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哈哈哈

    1.婆媳矛盾

    一個家庭,婆婆作為媳婦的長輩,挑三揀四是很常見的事,總覺得兒媳婦不合自己的意,現代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古代更是難。

    2.珍妃太高調

    珍妃本就性格活潑開朗,又生得一張好看臉,伶牙俐齒,光緒又一直賞賜恩寵她,可珍妃也不會掩飾,有次珍妃還把光緒賞給她的珍珠旗袍穿出來得瑟。

    慈禧發現後,大發雷霆,要知道這件旗袍是用珍珠和翡翠製成的,最後被人脫掉旗袍不說,還被打了一頓,滅其威風。

    3.珍妃賣官惹惱慈禧

    據說珍妃在用錢方面很沒有規劃,也不節儉,很多時候手裡都沒有錢,之後就開始賣官聚斂財富,慈禧本就愛權勢又專制,她本來就很討厭別人利用權勢辦事。

    而珍妃又是後宮女人,她覺得珍妃在挑戰自己的底線,所以直接給珍妃扣了一頂“干預朝政”的帽子,也因此更加痛恨珍妃。

    4.政治思想理念對立

    慈禧的理念從來都是守舊,思想保守,希望按照老規矩辦事。而已經長大的光緒,想要學習西方,做出改變,於是推出維新變法,珍妃是一個思想超前,走潮流的女人。

    在維新變法這件事上,珍妃是站在光緒這邊的,不僅在精神上十分支援光緒,還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因此也就變成了慈禧的對頭。

    珍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光緒皇帝妃子,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後因獲罪於慈禧而被投井殺害。

    在中國五千年的漫長曆史中,珍妃是唯一一個接受西方思想,敢於和宮廷封建禮教相抗衡,擁有過人的膽識和意志的嬪妃。她生性耿直,不會討好權貴,不喜歡宮廷中的種種規矩。

    5.珍妃喜歡西方的照相術已讓慈禧有所不滿,又無視宮中禮儀,有時與慈禧太后的意見產生分歧,竟敢當面頂撞。並且珍妃的得寵導致了慈禧太后侄女隆裕皇后的失寵,這使慈禧和珍妃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 2 # 四季文史

    為什麼慈禧太后不喜歡皇帝的珍妃娘娘,還要命人殺了她?

    因為慈禧太后霸道獨裁,非常不喜歡珍妃,而力挺皇后也就是自己的親侄女隆裕皇后。

    一、慈禧為光緒娶後納妃。

    光緒帝十五年,慈禧太后為光緒娶了一後兩妃。皇后即隆裕皇后,她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兩妃即珍妃和瑾妃。

    慈禧在光緒稱帝的時候,垂簾聽政、獨斷專權、權傾朝野,朝廷上下沒有人敢對她說半個不字。她把自己的親侄女嫁給光緒,目的很明確,文武百官不敢言語,光緒自己也不敢有異議,光緒心裡清楚,這是政治迫使,豈是婚姻家事呢。他心裡頓時有不詳的預兆。

    二、慈禧權傾朝野,專權獨斷。

    光緒的預判是正確的,他清楚,慈禧之所以將親戚嫁給自己,就是等於把間諜安插在自己的身邊。作為皇后,枕邊人,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盡被慈禧掌握。可見慈禧的專斷蠻橫。

    誇張一點說,作為傀儡的光緒,在慈禧的手下翻不起浪花,任由慈禧擺佈,並不敢多言多語。所以,光緒就很不喜歡跟皇后獨處,相反,他就比較喜歡走近珍妃,這很讓隆裕皇后不爽。

    珍妃此人聰明伶俐,而且學過西學,有一些先進思想,光緒就喜歡聽珍妃講一些新鮮玩意,久而久之,這一切也被皇后傳到慈禧耳朵裡,那還得了,珍妃豈不知自己的性命恐不保矣。

    三、宮廷生存秘籍。

    時值八國聯軍侵入清王朝。在慈禧逃亡西安的過程中,還不忘將珍妃處死,而且是落井而亡,可見慈禧作為一個女人的心狠手辣。

    珍妃是光緒在宮中甚得歡喜的女人,然而她一生悲慘,得罪了慈禧,也就意味著死亡。也許她知道宮廷是非多,但她也許並不清楚,在清王朝慈禧的天下,深宮竟然隱藏著如此多的腥風血雨,當危及自己性命的時候,已然為時已晚。

    一入深宮裡,無由得見春。可能珍妃還是不知道,如何保全自己的一條小命,才是踏入深宮大院的第一課,未待研究,命卻歸西了。

  • 3 # 謙語謙尋

    慈禧急匆匆逃命前還不忘弄死珍妃,她有三個目的:第一是維護封建禮教立牌坊、第二怕新思潮運動、第三齣於女人的嫉妒。

    關於珍妃,《國聞備乘》有記載“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尤寵愛之”。光緒也是一個力求上進的皇帝,他變法珍妃是非常支援他的,願意他做一代明君。他們之間的感情真正是“三觀相同、情投意合”,柔情蜜意溢於言表,這在當時是被世俗不容的,古人對男女的情感表達,超出閨房之外會被人所不恥,所以說珍妃和光緒兩人是封建制度下的社會異類,也正是這些招來的殺身之禍。

    第一點,她要兒媳婦樹立一個貞節烈女的牌坊,給窮途末路的大清保留最後一點顏面,畢竟珍妃是兒子光緒帝最寵愛的女人,她的一舉一動都是大清的臉面。她怕自己走後珍妃做出什麼有違封建理教的事。

    第二點,光緒皇帝支援的“戊戌變法”最終失敗,但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變”的好處,想對君主專制進行改革做個明君,無奈夢想被慈禧一個個粉碎。鬱鬱寡歡之際,他最愛的珍妃就成了傾訴物件。珍妃在光緒影響下,變得更樂於接受新事物新變化,願意和最愛的人一起改變世界。但這恰恰就是慈禧最怕的!這完全是對慈禧所代表的封建統治的赤裸挑釁,這不是趕她下臺?!兒子如此她快要被氣吐血,兒媳一個不知天高地厚後的女人竟然敢在背後附和支援他、蠱惑他,完全是“罪當誅九族也”。作為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兒子兒媳這麼做絕對是誅心謀反殺她,更何況這兒又不是她生的,所以無論是光緒還是珍妃,最後都在她手裡變成了怨鬼,真狠啊!

    第三點,慈禧的一生除了光明正大體會過咸豐皇帝的愛意,剩下的時間都用來爭權奪利,最後到達巔峰發現自己“孤獨求敗”,男人女人不男不女的人,都不敢親易接近她一個守了多年寡又心理不平衡的寡婦,所以她最見不得的就是卿卿我我,自己缺失的就絕不容許他人擁有——哪怕是兒子也不行,否則就是不忠不孝!

    出於這幾點,換做你是慈禧,要不要弄死珍妃?哎,可憐的珍妃啊,井口那麼小被強塞進去還有多絕望!

  • 4 # 半旅

    慈禧太后殺害珍妃的原因有四個:

    1.珍妃獨受皇帝的恩寵,將慈禧的親侄女隆裕皇后冷落在一旁,也打破了慈禧意圖完全控制光緒的計策;

    2.珍妃以權賣官,在慈禧統治時期,沒有人敢以權謀私,就連自己的親戚在宮中也要恪守規定,不敢惹是生非,但這珍妃仗著皇帝對自己的寵幸,指使自己的父親在外賣官斂財,從而引發朝中官員的諸多爭議,慈禧為了平息眾怒,自然是要想辦法給個交代的;

    3.珍妃意圖攝政,侵犯慈禧太后的威嚴;

    4.珍妃性格高傲,一點也不尊重慈禧,從小受著新思想新文化長大的珍妃,十分瞧不起封建嚴守的慈禧,為人還比較傲慢,站在光緒皇帝的背後,常常和慈禧唱反調,甚至還有幾次當庭反駁她的意見,慈禧多次在她面前丟了臉面,自然是懷恨在心的。

    一個沒有把她放在眼裡的人,自然是不能留在這個世界上,以免給她惹了禍端,於是就找了個藉口推她入井,將其殺害。等到再次回宮後,命人將她的屍骨撈出,予以厚葬,賞其“貞烈殉節”的稱號,隨後便了解了此事。

    其實殺害珍妃的原因,主要還是第四點,新思想和舊思想的強烈碰撞,導致了這種悲劇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兩字是投緣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