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llusionary孤寂

    人類是自然的產物,自然屬於自然,但人類文化卻又偏離自然。首先,人類活動對大自然造成了很大危害,包括人類的廢棄物排放對大氣、地表、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汙染,以至於許多自然生物發生變異和誤食塑膠垃圾導致死亡的現象。其次,人類活動大面積破壞地表資源,過度損耗自然能源,使得大自然的元氣大傷,短時間內難以恢復。最後就是人類已站在大自然食物鏈的頂端,沒有天敵,這與大自然的生態規律很不相符,所謂宮本所說的“太無敵而沒有對手”就是這種感覺吧。

  • 2 # 一老沈一

    “人類社會屬於自然嗎?”不屬於。

    當然,有人說,人類社會也是從自然之中產生的。這沒錯。但自從產生以後,人類社會的根本屬性,已經完全不同於自然了。

    所以,才會有人類社會這個概念。新創這個概念的意義,就在於將人類社會區別於一般性的自然。

    何為“自然”?老子所言其實很值得琢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安石解釋說:“本者,出之自然,故不假乎人之力而萬物以生也。”

    這是說,自然是最原生的“東西”。

    用現代的話說,大約就是先於人類存在的物質世界及其規律。

    因此,後來有了“自然界”這個說法;也有了自然科學這個說法。“自然界”,是指人類以外的客觀世界。“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為研究物件的各種科學。

    以人類社會各種問題為研究物件的學科,被叫做“社會科學”。

    從中西來看,“自然”的概念,都來自早期的哲學。

    前面已經說到了老子的理念。在西方,“自然”的概念也早早就存在於古希臘哲學中。英語中的“nature”,來自拉丁語,翻譯為中文的“自然”,十分準確。

    另外,還可以說到“自然保護”這個概念和領域。其是指“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如設立自然保護區;實行水源保護、水土保持的保護、生物資源的保護,等等。

    關於“人類社會”,是指人類生活的共同體。其本質,是某種特定生產關係的總和。因此,只有具體的人類社會,沒有抽象的人類社會。

    “人類社會”特徵主要是——

    是有文化、有組織的系統。由人群組成,即由一定的文化模式組織而成。

    生產活動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進行生產。

    任何特定的歷史時期,社會都是人類共同生活的最大社會群體。

    具體社會有明確的區域界限,存在於一定空間範圍之內。

    在時間上有連續性和非連續性。任何一個具體社會都是從前人繼承下來的一份遺產;同時,又和周圍的社會發生橫向聯絡,具有自己的特點,表現出明顯的非連續性。

    有一套自我調節的機制,是一個具有主動性、創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機體”,能夠主動地調整自身與環境的關係,創造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條件。

    等等。

    由以上特徵看,“人類社會”,是明顯區別於“自然”的。

  • 3 # 承椿888

    人類社會屬於進化演化變化過程中的產物。是發展的客觀存在,不由人們意志為轉移。

    所以人類的社會屬於自然,

  • 4 # 真牛46

    人是動物中的一種。儘管人是動物中智力水平最高的一種。儘管人不僅具有追求利益的慾望,還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追求理的慾望。但這都不能說明人不是動物中的一種。人同其他動物一樣是微極子(微小到極點的粒子的簡稱。也就是物理學界所稱為的基本粒子)經過長期演化排列組合形成的結果。人所具有的性質,受自然存在的微極子所具有的性質所支配。人是由微極子所組成的太極萬物中的一物。人從自然中來。人在地球上存在一段時間之後又回到自然中去。這就是我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回答。

    儘管目前人類並不知道腦這個特殊的物質究竟以什麼規律進行怎樣地運轉。但人腦是由微極子所組成這個事實,不容置疑。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人所具有的強弱程度不同地追求理和利的慾望所驅使。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都是由人的行為所構成。是人的慾望(人性)決定了人的社會性,而不是所謂人的社會性決定人的慾望(人性)。

    那些主張人的社會性決定人性的理論,都在人類社會歷史實踐中已經和正在被證明是錯誤的。一切違揹人性的教義、主義、思想、理論、學說以及一切違揹人性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內容,都會在實踐中逐步被淘汰出局。""大鍋飯""吃不下去就是這個道理。

    結論:人類社會屬於自然的一部分。儘管人類社會是自然中極其特殊的一部分。但人類社會沒有特殊到超離自然之外的地步。人類社會的演進受自然規律即人性的支配。所以老子是令人敬仰的睿智哲人。他總結出了""道法自然""的真諦。這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西方傳進來的用人的所謂社會性否定人性的理論,不僅在老子的""道""面前顯得極其渺小,就是同司馬遷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對人的行為動因的論斷相比,也顯得十分低下。

    拋棄用人的所謂社會性否定人的自然屬性的一切理論吧。

  • 5 # 有心得

    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於“人是不是動物”,我認為人類社會是自然界比較特殊的一部分,有兩個理由。

    1.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大約250萬年前,由於氣候變化,森林減少,生活在東非的南方古猿,不得不在草原上生活。從此,開啟了與其它猿類不同的演化道路。這個時候的人類祖先跟其它的動物比起來沒什麼特別。

    在這200多萬年間,這些被生物學家稱為“智人”的物種遍佈全球。到了大約7萬年前,人類創造出了“文化”,開始有了更復雜的社會結構。大約12000年前,爆發了“農業革命”,使得古人可以定居下來,不再四處遷徙,加速了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從大約500年前的“科學革命”到現在,科技越來發達,人類的力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類的生存依賴於自然生態,氧氣、水、蛋白質都來自於大自然。人的身體機能也需要其它生物的幫助,在人的腸道內就生存著大約160種細菌。這些細菌能夠幫助人類分解一些難以消化的物質,還能調整人類的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而腸道給細菌提供了穩定的生存環境。這是一種在自然界中很普遍的共生現象。

    (人類的演化)

    2.社會性不是人類獨有的

    很多群居動物都有社會性。例如:堅守一夫一妻的信天翁、草原田鼠;團結、合作的狼群;等級森嚴、分工嚴密的白蟻;透過相互理毛建立關係的猴群。這些群居動物們都有獨特的溝通方式和社會機制,而社會技能是自然演化而來的,能夠透過基因傳遞給下一代。

    相比之下,人類的社會結構要複雜的多,因為人類有著更為強大的大腦,尤其是負責認知、情緒控制和理性思維的前額葉皮層,比其它動物大得多。這就意味著人類能夠處理更復雜、更龐大的社會關係。

    不過,與其它動物的社會活動相比也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例如:人類使用鋼筋混凝土建造房屋、修建道路,非洲白蟻使用分泌物和粘土建造高達十幾米的螞蟻城堡;人類會把自己打扮的漂亮帥氣以吸引異性,雄性園丁鳥也會裝扮自己的愛巢以吸引異性;人類會互相給予好處以維護友好的關係,猴子也會互相幫忙理毛、抓跳蚤以維護親密關係。

    (非洲白蟻建造的螞蟻山)

    (正在裝扮愛巢以吸引異性的緞藍園丁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然語言處理的研究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