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西小濃人

    黃連為名貴中藥材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常用中藥和出口藥材,早在2000多年前即入藥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它味苦,性寒,有瀉火、燥溼、清熱、解毒的功能,有抗菌、抗病毒、抗原蟲及利膽、鎮靜的作用,在醫療上用途很廣。

    一、黃連

    又名味連、川連、雞爪連。在長江流域各省幾乎都有分佈。葉片稍帶革質,略呈正三角形,葉柄長於葉片。小葉片卵狀三角形,具深裂;中央裂片稍呈菱形,再作羽狀深裂,深裂片近長圓形,彼此相距2~4毫米;兩側裂片斜卵形,比中央裂片短,不等2深裂或罕2全裂,裂片常再作羽狀深裂。根莖分枝多,成簇狀,形似雞爪。根莖斷面呈紅黃色或紅棕色,表面黃褐色。分佈於四川、湖北、貴州、湖南、陝西各省及重慶市。生長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陰處,現多為栽培,野生的已不多見。

    在商品習慣上,味連又有南岸連與北岸連之分,是按長江南北兩岸產區而分的,如重慶市的石柱、南川及湖北省的利川、咸豐等縣市所產者,稱為南岸連,特別是重慶市的石柱縣和湖北省的利川市最多,約佔全國黃連總產量的80%左右,為中藥黃連的主要產區。重慶市的巫山、巫溪、城口和湖北省的房縣、竹溪、神農架等地所產者,稱為北岸連。如圖:

    二、三角葉黃連

    又名雅連、峨眉連、峨眉家連。葉片紙質,葉柄長於葉片,圓形。頂端小葉片較大,三角狀卵形;兩側兩片略小,斜卵狀三角形;小葉片均具明顯的柄,不等2深裂或半裂,小裂片彼此鄰接。根狀莖不分枝或少分枝,較肥大,節間明顯,具橫走的匍匐莖,可供繁殖。產於四川峨眉、洪雅一帶海拔1600~2200米的山地林下,常有栽培。

    三、雲南黃連

    又名雲連。多為野生,現亦進行人工栽培。葉片呈等腰三角形,頂端小葉片較大,卵狀菱形或長菱形,小葉羽狀深裂,裂片距離稀疏。根狀莖為單枝,多為中空,不如雅連粗壯,形如蠍尾。但由於加工較好,故根莖較光潔,表面顏色亦較雅連為淡,呈土黃色,斷折面鮮黃色。分佈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生長在海拔1500~2300米的高山寒溼的林蔭下。如圖:

    四、峨眉黃連

    又名巖黃連、野黃連、鳳尾連。葉狹長,披針形或窄卵形,葉片長於葉柄,恰如鳳尾,故亦稱之為鳳尾連。頂端小葉三角狀披針形,兩側小葉斜卵形,長僅為頂端小葉的1/4~1/3,2深裂或偶2全裂,小裂片再作羽狀分裂。根莖多不分枝,其商品根莖上多附有葉柄,斷折面為淡黃色至淡黃綠色。分佈於四川峨眉、峨邊及洪雅一帶,野生在海拔1000~1700米的山地懸崖或石巖上、潮溼處。過去較多,現已日漸稀少。

    五、五裂黃連

    小葉五裂,中間的葉片較其他四片長、大,根莖單枝,黃褐色。本種系雲南發現的新種,野生於金平山區,生長在海拔1700~2500米的密林下。數量很少,因此在商品中幾乎不佔什麼位置。

    六、五葉黃連

    葉片五全裂,根莖短。產於臺灣,生山地林下陰溼處。

    七、短萼黃連

    又名土黃連,是黃連(味連)的變種。與味連的區別是:根狀莖分枝少;萼片較短,長約6.5毫米,僅比花瓣長1/5~1/3。分佈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省(區),生長在海拔600~1600米的山地溝邊林下或山谷陰溼處。

    黃連生長在中國南方的廣大高山地區,一般分佈在海拔1200~2000米地帶,但以1200~1700米地區最為適宜,生長穩健,根莖充實,質量好。海拔600米左右的低山雖然也可以栽培黃連,柄、葉繁茂,生長快,但根莖不壯實,質量較差,而且衰老快,易感病。

    二、溫度

    黃連喜冷涼忌高溫,在霜雪下葉片能保持常綠不枯,在-18℃的的低溫條件下,可以正常越冬。但冬季嚴寒,對新栽的黃連幼苗生長不利,特別是秋末栽的黃連苗,紮根不深,會把幼苗的根凍拔出土,大大降低成活率,早春氣溫剛回升,黃連抽出花薹,發出嫩葉,若遇強寒流,會使花薹、嫩葉受凍害。黃連產區的氣溫,冬冷夏涼,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溫度常在10℃左右,7月份絕對最高溫度不超過31℃,平均21℃左右;1月絕對最低氣溫-18℃左右,平均在-3~-4℃,無霜期170~220天左右,早霜10月中下旬,晚霜4月中、下旬。凍土3個月(12月至翌年2月),凍深17~35釐米。

    三、水分

    黃連喜溼潤忌乾旱,尤其喜歡較高的空氣溼度。特別是幼苗的根系細弱,更不耐旱。但也忌漬水,土壤通氣不良,根系發育不好,也會影響黃連的生長,甚至發生黴爛或窒死。黃連產區經常多霧、多雨,特別是夏季陣雨多,降雨量在1300~1700毫米以上,大氣相對溼度保持在80%~90%,土壤含水量在30%以上。

    四、光照

    黃連為陰地植物,在其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野生在陰暗的林間,適應林間間歇性照射的Sunny,其強大的葉面積群,是適應和充分利用林間弱光的有利條件。因此,形成了怕強光、喜弱光的特性。故人工栽培黃連需搭棚遮蔭,廕庇度大約為0.4~0.6度,早晚要有斜射Sunny。特別是栽培數年後,對強光有了較強的抵抗能力,適當增加光照,可加強光合作用的進行,使根莖充實,品質優良。

    五、土壤

    黃連喜土壤肥沃,腐殖質層厚,上層疏鬆,下層較緊實,俗稱“上泡下實”的沙壤土,這樣的土壤,有利根莖在表土層中向上生長。一般要求:有機質含量7%以上,具有相當的潛在肥力。土壤溼度大,而且疏鬆多孔,通氣透水性好,pH值為4.6~6.5。

    六、肥料

    黃連是喜肥作物,但生長的各個階段,對肥料的需求各不相同,氮肥有利綠葉生長,故在育苗期及移栽後的第一、第二年,可適當增施氮肥,促進幼苗迅速生長,搭起豐產架子;磷、鉀肥有利根莖充實和提高種子的結實率,故在黃連生長的中、後期,要增施磷、鉀肥,不施氮素化肥。總之,在黃連的各個生長時期,都要以施有機肥。

    【總結:】綜上所述,黃連生長髮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可以總結為:喜陰溼、冷涼和高肥,忌強光、高溫和乾燥,即控制適當的廕庇度和溼度,是栽培黃連的基本條件。瞭解黃連的這些基本要求,在栽培、引種或將野生黃連轉為家種時,儘可能創造相應的條件,滿足黃連生長髮育的需要,就能獲得優質高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車的名牌上標的千瓦數和合格證上不符合?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