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道行2818
-
2 # 明心真人
有道是:生病多因心病起,心病還是心藥醫。我認為:中醫在很大程度上是治療人的心病,是透過指迷歸覺,轉識成智,提振人的精氣神,提高人的生命力,從而激發自身的免疫力,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這很講究悟性,主要是良心要夠好,才能夠看得出問題。
古人講:不為良相,則為良醫。良相是治國安邦,經世濟民。良醫是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他們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而且他們都是在行善積德。德行積攢到一定的程度,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時候,治病救人,自然能夠上升到治國安邦的高度。
而中醫藥在很大程度上則是一種經驗的積累,要先理解中醫理論,才能夠辨證施治,靈活運用。標本兼治,藥到病除。
有詩為證: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
修煉精氣神,政治國家人。
良心生良知,良知發良能。
良能達天命,無往而不利。
-
3 # 佛法僧寶7
魯迅最痛恨中醫,他本人的文學功底,大家都很清楚,他自己也學過中醫。他的家人就是被中醫給治死的,中醫系統不完備,很多地方自相矛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狗屁不通,裝神弄鬼的文化,看病幾乎靠的就像算命一樣的勾當。 如果還有不服的,可以去查一下,現代中醫"泰斗"鄧鐵濤,他的兒子老婆都是中醫誤診,導致死亡的,不信?可以百度!!!! 吳汝倫,中國早期最有名的教育家,他對他的學生說,與西醫相比,所有中醫典籍全都可以燒掉。中醫為含混醫術,含混謬誤,一錢不值。 孫中山(國父),學西醫出生,孫中山革命前一直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一生都反感中醫。“餘平生有癖,不服中藥”。 陳獨秀,陳獨秀在《新青年》報上撰文,“(中醫)不解人身之構造,不事藥性之分析,惟知附會五行生剋寒熱陰陽之說,其術殆與矢人同科。”在陳獨秀看來,“殺人以中醫與弓,有以異乎?” 梁啟超,激烈的抨擊中醫為:“學術界之恥辱,莫此為甚矣!” 胡適,認為“中醫不科學,很糊塗,不能治病”。 傅斯年,他認為中醫問題根本不是一個學術問題,也沒有討論的必要。他認為中醫是腐朽的、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的東西,對於中醫只有取消一途。 丁文江,中國地質學的奠基人,著名史學家、中研院史語所所長“終生不曾請教過中醫”。他曾做了一副對聯:爬山、吃肉、罵中醫,年老心不老;寫字、喝酒、說官話,知難行亦難。
-
4 #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久病成醫麼,近墨者赤麼,我世家幾代開發藥,發明藥,研究藥,又生產藥的。
所以,對別人不相信,就自己有病先在網上查中外醫治範例。
中藥開處方在網上抓藥吃一段時間,要對症,虛呀寒呀熱呀要搞對,望,聞,診,切,脈要觀人,而不是西醫靠儀器,統一配方處理的,這一年人民醫院也推中成藥了。
人有病特別大人怕又急,一急就進醫院,一輸就是抗生素,也不化驗個血液,是病毒,還是細菌對症下藥。
急症先各科室儀器折騰一通,再就那幾種藥種針用一遍用完後,為治癒率就出院,出了再進來又重新折騰一番。
所以,有病多喝水靠自身抗體鬥爭,不是高燒別藥理降溫。
可以物理降溫,我親自帶過許多小孩,以前用涼水額頭蓋毛巾,現用熱毛巾蒸發帶走熱,為更快酒精,擦腋下,大腿根,各窩,通風。
家備點肛門栓,不到抽風才給塞一點,降的太快不好。
也有放血緩壓的辦法,不傳授,症狀好了,喝小兒霍香振氣水,一下子就好了,國外就是抗,感冒吃藥不吃藥七天準好,過去打一毛錢的柴胡針馬上解表散熱出汗,也可用香菜湯,紅糖薑湯發汗去寒。
更可以上熱炕,插電褥子驅寒,我早上十里地北方寒洌野外運動,到家就在床上烤熱墊子。
我和老公都六十歲了,都是自己中西藥相結合自配藥吃,效果很好。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運動,運動不如心態。
-
5 # 薛娘子xm
中醫出自民間,服務於民間,老百姓幾千年與疾病抗爭,全靠老祖宗留下的這個寶貝。農村老太太們都會用簡單的中醫療法為家人保健。記得我以前在北京城裡住過的四合院,裡邊住著3位70一80多歲的老太太,她們每天晚上在一起喝茶,用針互相挑頭皮,放出的有時是水,有時是點血,治療頭暄。每天晚上10點左右我都會看到對面80多歲的老太太在梳頭。中醫養生用不著太高深的理論,一部分是老一代的傳承,一部分是自己的感悟。每個人都有自已的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適合你,堅持下去就有收穫,你每天和你的身體在一起,哪裡疼,哪裡癢只有你自己知道,學會與自己的身體對話,幫助它解決存在的不適,只有你能,別人是不知道的。有沒有病為什麼要用別人去確診,增加不必要的思想負擔,比你的不適更影響身體健康,你時刻要告訴你自己,你是一個健康的人,一點不適不要緊,撓撓就會好的。其實很多疾病都是因為經絡粘連引起的,開啟這些筋節,病痛就會消失。邪不壓正,精神的力量有時會產生強大的效果。
-
6 # 蝸牛學打字
因為都會自己有疾病,但又是慢病,西醫束手無策,去中醫院也不是短期能治癒的。
於是,自己開始瞎琢磨唄!
琢磨深的人,有大毅力好學專注的人,他們會買醫術典籍去專研學習,想辦法調理自己或者家人的疾病。
像我是個好動,又沒恆心的人,反正是下不去心,所以就偶爾看看黃帝內經啥的,反正半知半解。
直接吃草藥肯定是不敢的,不過給自己找穴位按摩,或者弄一些草藥熱敷,練一些道家八段錦啥的,到底還是有不小作用的,起碼好了非常,以前腰都直不起來。
不過,可能我真的太沒恆心吧,感覺有八成好了,就懶得繼續了,而且還繼續熬夜看手機,然後到現在也沒徹底好。
哎!
-
7 # 朱烈子
中醫是自然醫學,可能從有人類誕生就有了,就像我們看到的動物世界,好多動物吃了有毒的食物然後吃點草就好了,人是高階動物,在近代一萬多年的不斷積累,特別是神農氏嘗百草,開始中醫藥有了很大發展,人們不斷累積中醫知識,到現在積累了大量的醫學經典著作,我中國中醫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醫既然是自然學,那就涉及所有學科,易經一般人看起來跟中醫有什麼關係,錯,沒有易經就等於沒有中醫,人們知道易經極其難學,真正能把易經讀懂,並用於中醫的人才是真正的中醫,所以讀易經基本靠自學,靠自己悟,老師不好教會的,那麼還涉及其它學科,中醫外的人很難明白其中奧秘,認為不就是治病嗎,因為對醫學的不認識和偏見,不注重養生,只追求物質,造成今天的局面,沒有因何來的果。
中醫是華人的中醫,是每個人的事,自己的事不關心,引不起共鳴,就會自己品嚐後果
回覆列表
能稱之為中醫大家名中醫的一定不凡;其不凡有別於人眾學子,在於不懈的韌勁。自學與學院課堂隨眾同學是大有區別的,能成才是必然的。
院校課堂隨眾而學,處於被動,知識源於教師貫輸,教師如何教,學子如何學;即使學有優異者,也只是對教師所授知識的心領神會,掌握得紮實些,並未對知識有所擴充,掌握的知識面也只能應付考試可獲高分的範圍而已,成績真好的是有限於一定程度上的。
然而自學者則是基於愛好之下的主動學習,內容或不按部就班,但所涉內容會更廣更深入,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而求解會更有針對性,更具有觸類旁通的廣獵性,完全沒有被動接受的侷限性。自學在興趣的趨動下,會更有計劃的規劃所學重點,更善於思考問題,當然也更會主動地發現問題而去涉獵相關領域的更多知識,看的書與資料會更廣泛,自然也就豐富了自己知識的厚度;如果學堂不強調學的內容,也可能會是自學者的重點而去攻克;如果院校學習如一條魚在吸納知識,自學者則如一頭鯨在吸納知識;因為自學沒有框框,沒有範圍,只要於己所學有關一概不拒,而且基於興趣、基於主動,也就學不知疲,掌握的知識就有深度廣度,隨著年齡增長,學以致用的實踐也越加紮實,能不成為大家名醫嗎?
當然,對院校學子而言,也未必成不了大家名師,出了校門,在實踐中之學就是一種自學,需要無師自通;由於有院校知識墊底,也就會學有目標,於幹中學來深化自己知識的厚度,思考的問題會處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結合臨床實踐更容易領悟到實質性的所在,所以,只要有不懈的付出,提高醫術成為名醫也是大有可能的。現在愛上中醫自學中醫的已不乏於人,如果有成為名醫的志願,也一定會透過努力實現的;名醫大家並非可望不可及!有前輩的可能,自然也會有後來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