月,又接司禮監轉上諭,將上年封存之十二萬匹絲綢,特解十萬匹火速押運北京,賞:裕王妃李候家。”

    為什麼這一條賬目單獨拎了出來?

    就是因為海瑞是裕王舉薦的,所以高翰文怕刺激到他,才挪到最後才說,想不到海瑞還是拍案而起了:

    “官場之貪墨,一切皆始於內廷!”

    也就是說,直到這時候,海瑞的思想才有所轉變,以前他一直認為貪墨的主要原因在於嚴黨,現在轉變到了內廷,等到了後期,才真正轉移到嘉靖帝身上。

    海瑞整個思想的轉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知道的越多,越覺得身上的擔子之重。

    高翰文見海瑞確實激動了,也給他下了一個任務:

    “剛鋒兄,你是裕王爺賞識的人,有朝一日整頓朝綱,整頓官場,你義不容辭啊!”

    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當初高翰文從京城到杭州赴任,相信也有很多人跟他說過同樣的話。只是此時此刻,自己已經無法再行抱負,只能把這種願望轉移到海瑞身上。

    一方面,海瑞是裕王的人,裕王登基之後,海瑞的權力會更加強大,到那時候,是完全有能力整頓朝綱的。另一方面,海瑞之所以能成為海瑞,就在於他的性格,換了別人,高翰文自然不會說這麼多話。

    其實他說這些話更像是心有不甘,自己一心辦事的反而得請罪,而真正有罪的卻逍遙法外,而前面跟胡宗憲講這些,胡宗憲意願不足,那麼只能把希望寄託到海瑞身上,他相信海瑞!

    而海瑞並沒有接這個話茬,而是突然沉下眼來:

    “你什麼時候去向錦衣衛請罪?”

    四、

    高翰文故作輕鬆的回答海瑞,告訴了這些事之後,就可以去請罪了。

    海瑞還是不緊不慢的問道:

    “胡部堂還跟你說了些什麼?”

    顯然,以海瑞對高翰文的瞭解,請罪之事必然不是高翰文自己的主意,自然有高人指點,再結合他剛從抗倭前線回來,自然是受到了胡宗憲的指點。

    問完了這句話,反而讓高翰文感慨一番:

    “胡部堂說我不是做官的人,我現在更加相信了,剛鋒兄,我也深知,大明王朝的官員,只有你和胡部堂這樣的人,才堪勝任。”

    他這一感慨,弄得海瑞也開始感慨了,說著自己也不是做官的人,只想對得起天地良心,等到不能爭的那一天,只能回家,獨善其身。

    高翰文尷尬的笑笑,講到自己以後要去找海瑞,海瑞極力表明他們倆愛好不同的,但也表明,如果真來了,酒肉還是有的。

    隨後海瑞準備告辭:

    “我就不送你了,到了京師,什麼話也不要說,只有沉默,才能出獄!”

    很多人都覺得海瑞這人比較剛,喜歡直來直往,智商很高,情商略低,其實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來,海瑞其實是雙商都高,他也完全懂官場上那一套,只不過會用而不用。

    後來的高翰文經商了,海瑞也辭官了,不知道《大明王朝1587》中會不會有倆人再次談話的劇情,到那時,又會是怎麼一副場景呢?

    而海瑞跟高翰文這番對話,也埋下了後來海瑞要彈劾嘉靖帝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越長越大,終於一發不可收拾。

    至於為什麼說高翰文一句話不說反而能出獄,這個問題,非本問答所問,以後再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女兒被西華師大數學專業錄取了,就業前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