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場小妖精
-
2 # 留名何益
呵呵,恭喜你從‘’鐵‘’廠來到了‘’鋼‘’廠。
滿滿的理論基礎進入職場,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鍛造機會,是一個長期‘’鍊鋼‘’的過程;不論有多高的理論水品,進入實戰靠的是勤奮、悟性;記住了‘’結構力學‘’,也不要忘了‘’桁架‘’的結構。課堂上的‘’建築結構力學‘’往往與現實的‘’桁架‘’聯絡分析,弄懂了‘’桁架‘’的結構與力的傳遞及支座的聯絡,去現場一定是一個生動的課堂。
在施工現場,不需費神,多看多觀察,那些指導施工的技術員們是很好的老師,有經驗的工人師傅在操作時的每個過程都是學習的例項,不要小看工人師傅,他們在長期的施工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相當豐富;已經把高深的理論形化於實踐之中,儘管有些人‘’知識淺薄‘’,證明了知識源於實踐。
結構設計師已經把結構的計算及構件的佈置畫在圖上;包括了支座、一根鋼筋的大小(規格與數量)、跨度佈置、樑柱的截面、樓板的厚度;學習的過程就是去驗證這些設計的合理性以及實用性。現代建築的‘’潛規測‘’也有,相信結構的安全性,也要知道設計時增大的保險係數,這個是心授,難以言傳。
知識的高低決定地位佈局,實踐經驗決定知識強度,若想三尺竿頭更進一步,總工程師是專案技術的靈魂,更是好老師;最高境界是拿上圖紙能找到圖紙上的錯漏,並有充分證據說明之。知識無止境,虛心使人進步,長期的經驗積累,時間是最好的‘’檢測器‘’。
-
3 # 領航員2018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當然是通讀所有書籍,掌握所有知識,在找個好師傅帶你,這樣對規範也能加深理解。不過在時間和條件不允許情況下,可以考慮循序漸進,透過看規範來達到速成的效果。
-
4 # 溪風碧水
首先,建築行業大概分為:開發商(甲方),設計院(設計圖紙),施工方(拿到圖紙施工),監理(監督現場施工),造價預算(專案核算成本)等,結構工程師一般指的就是設計院裡面的一個工種;
其次,聊聊設計院。設計院裡面大致分為:建築設計師(分方案和施工圖設計),結構工程師(方案和施工圖正常不再分部門),水、暖、電工程師(三個專業),當然還有園林景觀、室內及室外裝潢(不是正常理解的裝潢公司)、彩圖等
接下來具體聊聊結構工程師。結構工程師,涉及的方向有:BIM、混凝土、鋼結構、幕牆等,這只是常見的土建這塊的結構工程師,當然道路、橋樑、軌道等專業領域又有所不同。我這裡具體說說土建這塊的結構工程師。
以下為土建結構工程師的新手學習步驟,(純屬個人看法,僅供參考,不足之處還希望多批評指正):
第一步:找準自己的方向,具體做哪個方向要有個數,不要想著每個都學會,那我只能說,很難把每個方向都學的很精。我個人建議是可以先學習混凝土的設計,然後由混凝土延伸到人防設計或者基坑設計,畢竟現在混凝土結構會的人太多,透過混凝土延伸到人防和基坑,那就不一樣了。就此,我先說下混凝土設計相關的吧。鋼筋混凝土設計,常規的結構體系有:框架、少牆框架、框剪、純剪力牆、框筒結構。大學的的三大力學知識其實很重要,特別是結構力學,對於彎矩,剪力等計算用到的很多,有經驗的結構工程師都是透過大量手算和實際工程,而總結出經驗的。初步學習,可以先從構件的配筋入手,比如先學習樓梯的圖紙如何表達(多看看設計院圖紙以及一本書《樓梯、雨棚設計》具體名字忘了,是東南大學出版的,裡面有詳細的手算過程,等熟練了,可以用一些小軟體,如Morgain、理正工具箱計算樓梯配筋),然後就是學習畫梁配筋圖、板配筋圖、柱配筋圖、剪力牆配筋圖(說白了就是模型計算出來的配筋結果配鋼筋),再然後學習基礎的配筋以及底板的配筋。配筋圖結束後,就是構件(如牆身大樣、雨棚大樣等的配筋);配筋都會了之後(這只是繪圖員的工作,還不是一名合格的結構設計師),就要學習建模,建模常用軟體:PKPM,YJK這兩款,軟體的學習可以上網搜尋,如土木之家、土木工程網、淘寶搜尋軟體學習影片都可以解決,軟體裡面的引數就要結合規範來理解設定了。一個合格的設計師,是拿到一個專案,確定好結構形式,再建模,再畫施工圖。具體的每一步如何執行需要結合自己和公司情況而定。等常規的一些鋼混結構(如:學校、住宅、公寓、商業、CBD)等都能獨立完成後,可以學習普通地庫設計,轉而進行人防設計,同時可以學習基坑設計,這些由於市場上會的人相對於鋼混的就要少得多,那你就有市場了。
對於鋼結構,常規的有:排架結構、桁架結構、網架結構等,有興趣向這個方向發現也可以的,鋼結構的市場也很大;
對於幕牆,可以帶著學習學習,無非就是玻璃幕牆、鋁架等,學習難度不大;
對於加固,目前市場還沒完全開啟,等老樓越來越多,加固市場就會完全開啟,目前加固更多的是主體結構由於施工、後期功能修改等的改變而加固;
最後我總結下結構工程師新手的學習思路:
1.基礎知識:大學課本主要把三大力學(特別是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設計原理上冊、中冊(下冊是針對道橋的)、鋼結構設計原理上下冊、基礎設計、地基處理等課本熟悉;對於課外的書籍,推薦新手幾本:PKPM或者YJK說明書(建模軟體說明書,或者網上的PKPM建築結構設計從入門到精通等)、建築結構設計快速入門、手把手教你結構設計都是比較適合的;
2.規範:混凝土規範、高規、荷載規範、基礎規範、抗震規範等,要把裡面的關於構件,如梁、板、柱、剪力牆等設計要求的內容熟悉,至於規範裡面的計算公式之類的暫時不需要看,可能也看不懂;
3.網上找一些建模的影片看看,最起碼知道如何建立模型,引數如何選取;等施工圖都學會了,再返過來,詳細學習模型的建立;
4.學習構件的繪圖,如:樓梯、節點大樣、梁板柱配筋圖、剪力牆配筋圖、基礎圖、底板圖等,按照順序都能畫好畫對;
5.學習結構方案佈置,一個專案拿到手,柱子放哪裡,剪力牆如何佈置等,都是結構工程師前期需要考慮的;
6.透過大量工程學習總結,最終,可以做到拿到一個專案,從結構方案到所有施工圖都可以一個人解決;
7.學習普通地下室設計,再轉人防地下室,再學習基坑設計等
8.個人提醒,如若在設計院沒人帶沒人教,自己學習是很困難的,可以考慮在網上報名學習,類似影片班的,由於花費比較大,才步入社會的學生不一定可以承擔的起,還有就是這些學習班上課內容很快,有跳躍性,才工作的學生接受的速度可能跟不上,個人建議,工作一年半載之後再考慮
-
5 # 郭氏智造
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建議如下:
首先把自己的大學生自尊心掉在塵埃裡,找一個建築公司或者開發企業,自帶生活費,學習跟班,尤其是針對對工程部技術負責人。當然最好的平臺是建築設計院做結構的主任設計師平臺;
其次想方設法,不辭辛勞,到工地上去,把結構圖紙和工地現場進行諮詢對照,不恥下問。
第三,欣賞聽取開發商老闆對結構設計的經濟上的要求,只有花最少的錢做利益最大化的結構設計,開發商做的整個產品能夠賣出去,錢收得回來,你的設計勞動才能得到體現,你的設計費才能夠收回來,你的工作價值才能得到體現。
總之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高溫日曬雨淋,熬得住徹夜加班 ,頂得住老闆和甲方的斥責和,無休止的最佳化修改圖紙,你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成長為合格的結構設計人員!沒有別的投機取巧的輕鬆途徑,你也無可迴避這些客觀因素與現當今房地產非常困難時期的壓力,否則趁早改行!
-
6 # 西嶺過客
首先,建議你先到設計院工作,因為在這裡,你才能找到有水平,有實際經驗的設計師。同時,你也可以與其他專業有一些聯絡,可以瞭解並積累比較全面的知識(包括結構,建築,基坑,給排水,暖通,消防等)。工作一段時間以後,對整個工程設計比較熟悉以後,再考慮幹什麼。
建議多看看專案案例,尤其是關注建築的平面佈局,外輪廓。大門朝向,總平佈局,建築風格,房間佈局,環境綠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結構必須有比較多的實踐經驗,相同的建築,不同的結構,對造價影響是最大的。每個設計院,都有結構方面的高手,所以,你在設計院工作時,必須去接近他,向他學習,這就是真本事。
建築方面,你必須首先去熟讀國家規範,比如消防,建設指標等,這是設計的重要依據。客戶主要關注的是總平佈局,房間格局,戶型,環境,造價。
以結構作為你的強項,再全面學透建築,設計規範,並基本熟悉其他專業的基本情況,就可以了,以後會更多的接觸客戶,客戶對設計的要求是多變的,也必須學會與顧客打交道。
回覆列表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我不知道什麼建築結構,我是文科專業,但我覺得,出入職場新人學習大致都是一樣的。
首先,你要熟悉職場,你身邊的同事,然後利用公司提供的培訓去學習。
當然,公司的培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你要與你的同事處好關係,新人入職,在職場中一般都是被使喚的,那麼你就力所能及的為一些前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與前輩們友好相處,從前輩們身上學習,因為所有的培訓再多也都是理論知識,而你公司的那些前輩是真真切切的實踐,實踐經驗絕對是能讓你快速上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