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莉莉情感說

    有。心結,需要透過溝通去解決。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人,比父母接觸的東西多,學到的多,所以,需要我們主動去解決這個問題,回顧一下母親多年的艱辛,理解她,能做的這一點,我覺得你的心態變化會很大,同時站在母親的角度去思考,去交流。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你們的關係越來越好,我實驗過

  • 2 # 風鈴養生吧

    我離婚後寶寶跟著爸爸,我擔心寶寶會有問題,所以我儘量多的給他打電話,跟他聊天,希望讓他知道就算媽媽爸爸離婚了,但是媽媽還是愛他關心他的,雖然我知道寶寶還是會生氣會有影響,但是我還是會盡力多關心他一些希望以後長大了會理解

  • 3 # 鄧景闌

    跟你不同的是,我爸曾是我的心結。

    很長很長時間。

    講一講我的故事。

    01. 

    前段時間,我媽在吃飯的時候不經意提起:你爸就要過60歲生日了,要不要問一下他準備怎麼過?

    我當時聽了心裡微微一震,不是因為她離婚20多年了還記著她前夫的生日,而是驚訝時光無聲,一晃20年過去了。

    我10歲那年,我爸帶愛妻回老家慶祝了40歲生日。

    第二天,班上一個男同學拿著根狗尾巴草,在我旁邊來來回回地逗我說:哈哈哈,你爸不要你,你爸不要你,電視上沒有你的名字。

    不知是屈辱還是怒氣。

    我抄了一把椅子,操場上、公路上、田埂上,追了那個男生幾里路,拼了命的想要砸死他。

    最後他跑回家躲著,他爸爸在門口擋著我問,為什麼要打他兒子?

     

    我鬆開凳子,蹲在那裡嚎啕大哭,像是要用淚水淹了他們家。

    那個爸爸被我哭的手足無措,只好送我回家。

    1998年,鎮裡有個電視臺,誰家家有喜事時,在電視臺點上幾集電視劇是當時慶祝鏈的最高階。

    小小的螢幕上像電影謝幕那樣,大版紅字寫著:爸媽某某、妻子某某、女兒某某,兄弟姐妹某某侄子侄女某某祝某某生日快樂等等。

     

    我爸在電視臺點了一個星期電視劇,普鎮同慶。

    只是親屬團裡沒有我的名字。

    我同學那張天真無邪的嘲笑臉跟隨了我很多年。

    童言無忌,聽者有心。

    往後十年,我和我爸之間你來我往,相聚在一起的每一分鐘裡,我都在等一個答案:你爸不要你,不是真的!

     

    02. 

    我爸通常幾年才回老家一次,但每次只要他一回來,我媽都會對我威逼利誘,儘可能地讓我出現在他面前。

    我是既不想去,又想去。

    不想去是怕“你爸不要你”是真的。

    想去是希望“你爸不要你”不是真的。

    青春期的孩子,心思總是多而敏感。

    我會清楚地記著他的車牌號,看他準備上街時,也不會主動上前蹭車坐,我只是飛快地跑到路前方,等車快要靠近時,再放慢行走的速度,想知道他經過我的身邊時候,會不會停車叫上我一起?

      

    和他一起吃飯時,我會有意無意地瞟著碗裡的雞腿,內心忐忑地猜著他會不會把雞腿夾給我?

     

    除夕夜發壓歲包時,我會故意走開,看他會不會特意來尋我?私下塞紅包給我的時候會不會多說幾句暖心的話?

     

    當然,我所有的這些期待都成了幻想。

     

    幾年後,我擠了綠皮火車去看他,火車一進入河北,我就緊張得的發抖,手心的漢怎麼擦也擦不幹。

    我知道他不會像別的爸爸那樣張開雙臂抱著我旋轉跳躍,但他會不會不高興我去找他?

     

    所幸,我的這個擔憂也是幻想,他既沒擁抱我,也沒不高興。

     

    十八歲的時候,我鼓起勇氣給他打電話,那是我第一次對他撒嬌,跟他要了生日禮物。

    他很開心我突如其來的親近,他毫不遲疑地應承我時,我覺得我的整個18歲都將是美好的,雖然我到現在也沒收到那個禮物。

     

    年少時,那些彆扭又違心的舉動,都是說不出口的“我想要被愛”。

    所有的傲嬌與冷漠都只是在等著愛向我走來。

     

    我用整個青春期的彆扭和失望,慢慢地認識到:

    “他不要我”是真的,“他不是不要我”也是真的。

     

    但幾乎所有的少年,都不會認可這種模糊的答案。

    愛情也好,親情也罷。

    若愛,就不要沉默,請好好愛我。

    若不愛,我也不必時時掛懷。

    03. 

    也許是成年後,我有了自主選擇的底氣,也許是耐心耗盡,急切地想要一個答案。

    我開始一邊對我媽讓我跟他親近的言語回懟叛逆,一邊又小心翼翼地試探我爸對我的感情,假裝心無芥蒂地向他親近示好,同時也埋怨他對我的不視、不念。

     

    在方寸螢幕之間,來來往往,我們針鋒相對時不歡而散,動情之處時,也互訴衷腸。

     

    在做網友的那些日子裡,我瞭解了許多他對我的小心翼翼和諸多顧慮。

     

    我終於開始理解並接受這種介於愛與不愛之間的第三種情感。

     

    當然,成長才是傷痛最好的解藥。

    我開始慢慢、慢慢地從這種不完美家庭關係的深淵裡爬出來,抬頭看看別的。

    當我的眼睛不再只看到我缺少了什麼時,我擁有的東西就會踏著彩雲而來。

    我有拼命護著我長大的媽媽;

    有同樣受傷卻還屢屢安慰我的姐姐;

    我有了男生的喜歡、有了對未來的幻想、有了看世界的野心。

     

    因為單親,我有100件不開心的事情。但拋開這件事,我也有101件開心的事情。

    世事多殘缺,我有的朋友父母離異,卻得到他們成倍的關注和寵愛。

    有的同學家庭完整,父母子女之間的親密關係卻不過是點頭之交。

     

    原生家庭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落腳點,很多不幸的事的確難忘。

    但那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就算是在未成年時期,我們在學校裡度過的日子也比在家裡要多的多。

    況且,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很多很多,單親只是其中一種。

    影響這個東西它是雙向的,是否吸收來自周圍的種種影響,自身也有一定的選擇權。

    對於過去的某些不幸,我可以選擇不寬恕,但我一定會自我饒恕。

    我不會讓自己活在怨恨的牢籠裡,張牙舞爪,然後傷人傷己。

    對於缺失的東西,不再過於執念,也許有一天它就會補回來。

    那年小鎮街頭,我向前一步挽著我爸的胳膊,我們慢慢地穿過小巷,談笑自若。

    他替我擋去車水馬龍,我為他掃去肩頭白雪,竟是我曾羨慕了很多年的一幕。

     

    如今,我們也不時時關心彼此,偶爾圍桌吃飯,舉杯碰筷之間,也能熙熙融融,得一時菽水承歡之美。

    如此,便也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聲音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