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人稱老頑童999
-
2 # 正道行2818
先說說什麼是時區吧?將地球表面按經線分為24區,即為時區;每一時區的經度寬為15度,一個時區為1小時;每一區都以中央子午線(連線南北極的輔助測量線)上時間為標準時;子午線設“本初子午線”的經度為0,用它劃分東西半球,時區也就有了東時區與西時區之分;作為各地時間的參考基準。但各國在實際運用上卻並不是嚴格按照南北子午線來劃分時區,更主要是按照自然條件來劃分。比如中國,幅員寬廣,幾乎跨5個時區,即從東五區到東九區,但為了全國標準時能方便簡單地使用,實際上只用東八時區的標準時作為全國標準時,也就是以東八區的臺北時間作為中國標準時,而不是按經度各取5個時區作標準時;這樣,就會出現一國多標準時的情況,反而不利。
中國時區劃分圖(圖源自網路)
當然,這是現代對時區的認識;在古代,並無時區的概念,可以說,是以觀天象確定時間的;東西各地的時間都不會相同。由於地球是由西向東自轉,東方顯然最先看到日出,而西方之地則會晚上一至兩小時以上才能見到日出,也就是說,各地會出現不一樣的標準時;所以用生辰八字推算人的命運,考慮時區帶來的時間差,使推算準確是有道理的。
儘管古代沒有統一的標準時,但時長的確定則是統一的;由於地球自轉的原因,在不同區域都會得到一致的結果,即晝夜時長皆為十二時辰,這與現在劃分二十四時區是完全吻合的;因為古代一時辰即今兩小時。古代是怎麼測出時辰的呢?我們今天有鐘錶來計時,古代則創造了不少計時工具,如:圭表、刻漏、沙漏、大明燈漏、水運渾天儀、水運儀象臺等等,都能準確計算出時辰。並將時辰分別稱為夜半、雞嗚、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十二時辰;這在各地得到統一。最後確定以十二字作時辰表示,即十二地支;對應上述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即十二時辰。隨後有了一年四季的劃分,亦以十二地支表示,即:亥子醜為冬三月、寅卯辰為春三月、巳午未為夏三月、申酉戍為秋三月等共十二月。而在中醫,則將五行木,火、土、金、水與時間空間天干地支結合起來,一併進行傳染病流行規律的推算,形成中醫核心的理論之一,這就是中醫的“五運六氣”學說。
回覆列表
小時候,老城南夜裡有敲梆子的,三更敲三下。城中的鼓樓則敲鼓。
聽說(未親眼見),古代計時是用一種類似沙漏的東西——壺漏,報時則用時牌。巡夜人則是敲梆子。
中國的時辰為十二個,子時、丑時……,折算現在的二十四小時,約為二小時一個時辰。平時我們所說的“一刻”,比如南京話“你啊能等一刻啊”,一刻等於十五分鐘。如果說“一柱香的功夫就到”,一柱香約二十分鐘。古代的時辰當然沒有現在時特准確,但也可以告訴你天亮了,該起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