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yuuku119
-
2 # 超超9918
只能告訴你與滿族人有關係 不但再閔 還有岳飛 狄青 霍去病 衛青 凡打擊過外族人入侵的 說不定那天都是歷史罪人
-
3 # 王魁kevin
關於經常被稱讚的“武悼天王”與他的《殺胡令》,個人並不否定。
簡單說下背景。西晉王朝末期因為八王之亂,做大了北方胡人勢力。他們南下中原幾乎給漢人政權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而由於建國初期司馬炎對國策制定有根本性的錯誤,導致藩王做大,手握重兵,相互爭權;而地方几乎沒有自發組織武裝勢力對抗侵略者的能力,司馬炎本質上等於把自己給綁了起來。而後西晉被劉聰的漢趙滅亡,黃河下游流域漢人為了自保,自發組織所謂“乞活軍”。這支勢力是除幽州王浚、晉陽劉琨(還有個藩王,忘了叫什麼了)之外,一支活動在長江以北活動的漢人部隊。這支部隊沒有大本營,沒有固定首領。而他爹冉良原來也是乞活軍的一員。在石勒從屬漢趙時期,與乞活軍交戰,被俘。石勒見冉良作戰勇猛,便讓大哥的兒子石虎收為養子,改名石瞻。而冉閔,本名是石閔。在石勒建立後趙,與慕容鮮卑作戰時漸露頭角。
後趙在石勒死後,殘暴的石虎發動宮廷政變,把石勒的幾個兒子全部殺死後自立為帝。然而石虎殘暴不仁,兒子也跟他一樣,接二連三的反叛。心灰意冷的石虎冊立自己最小的兒子石世為太子。石虎死後,朝廷內外不想受孤兒寡母節制,遂發動叛亂。石閔跟著石遵叛亂成功,但是沒有封爵,覺得自己好歹也是石虎的孫子,沒得到自己想要的地位,反而因為手握重兵被提防。不甘心的情況下,石閔最終自立,並且恢復自己本姓冉,表示決裂。隨後因為後趙妄圖糾結羌人姚弋仲、氐人蒲洪等剿滅冉閔,故冉閔憤而頒佈《殺胡令》。
隨後,冉閔在手下勸進下,自立為帝,國號魏,史稱冉魏。然而《殺胡令》頒佈之後,冉閔四面樹敵,無論是羯人後趙,還是羌人姚弋仲,氐人蒲洪,還有各部鮮卑都與他對立。並且因為稱帝,等於無視正統,也被東晉所敵視。最終在圍剿下,雖然作戰英勇,勝多敗少,但是越打實力越弱,最終被慕容鮮卑部大將慕容恪擊敗,被殺。
冉閔的生活環境和整個歷程大概就是這樣。至於為什麼歷史書上並沒有對他有過解讀,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政治原因。大家都知道,不止是冉閔,整個五胡亂華,歷史書上都沒有過多的描繪。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匈奴,鮮卑,羌,羯,氐,也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成了中國56個民族的一部分,而中國現階段的民族政策,對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有些投鼠忌器,實在是不好大書特書。
第二,文化原因。如我上面所說,冉閔在大爭之世雖然如英雄一樣自立,但是卻等於否定漢人政權的大一統性。相比而言,西晉末年的劉琨,東晉的祖逖,包括之前的苟煕等忠於漢人政權的名將,冉閔無論是政治上還是文化上都不具備被大書特書的條件。
第三,人品原因。上面也有,冉閔在頒佈《殺胡令》之前,曾經是後趙猛將。反叛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也不是為了什麼崇高遠大的理想。無論什麼時期,都不太符合價值觀。
說來也是矛盾,冉閔知道自己是漢人,卻還是給石虎當了幹孫子;老老實實的做個忠君的名將,卻又幹起了反叛的事;反叛之後想起自己是漢人,沒有回東晉朝廷,反而自立為帝;頒佈《殺胡令》,給自己招了各種敵人,結果想起來回頭找東晉幫忙。這麼看來,冉閔簡直就是個矛盾體。
當然,東晉時期處於亂世,自然也是英雄輩出的年代。冉閔的確是一個英勇的戰將,從他對抗號稱“十六國第一猛將”的慕容恪仍然是不落下風,作戰力強到可怕;但是,他卻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缺乏作為帝王的遠見卓識。李農勸他退位求東晉援助以自保他不聽;要親自出外籌糧,被李農勸阻也不顧。莽夫的性格也給他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所以,個人認為,冉閔是個亂世梟雄、弄潮兒,是個真性情的漢子,也是個獨夫、莽夫。也做了很多錯事,不是一個《殺胡令》就能洗白他全部的。所以,歷史書上沒有對他有什麼描繪,我認為純屬正常。大家知道曾經有這麼個猛將就好,至於地位嘛,我認為比劉琨祖逖這哥倆差遠了。劉琨在晉陽,被胡人勢力重重包圍的情況下,靠著幾千人愣是紮根呆了九年,和釘子一樣插在後趙石勒的旁邊;祖逖更是在東晉朝廷不想北伐的時候力主北伐,司馬睿只給他千人的給養,結果祖逖硬是收服了黃河南岸大部分地區。聞雞起舞的兩個主角,無論是人品還是戰績都不遜與冉閔,人格上更為高大。
一首詩結尾吧:
古人做事無鉅細
寂寞豪華皆有意
書生輕議冢中人
冢中笑爾書生氣
-
4 # 史趣
冉閔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這種爭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讚頌者認為,冉閔勇武善戰,拯救漢民族於危難之中。要不是冉閔,漢人很有可能就被“胡人”殺光了。冉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甚至是被遺忘的民族英雄。
批判者認為,冉閔凶徒逆儔,淫酷屠戮,無復人理,不僅是無惡不作的亂世軍閥,還是兇殘的冷血屠夫。
在讚頌與批判中間,人們很難找到一箇中立的意見。可見,人們對冉閔的爭議之深。
爭議歸爭議。冉閔被遺忘了千年,在網路普及尤其是自媒體時代,人們的表達方式相對自由,冉閔突然之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當然這種關注,正面居多,鳴不平者居多,更有別於傳統看法。
冉閔是十六國時期人,他的身份比較特殊。冉閔的父親是冉良,早年跟隨陳午投靠乞活軍。後來,後趙明帝石勒擊敗陳午,俘獲年僅12歲的冉良,冉良由此成為石虎的養子。如此一來,後來出生的冉閔便成了後趙武帝石虎的養孫。
後趙是羯族統治下的政權,寫滿了動亂、荒淫、無道等特徵。正因為這樣,後趙皇室諸子為爭帝位互相殘殺。石勒死後,從子石虎篡位;石虎卒後,其子石世即位,石世在位僅一月,就被石世異母兄石遵殺死。不久,石遵又被石虎第三子石鑑殺死。石鑑最後得位。
諸子互相殘殺,冉閔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石鑑得位之時,冉閔坐大攬權,並屠殺石氏子孫及羯胡。在這一過程中,有一種說法流傳很廣,說冉閔頒佈了《殺胡令》,部分內容如下:
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我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當然《殺胡令》本身也很有爭議。我們姑且真假不論,當時北方漢民於水火之中,此令一出,群響鹹集,呼聲很高,不久數百萬在青、幽、幷州的胡人遭到攻殺,幾近滅絕。這也是冉閔後來飽受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
屠胡滅石,冉閔此後的做法也不給後世認可。永興元年(350年),冉閔即位稱帝,建立冉魏。冉魏政權在歷史上只是曇花一現,兩年後前燕慕容儁勢力漸盛,南下冀州,攻入鄴城,冉閔兵敗被俘。冉魏由此滅亡。
冉閔殺胡,有人懷疑他出於私利,無非煽動一種情緒;自立為皇帝,於晉朝而論更為視為“亂臣賊子”,更不會被掌握史書話語權的文人士大夫認可。所以,冉閔及其他的冉魏政權,在歷史上只是曇花一現,在備受質疑中很快落下帷幕。有關冉閔和冉魏的故事只能深藏曆史一角,如果不用心發掘,自然不會知曉。
回覆列表
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到隋朝接近三百多年,中間戰亂頻繁,年代跨度過大,名族之間相互屠殺,對人類文明後人貢獻意義不大,史記過少,所以名氣過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