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開心果93869
-
2 # 漢史鉤沉
滿族對於清朝認可度最高,畢竟清朝時女真和滿人建立的基業,無論後世評價如何,我們都不能否認清朝是一個大一統王朝的事實。蒙古族對清朝認可度也是非常高的,這要歸功於滿族實行的一項長期國策“蒙滿聯姻”。雙方決不是單純的政治聯姻,皇太極之後大量皇族迎娶蒙古貴族女子,最出名的就是孝莊皇后,雙方形成了獨特的政治體系,蒙古人享有的特權並不少。
滿族更不用說了,最初明朝在遼東的軍事行為,深深壓迫著這個黑山白水間的漁獵民族。拋開個人感情因素來看,戰爭是殘酷的,對於戰爭雙方的子民來說都是殘酷的。這是兩個種族之間為了爭取生存權力,而進行的殊死搏鬥。努爾哈赤帶領他們完成統一,取得立足之本;皇太極帶領他們挫敗明軍主力,對大明京師形成了實質性威脅;順治帶領他們入關,建立了國祚二百六十年的大清。這是一個民族的英雄,一個敢愛敢恨的民族賴以生存的脊樑。
在兩百多年的統治中,滿族、女真、蒙古等族漸漸融入中原政權,他們儲存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和語言文字,但他們也漸漸適應了中原主流文化思想。“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的不同塑造了一個個不同的民族,所以中原適宜人類居住的東亞季風區可以包容一個個民族,原因就在於可以提供適宜大多數人居住的生活環境。
-
3 # 蘑菇雅說
先來看看清朝時期吧
從努爾哈赤開始,為了穩定大後方,他集中精力進攻明朝,高興地娶了蒙古公主為妻。到皇太極,皇太極已經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與蒙古女人聯姻上。他的一半枷鎖是蒙古族王公貴族女性。不僅如此,清代皇室還將公主嫁給了蒙古王公貴族。因此,幾乎所有的清朝公主都要嫁到蒙古的草原上。由於這種方式,蒙古與清朝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血緣關係,滿族蒙古家族也得到了徹底的改善和實施,清代也很容易解決蒙古的問題。
再來看看清朝之前後金是怎麼對待的?您以為滿族與蒙古族真的一直以來關係都這麼好嗎?如果你這麼認為,那麼你就錯了。蒙古的最後一位皇帝利膈丹就是跟滿族打仗敗走以後病死的。那時候滿族在關外剛剛崛起,全方面效仿蒙古族,而且收買蒙古族科爾沁部的王公們建立了聯盟關係,在跟科爾沁部聯合打了利膈丹皇帝,最後整個蒙古都歸順了滿族。
滿清政權的奠基者努爾哈赤為了緩和滿蒙矛盾,確立了“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分封以制其力,崇釋以制其生”的三大國策,開始採取與蒙古部落政治聯姻的措施,逐步分化、收服蒙古各部。最終像上文一樣聯姻,封王,鞏固了統治。
-
4 # 使用者67724358697
事實情況是,平常看法。
進步青年與漢族一樣,甚至更優秀。
代表人物:烏靜彬、傅玉芳。
-
5 # 東方評史
這個問題多少有點不合時宜,因為我是一個漢人,完全無法去揣摩蒙古人是如何看待滿清王朝的。
在歷史上這兩個民族是有通婚風俗的,而且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八里橋時,蒙古的鐵帽子親王僧格林沁還親率蒙古鐵騎浴血奮戰。
從這一個層面上去分析的話,蒙古族應該對於大清王朝是沒有惡感的。
假如說建州女真組的先人是兩宋時期的女真金國的話,這兩個民族的淵源就大了去了。
先是在女真金人強盛時期打壓過蒙古各草原部落,再然後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之後又滅了金國。
隨後過了幾百年以後,在清康熙年間滿人和漢人聯手又統一了蒙古草原,自此以後蒙古草原又成為大清帝國的一部分。
其實這兩個民族有著非常近似的歷史淵源,蒙古為單純的遊牧民族,而女真金人也好、還是建州女真也好,一半是遊牧生活,而另一半是過著漁獵生活,在生活習俗方面有著諸多的相似。
撇開曾經的歷史恩怨暫且不談,單說當外敵入侵時兩個民族能夠聯起手來共同禦敵保國,說明他們的心是在一起的,同時也都是兄弟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裡的五十六個成員之一。
-
6 # 我淡如菊
蒙古國教科書對滿清的評價是這樣:“滿洲人用武力霸佔了我們美麗的草原,在我們實行和親政策(漠南蒙古把博爾濟吉特氏公主嫁給皇太極)之後仍然背信棄義,入侵中國,對我們進行分化瓦解,進行人口控制,禁止自由遷徙,實行奴化教育,讓我們永世做奴才。”
滿清對待蒙古族打的是一套組合拳。一、封官,賞賜金銀財寶。二、滿蒙聯姻。這與漢唐時期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和親政策不一樣。滿清實行的是滿族皇族、貴族娶蒙古族的女人,自己的女兒嫁給蒙古貴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三、引入黃教。在蒙古草原建立大量喇嘛廟,劃定區域放牧,限制了蒙古族的自由移動。同時由於有了寺廟,牧民也不好意思到處亂跑,只能圍著自己信仰的喇嘛廟打轉轉。四、實行減丁政策限制人口發展,每一戶只許留一個男孩結婚生子,其餘男孩都得去當和尚。五、不服的有想法的就堅決鎮壓,使用鐵血手段。像林丹、葛爾丹、準噶爾這些大汗就是倒在八旗的鐵蹄下,在地圖上僅僅留下了一個準噶爾盆地這個地名和香妃這位美麗女子的傳說。
在清朝,滿蒙一家親,滿族當皇帝,蒙古當王爺,這兩族過得也是有滋有味的。可是經過三百多年到滿清滅亡後再看,漢族人口增加了兩倍,而曾經強大到令全世界發抖的蒙古族又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人口也只剩區區幾百萬,徹底失去了在現代及可看到的未來有所作為的本錢,所以蒙人更恨滿人。
至於滿族,入關後過了幾百年舒服日子,曾經彪悍的八旗兵成了遛鳥鬥蛐蛐的紈絝子弟。清朝滅亡時,滿族紛紛改漢姓,現在的滿人沒幾個會認真思索滿清入關給中國帶來多大的文明倒退,倒是有幾個沒事幹的茶餘飯後還嘮嘮大清復國的事。
-
7 # 翠鳥呢外套
哪個時代的族群都是分平民,貴族,和富人,窮人的。貴族,體制內的,當然希望文死諫,武死戰。百姓何辜?誰來都要交稅,滿人也是,沒當兵的也要交稅,當兵的要交命。
以命換餉銀,別想的那麼浪漫,那是一個家庭的生離死別。
時代的塵埃,落在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中國統治原則一向都是外儒內法。中國的皇帝彪炳自己最有德行,行宮所在叫承德。可是細尋思,他們的德從何說起?就是一群殺人搶劫的強盜。
對於統治自己的強盜,平民只是無奈的委曲求全。希望的是,統治者能念在還要長期盤剝的份上,留給他們一些苟活的空間。
滿族的平民何嘗不是呢?
蒙族更悲慘一些,草原上的窮苦牧民,活的和奴隸差不多,沒有多少農業,也不好稱之為農奴,該叫依附牧民吧。
我想回答題主的是,不要分什麼民族。貴族眼裡的清朝,是自己的靠山,利益一致時,要不顧生死的去維護。即便是漢人,也是這樣。
滿人平民眼裡,只有扮鬼裝神的佐領,蒙古人平民眼裡呢?就是作威作福的王爺,貝勒。
這麼說來,清朝中期以後,中原農民幸福多了,起碼有了幾絲自由的感受。
回覆列表
本人滿族人。
個人覺得,清朝前期是滿族人奮鬥、逆襲的過程。當時,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死於明軍攻城的炮火中。他為了報仇,也是為了滿族人能擁有光明的未來。他經過12次大型戰役,統一了東北。雖說是他家的親戚王呆和其兒子阿臺主動進攻了明朝遼東首府遼陽,也襲殺了一部分明軍。明軍為了消除後患,攻打了他當時生活的赫圖阿拉城。但是,自己的親人被別人害死,換作誰都會悲憤,都會想辦法報仇。
清朝中期是滿族人維護國家統一和維護自身利益的過程。康熙皇帝文韜武略又勤於學習。但是,由於是少數民族。其危機感有餘而安全感不足。民族自信感有餘而國家歸屬感不足。所以難免有些自大。在加上沙俄屢次進犯清朝邊境。統治者更是惶恐不安。一方面,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邊疆出現戰亂。另一方面,他們也擔心漢族與國外勢力勾結,不利於其統治根基的穩定也不利於國家的和平統一。所以,在當時的他們看來,“閉關鎖國”是最保險的方法。
清朝後期比較打臉。統治者跟世界脫節。而且他們在選擇接班人時,也不夠理性。道光帝在選擇接班人時,完全感情用事。他選擇了只會在自己日薄西山時大哭,裝作很孝順的奕佇(咸豐帝),而沒有選擇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的奕昕。而咸豐帝在關鍵時刻也確實軟弱無能。只知道大哭。身體也不好。
總之,對於滿族自身來說,清朝是逆襲的過程,也是自我能力和地位提升的時間。但是,作為一個統治者,佔據著天下的大部分資源。你要更多的考慮國家和人民。而不僅僅是自身或者家族的利益。權力和地位不僅是面子上的榮耀、身份的象徵,更應該是超乎常人的責任和擔當!其實,統治者既是創業者,也是打工者。為國家創業,為人民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