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摸黑人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恰恰顯示了劉邦為何能夠打敗項羽而奪取天下。

    古人言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的就是韓信這類人被埋沒,人才一直都有,比如劉邦沛縣班底出了那麼多將軍、侯爵這些人沒打仗之前都是殺雞販狗之輩,最厲害的就是蕭何還僅僅是個縣吏。但是一旦跟隨劉邦起兵,則每個人都成了獨當一面的將軍和宰相。

    相同的還有朱元璋的鳳陽班底,跟劉邦是一樣的情況。這充分說明千里馬很多,而伯樂可遇不可求。劉邦經常被後世說成是流氓,但是為何是他最後勝利建立大漢?這說明他肯定有過人之處,韓信的被任命恰好說明這一點。劉邦任命韓信也不是一蹴而就,也是經歷了一段時間,從韓信幹後勤再加上韓信讀的書,當然最重要的是蕭何的認可。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即使深思熟慮韓信被拜為大將軍時也剛在25歲,這放到任何一個與劉邦情況類似的君主年前都不可思議,所以劉邦的成功是必然,韓信被拜為大將軍正好佐證了這種必然!

  • 2 # 吳百蘭

    如果單從表面上看劉邦拜將的確荒誕不經。韓信是啥?一個因飽讀兵書而不務正業的混混,先在朋友家混,而後又接漂母的嗟來之食。這些還不算,鬧市中還受胯下之辱。

    陳勝、吳廣起兵,韓信投靠了項梁,項梁死後,項羽倒是給了他一個官執戟郎中。無奈的韓信又投靠了劉邦。在劉邦的軍營中,也不過是個管糧的官。結果因違法被判死刑,刑場上因高喊:“漢王不是想得天下嗎?那為什麼要殺壯士?”驚動了夏侯嬰,夏侯嬰因聽喊話出言不俗,便在刀下留下了韓信,並推薦給了劉邦。劉邦也正處用人之際,還是給韓信提了官,但還是個小官。

    韓信之所以逃離楚營,歷盡千辛萬苦,不遠萬里地投奔劉邦,豈是個有飯吃即可滿足的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繼續逃。“韓信逃了。”蕭何急了,來不急向劉邦彙報,上馬就追韓信,於是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蕭何追韓信?這倒使劉邦奇了怪了。蕭何說“漢王若想得天下,唯韓信可助也。”於是,劉邦這才肯與韓信長談。

    好,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韓信到底有什麼奇才,能無一點軍功就登壇拜將。

    韓信的軍事才能

    《史記》裡太史公把韓信的形象描繪的非常豐富,在軍事上如魚得水,運籌帷幄,所向披靡,他憑著傑出的軍事才能,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戰無不勝。就因為他在政治上頭腦裡少根弦,所以成為千古悲情英雄,令人扼腕嘆息。

    韓信不僅有軍事謀劃才能,同時還具有攻城掠地的實戰才能。他在軍事領域中所表現出的不以成敗論英雄,知人善用的寬廣胸襟也令後人所敬仰。他即懂“攻城”還懂“攻心”,是一位具有文韜武略又兼有實戰經驗的軍事家。

    一、謀劃才能

    明確指出,項羽的幾個弱點,他說項羽徒有“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他背信“懷王之約”,致使“諸侯不平”,且其“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所以項羽表面強大,其實很容易被削弱。同時,韓信建議劉邦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的將士,用封賞城邑鼓勵功臣,用思鄉情激發將士們打出蜀漢,奪回關中。這樣劉邦就可以樹立自己的威名,削弱項羽的力量,然後與項羽抗衡。

    其次,他又向劉邦分析了三秦之勢,指出章邯為求榮討好項羽,不顧項羽坑殺的二十萬降卒生命,舉出董翳、司馬欣三人不得人心的事例。說出劉邦入關的“約法三章”的得民心之處。鼓勵劉邦大舉東進,平定三秦。

    而韓信比番的侃侃而談,是他早已將天下大勢瞭然於胸的結果。這次談論完全可以和諸葛亮為劉備謀劃的《隆中對》媲美。明人楊維楨在《史記評林》中說:

    韓信登壇之日,畢陳平生之畫略,論楚之所以失,漢之所以得,此三秦還定之謀,卒定於韓信之手也。

    二、實戰才能

    韓信不只是誇誇其談,紙上談兵。他的實戰才能也是令人歎為觀止,襲安邑,虜魏豹,北破代,擒夏說;東井阱,破趙兵,斬陳餘,擒趙王;襲齊歷下軍,敗楚二十萬援軍,殺項羽悍將龍且;最後與項羽決戰垓下,逼得項羽烏江自刎。

    韓信一手用疑兵,一手出騎兵,井阱之戰,韓信的“背水陣”以示“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韓信的這些才能,不僅在楚漢戰爭時期,英雄輩出的年代少有。就在整個中國軍事史上,也是少有的天才。

    三、知人善用

    在井阱口戰役中,廣武君建議成安君說:我先帶二千人抄小路偷襲漢軍糧道,斷漢軍輜重。你們堅守不出,迫使漢軍進退不得,這樣漢軍就可以不攻自破。可惜,成安君剛愎自用,小看了漢軍,也難怪,趙軍二十萬大軍以逸待勞,怎麼會怕區區兩萬長途奔襲的漢軍?他沒聽廣武君的話,結果兵敗被殺。

    廣武君被俘後,韓信召見他,並是為他鬆綁,禮賢待之,還誠心誠意地向他討問軍計。明人代茅坤說:

    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

    《史記鈔》

    劉邦拜將的謀略

    鉅鹿之戰之後,項羽的威望大大提升。劉邦雖然有“懷王之約”先入關中,奈何當時軍事實力太弱,打不過項羽,只好乖乖躲入漢中。然而,劉邦是心懷天下之人,怎麼可能長久躲在漢中?當蕭何明確告訴他,欲奪天下,必用韓信時,他也不得不賭一把了。

    其實劉邦也不是亂用人的,韓信剛到的時候也不過就是一個管糧倉的小官。當他看到蕭何月下追韓信,就算他不相信韓信,也得相信蕭何,因為他太瞭解蕭何了。分析劉邦拜將,我想應該有這四個原因。

    1、生死存亡之際

    劉邦正處在生死存亡之際,想啊,一個欲奪天下的人,讓他常期困在漢中,那還不如讓他死。再說了,他心裡也明白,待項羽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第一個要對付的人就是劉邦,劉邦又怎能甘心被魚肉?

    2、一無所有

    劉邦雖然被封為漢王,得了漢中,但是他非常清楚地知道,這一切項羽可以給他,也可以收回。那麼,拜韓信為將,韓信贏,劉邦贏天下。韓信輸,也不過是輸掉二萬弱兵。那個年代,二萬弱兵的本錢不小,但也不大。後來事實也證明,韓信會變,他可以把普通的農夫變成驍勇善戰的精兵。

    3、非常規思維

    此時的劉邦已經無計可施,他只能逆向思維任用一個不起眼的韓信。

    4、頭腦清醒

    劉邦非常拎得清朋友和大將的關係,雖然,他對沛縣和他一起起義的那些朋友們很好,但是,經過了幾年戰爭的摸爬滾打,他發現他的這些朋友都不是大將之才,不能幫他定天下。

    韓信說:項羽是英雄,他什麼都能自己擺平,不需要人幫忙。而你劉邦是平常人,你需要有人幫忙。結果有人幫忙的平常人勝利了,不用人幫忙的大英雄失敗了。

    總結

    劉邦的確很平凡,他不如蕭何,不如張良,不如韓信。但是,他最後贏了。因為他始終認為自己平凡,所以他願意聽信別人的諫言,也願意任用各種人才。“平凡”才是他取得天下的大謀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月19日,女乒世界盃第二個比賽日,具體賽程是怎樣安排的?有哪些焦點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